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81.
从242株青霉属菌株中筛选出脂肪酶产生菌青霉-PG3。经鉴定,定名为卡门柏青霉(Penicillium camembertii Thom)。卡门柏青霉-PG3在由4%豆饼粉,0.5%糊精,0.75%橄榄油,0.5%K_2HPO_4,0.1%(NH_4)_2SO_4组成的液体培养基中,28℃,振荡培养96小时,发酵液脂肪酶活力(39℃,pH7.0)达60U/ml。PG3脂肪酶以橄榄油为底物,水解反应最适温度为48℃,最适pH为8.0。pH稳定范围6.0—11.0。Cu~(2+),Ca~(2+),Fe~(2+),Pb~(2+)等金属离子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PG3脂肪酶对椰子油、菜籽油、亚麻油等油脂的水解率分别达到96%,94%和90%。  相似文献   
382.
本文描述了拟青霉属(Paecilomyces)一新种—蜻蜓拟青霉(P. odonatae),该菌分离自蜻蜓虫草(Cordyceps odonatae),与其它种的典型区别特征是它具有拟青霉型产孢结构,产椭圆形链状排列的分生孢子和枝顶孢霉型产孢结构,产柱状粘成团排列的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383.
桔青霉中紫杉醇诱导子对红豆杉细胞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家儒  田廷亮 《生物技术》1997,7(4):23-26,22
在红豆杉细胞培养第20d时,加入桔青霉紫杉醇诱导子处理5d及10d后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增强,培养基pH值降低,细胞可溶性蛋白质,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电泳扫描图谱中出现新的谱带为茂本原有个别谱带强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84.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产耐热右旋糖酐酶的真菌。【方法】采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结合稀释涂布法和平板透明圈法分离筛选出产耐热右旋糖酐酶的菌株。通过观察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培养特征,结合IT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研究菌株所产右旋糖酐酶的酶学性质。【结果】通过筛选得到1株产耐热右旋糖酐酶的菌株DG001,经鉴定为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菌株DG001所产右旋糖酐酶的最佳催化条件为55°C,p H 5.0;最适底物为5%Dextran T70。酶在60°C以下和p H 4.0–7.0之间稳定。urea、Mn~(2+)和Mg~(2+)对酶活均有促进作用,低浓度的Mn~(2+)和urea可使酶活分别提高到116.91%和110.14%,而Cu~(2+)则对其有强烈抑制作用。该酶水解右旋糖酐T2000的产物主要是异麦芽糖和异麦芽三糖,被确定为内切右旋糖酐酶。酶对底物的亲和性随底物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成功筛选获得1株产耐热右旋糖酐酶的菌株DG001,所产酶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活力,热稳定性好。该酶在制糖工业及不同分子量右旋糖酐的制备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5.
扩展青霉碱性脂肪酶基因5'端侧翼区域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衔接头PCR技术,扩增得到约2000 bp的扩展青霉碱性脂肪酶基因5’端侧翼区域的单一产物。对该产物测序并提交GenBank数据库(GenBank accession DQ677520),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序列具有真核启动子序列的基本结构特征,含有TATA盒、CAAT盒、GC盒等元件。将扩增得到的脂肪酶基因5’端侧翼序列,连接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的质粒中,构建了一个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细胞。荧光显微观察大肠杆菌阳性转化子发出荧光,侧翼序列含有启动子功能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386.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查氏培养基为基础,在碳源、氮源、pH值、温度等单因子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淡紫拟青霉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了适合其生长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60g/L),硝酸铵为氮源(1.5g/L),pH5~6,培养温度为30℃时最适合该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387.
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属于腐生类真菌,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分解者。其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结构新颖、功能特殊的次级代谢产物在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物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由聚酮类、生物碱、萜类、大环内酯等化学结构类型组成。本文综述了青霉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以及丰富的生物药用活性,该内容可为后续青霉属真菌新型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88.
本研究分析了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 WP-13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分析,并结合文献比对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Penicillium sp. WP-13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单体化合物,其中2个内酯类化合物为1-hydroxy-3,10-dimethoxy- 8-methyl-6,11-dioxo-6,11-dihydrodibenzo[b,e]oxepine-9-carboxylic acid (1)和1,8-dihydroxy-10-methoxy- 3-methyl-dibenzo[b,e]oxepine-6,11-dione (2);3个蒽醌类化合物为endocrocin methyl ester (3)、2-chloro-1,3,8-trihydroxy-6-methyl-9,10-anthracenedione (4)和emodin (5)。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3和5均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的核磁数据为首次报道,化合物1-4均首次分离自青霉属真菌。  相似文献   
389.
为了探明刺五加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S)、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E)和β-香树酯醇合成酶(β-amyrin synthase,β-AS)基因家族各成员中靶点基因在内生青霉P116-1a提高皂苷含量的作用机制,我们利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了回接P116-1a对刺五加SS、SE和β-AS基因家族各成员表达的影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含量变化,并以SPPS17.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回接菌株P116-1a后,SS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SS2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SE1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回接的早期,P116-1a显著抑制了SE2的表达(pAS20.05),之后回复正常。β-AS1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与SS1的变化趋势相似;β-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菌株P116-1a显著提高了刺五加的皂苷含量(p0.05)。SS2、SE1和β-AS2的表达量变化与刺五加的皂苷含量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们初步判断,SS2、SE1和β-AS2是P116-1a提高刺五加皂苷含量的作用靶点基因。  相似文献   
390.
中药冬虫夏草数百年来用于滋补保健、疾病防治和病后康复,但有关冬虫夏草菌的学术争议一直没有停止。中国被毛孢是冬虫夏草菌的无性世代学说较为流行,然而学界尚未获得证实这一学说的直接证据。部分间接证据来自于分子系统学微观和宏观研究。该文回顾了冬虫夏草分子系统学文献,讨论了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的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及其结果。冬虫夏草分子生物学微观研究不断获得新证据,证明天然冬虫夏草基因组DNA的多元异质性,揭示冬虫夏草中含有的多种真菌和多种突变基因型冬虫夏草菌,证明冬虫夏草是多种真菌与蝙蝠蛾幼虫尸体构成的复杂的菌虫物种复合体。随着冬虫夏草的成熟,在僵虫体和子座中多种菌物的差异存在巨大的、非同步的动态变化。宏观分子系统学研究的丰度加权算法揭示在僵虫体、子座和子囊果中分子标记多态性的高度差异及其在冬虫夏草成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这些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支持冬虫夏草是"一个统一微生态系统"的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