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1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环境昆虫学报》2014,(1):67-70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 Hendel) 是中国南方地区果蔬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多杀霉素是防治桔小实蝇的重要药剂之一,近年来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田间防治效果已有所下降,已出现了抗药性现象。为明确桔小实蝇对多杀霉素的抗药性发展规律,本研究比较了桔小实蝇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发育、生殖和存活差异。结果显示:抗多杀霉素桔小实蝇品系具有死亡率增加、部分虫态发育历期延长和繁殖力下降等适合度代价。抗性品系的内禀增长率由0.19下降至0.15,相对适合度降至0.62,表明桔小实蝇对多杀霉素存在较低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5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桔小实蝇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概括了国内外对桔小实蝇起主要控制作用的主要天敌种类,论述了桔小实蝇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的利用;病原微生物中真菌、线虫、共生菌等的利用;对桔小实蝇具有引诱作用的水解蛋白、化学物质和植物次生物利用;桔小实蝇不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并讨论了今后持续控制桔小实蝇中生物防治方面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桔小实蝇持续控制提供生物防治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53.
2005年7月在云南怒江流域地区,以荧光粉作为标记物,采用“标记-释放-回收”方法,对怒江流域桔小实蝇迁移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以释放点潞江坝为中心,东南西北4个方位设立桔小实蝇回收点,经过7d的回捕,从释放点沿潞江以北至六库沿线共回收到的标记桔小实蝇43头,最远在距释放点以北97km的地方回收到标记桔小实蝇5头。沿怒江在释放点以南,仅在小于29km的范围内回收到标记桔小实蝇17头。释放点东面和西面未能回收到标记桔小实蝇。分析释放点以北各回收点标记桔小实蝇与非标记桔小实蝇的相互关系揭示,非标记桔小实蝇与标记桔小实蝇在空间动态中具有相同的行为模式,由此推论非标记桔小实蝇与标记桔小实蝇可能来自同一种群。分析怒江流域区的自然地理发现,潞江坝桔小实蝇可借助怒江两边高大山脉形成的天然河谷通道,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在北上气流的携带下,实现由南向北的远距离迁移扩散;同时,由于高大山脉的阻隔,使潞江坝桔小实蝇没能向东西两个方向作远距离扩散迁移。研究首次揭示了在特定峡谷地区桔小实蝇扩散迁移现象,为桔小实蝇迁移扩散研究提供了新鲜实例,为在当地制定切实有效的桔小实蝇防治策略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4.
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甲基丁香酚对桔小实蝇雄虫的诱捕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甲基丁香酚诱捕器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雄虫的诱捕率,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强度明显影响桔小实蝇雄虫对甲基丁香酚的趋向.18~40℃温度范围内桔小实蝇对甲基丁香酚趋向活动活跃,其中以25~32℃最为活跃.桔小实蝇被甲基丁香酚诱捕器捕获的比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符合Peal-Read模型.500~2000 lux光照强度时桔小实蝇对甲基丁香酚的趋向反应最活跃.当温度低于14℃或高于40℃、光照强度低于150 Iux或高于3000 lux时桔小实蝇对甲基丁香酚趋向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5.
云南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季节性分布区4个地理种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桔小实蝇季节分布区内六库、大理、昆明和曲靖4个典型地区桔小实蝇种群(Bactrocera dorsalis),共5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COⅠ基因中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在获得的503bp序列中,共发现15个多态位点,定义了14种单倍型,其中种群间的共享单倍型有4个。通过对桔小实蝇4个地理种群的K2P遗传距离、Fst值,种群间和种群内遗传差异平均数的统计检测,以及4个种群之间基因流状况分析表明,研究的各种群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六库种群与其余3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最大,遗传差异显著(p〈0.05)。大理种群与曲靖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遗传分化(p〈0.10),但与昆明种群间的分化程度较低。昆明种群与曲靖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最低。简言之,在桔小实蝇季节性分布区内,位于西部的种群遗传分化程度最高,由西向东,遗传分化程度渐次下降,位于东部的两个种群遗传结构相近。研究认为,地理隔离是导致六库种群与其余3个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而大理、昆明和曲靖种群之间遗传分化较低,可能是这些种群来自相近或相同的虫源地。研究结果对于在桔小实蝇季节性分布区的不同地点制定桔小实蝇治理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
为明确寄主植物挥发物在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 Sonan生境定位,寄主或食物搜寻等过程中的作用,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阿里山潜蝇茧蜂性成熟雌蜂对健康、虫害诱导及人为损伤的橙子、香蕉、西红柿的行为反应,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受染前后的番石榴、橙子、香蕉和番茄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健康的、橘小实蝇危害和机械损害的香蕉、橙子对阿里山潜蝇茧蜂性成熟雌蜂均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受染橙子引诱到寄生蜂的数量显著高于健康橙子,其他组对于水果气味的选择并无显著性差异,并且阿里山潜蝇茧蜂雌成蜂对虫害诱导水果的选择反应与为害时间密切相关。4种不同水果挥发物成分种类多样,相对含量及其比例差异较大。橘小实蝇为害后诱导水果新产生了乙酸叶醇酯、反-法呢烯、β-罗勒烯、苯甲醛、顺-罗汉柏烯、柏木脑、辛酸乙酯、辛酸甲酯、十四烷、十五烷和二十烷。芳樟醇和β-月桂烯在受染橙子的释放具有滞后性,分别在橙子受染后第2天和第3天才被检测到,并且相对含量逐渐上升。上述结果为研究水果挥发物调控阿里山潜蝇茧蜂的行为反应,提高其生物防治效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7.
