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细脚拟青霉培养性状和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陈祝安  徐珊 《真菌学报》1989,8(3):214-220
  相似文献   
122.
马尔尼菲青霉能引起人和鼠类的马尔尼菲青霉病,1956年由Capponi等分离自越南的竹鼠,后由Segretain (1959)正式发表为新种.DiSalvo等(1973)首次报道此菌对人的自然感染,也分离了菌种。Pitt (1980'1979')承认Segretain的菌株为马尔尼菲青霉,但把DiSalvo的菌株(ATCC 24100)由于具明显的黄色菌丝而与岐生青霉金黄色变种(ATCC 10438)合并,成立了樱草黄青霉新种。近年来一些中国的研究者对广西的竹鼠作了大量的调查,证明竹鼠普遍携带此菌,并分离了大量菌株。作者对来自广西的34株分离物(2株来自患者,32株来自银星竹鼠)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作了鉴定,并用IMI 68794(来自模式),ATCC 24100和ATCC 10438作了对比。全部34株分离物尽管在菌落外观有明显不同(许多菌株产生黄色具饰菌丝,影响菌落外观)但根据其帚状枝及瓶梗的特征,产生紫红色素以及在370C形成酵母状细胞诸特点,作者认为都是马尔尼菲青霉。ATCC 24100也同样具有马尔尼菲青霉的特征。而ATCC 10438虽然也产生明显的黄色菌丝,但其帚状枝和瓶梗与马尔尼菲青霉不同,不产生紫红色素,在370C不生长,因此不是同一个种。ATCC 24100应保持原来的种名马尔尼菲青霉。  相似文献   
123.
1病历摘要患儿男,10个月。因不规则发热20d,发现口腔凝乳块样物9d入院。患儿于2004年11月2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不伴咳嗽、气喘、盗汗及腹泻。在外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小便常规:脓细胞3~5个/HP,潜血( ),尿培养无细菌生长。大便常规:脓球( ),结核抗体阴性,C-反应蛋白2.46mg/L,肥达试验阴性。胸片: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左上肺透光度减低,提示支气管炎症。全腹部CT:肝脏密度减低,脾脏增大,双肾增大,以左侧明显。先后给予“菌必治、灭滴灵、青霉素”等静滴抗感染治疗12d,仍反复发热,体…  相似文献   
124.
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致病真菌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marniffei,PM)所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属地方流行病,好发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抑制患者,是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误诊率极高[1]。目前WHO已经把它作为AIDS的指征性疾病。我国报道的散发性病例多集中在中国南部,如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及有东南亚旅居史的人群中。本文就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诊断进展作一综述。1真菌学诊断真菌培养是确定病原菌最为可靠的方法,从体内分离出PM是诊断马尔尼菲青霉病的金标准。马尔尼菲青霉菌是…  相似文献   
125.
马尔尼菲青霉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的研究概况。由于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种获得性免疫缺乏症易感人群数量的扩大,以及在东南亚及中国南部等马尔尼菲青霉疫源地的经济发展和国际人员交流日益增大的情况下,使这个条件性高致病性真菌感染的疫情有可能出现更大范围的扩散。目前,全球艾滋病患者的马尔尼菲青霉条件性感染已成为判断HIV感染的临床征象,其在HIV感染者中的发病率高达10%~25%左右。所以,有必要对这种区域性高致病性真菌病原和其条件性感染病症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制定系统的防治措施。现从马尔尼菲青霉的菌学特点、双相形态转换的基因特性、临床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及临床诊治等方面进行扼要阐述,同时,也将介绍最近相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6.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薄层制备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1株分离自南海沉积物的海洋真菌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FS50的大米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1-7分别被鉴定为:6,8‐dihydroxyisocoumarin‐3‐butyl formate(1),6,8‐dihydroxyisocoumarin‐3‐carboxylic acid(2),6‐methoxy‐8‐hydroxyisocoumarin‐3‐carboxylic acid(3),(+)‐sclerotiorin(4),4‐methyl‐5,6‐dihydropyren‐2‐one(5),5‐羟甲基糠醛(6),胡萝卜甙(7)。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6为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7.
植物细胞胞外碱化反应及氧爆发是植物免疫反应中的重要早期事件。通过这两个细胞反应特征来发现具有潜在的诱导植物抗性反应的真菌菌株。以分离自大连凌水桥附近海域潮间带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的50株真菌为受试菌株,通过烟草植物细胞的胞外碱化反应筛选目标菌株,发现了菌株HMP-F96的粗代谢物能够显著诱导烟草细胞发生碱化反应并产生过氧化氢。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菌株为布雷正青霉(Eupenicillium brefeldianum)。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的活性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8.
研究了桔青霉发酵生产核酸酶P1的发酵动力学特性:以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为基础,进行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描述整个发酵过程中的茵体生长、产物合成和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与模型预测值进行比较,发现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基本上反映了桔青霉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和预测核酸酶P1发酵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9.
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Ju-A10利用不同植物纤维废弃物为碳源生产CMCase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碳源分别为谷秸、麦秸和造纸废渣,碳源水平分别在9.77%、8.69%、9.97%,300mL三角瓶装液量分别为64.7 mL、54.2 mL、40.8 mL时,CMCase为最高,分别为29.26 IU/mL、29.14 IU/mL、29.81 IU/mL。R2分别达到了0.9117、0.9246、0.8655,说明发酵预测模型可靠性较高,可应用于培养条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0.
红曲霉T-DNA插入转化库中桔霉素突变子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杆菌介导法建立的红曲霉T—DNA转化库为实验材料,采用抑菌圈法从5,000多个转化子中筛选出200株桔霉素突变子的候选菌株,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一步筛选得到53株与出发菌株相比产桔霉素能力发生显著变化的突变子,其红曲中桔霉素含量介于0.04~154.57μg/g之间。进一步分析了突变子的红曲色价,发现突变子产桔霉素能力与产色素能力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红曲霉产桔霉素和色素等次生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材料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