环境因子对球孢白僵菌侵染桔小实蝇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温湿度、紫外线及常见杀虫剂等环境因子对球孢白僵菌B6菌株侵染桔小实蝇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的温度范围内,B6菌株对桔小实蝇成虫、蛹与老熟幼虫均有致病力。在19℃-25℃条件下,桔小实蝇上述三种虫态的死亡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28℃和31℃温度条件下,桔小实蝇的死亡率则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1.8×10^8孢子/ml浓度条件下,成虫在25℃温度条件下的致死中时LT50为6.6d,在31℃的LT50为30.2d。在不同温度条件下,B6菌株对桔小实蝇成虫的致死中时差异较大。湿度越大,球孢白僵菌致病力越强,桔小实蝇的死亡速率越快。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率随着紫外线照射时间增加而逐步降低。测定了7种常见的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菌落的生长影响,其中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阿维菌素、40%辛硫磷和10%除尽对菌落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8.
云南桔小实蝇五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对云南省瑞丽、景洪、化念、元江、河口的桔小实蝇5个地理种群共27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 基因进行了部分序列测定。序列的碱基变化中转换明显多于颠换、无碱基的插入和缺失。5个地理种群中共有27个多态位点和23种单倍型,其中2种为共享单倍型。桔小实蝇5个地理种群的Fst值在0.0364~0.1364之间(P>0.05), Nm值在3.88~13.25之间。对其所有单倍型聚类分析发现,单倍型在系统树中的分布散乱、混杂,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地理分布族群。分析认为5个地理种群间已存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分化的程度还比较低。造成5个种群这种遗传分化的因素主要与地理隔离有关,而种群间低程度的遗传 分化估计与桔小实蝇在云南的发展历史及生态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利用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昆虫鉴定是目前昆虫分类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液体浸提及进样技术是GC-MS常规的进样方法之一,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固体进样也被广泛地用于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鉴定及昆虫的分类与进化分析。本研究探索利用固体进样法开展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探索并获得简便可行的取样与进样技术,为检疫性实蝇的快速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成虫为材料,采用固体进样与液体浸提进样方法,开展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成分鉴定与分析;比较获得桔小实蝇成虫取样部位,并分析标本保存时间对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影响。【结果】利用固体进样技术获得的桔小实蝇翅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39)较液体进样的(36)略多,且翅和中足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18~23.37和0.03~4.13 ng/μg,极显著地高于用液体进样法检测到相同部位的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05~3.93和0.01~0.68 ng/μg)(P0.01),而且前者的检测灵敏度是后者的1.7~10.8倍;同时,翅样品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含量显著地高于足中的含量(P0.01)。利用固体进样获得的桔小实蝇成虫翅、足或胸部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图谱与对照处理所得图谱相似。干燥保存30 d的桔小实蝇翅的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与新鲜标本(保存0 d)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保存30,60和150 d标本的碳氢化合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要是含量的差异。【结论】研究表明,利用固体进样检测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灵敏度较高,而且桔小实蝇成虫的主要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较稳定,因此可以作为我国口岸检疫性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获取与分析的一种新方法,而且检测中翅是固体进样的较合适取样部位。 相似文献
60.
桔小实蝇综合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针对桔小实蝇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在厦门市番石榴、芒果、洋桃、葡萄等 ,尤其是厦门岛内果园为害严重的特点 ,自 1994年 10月起 ,在该虫分布比较密集的岛内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亚植所 )、厦门大学植物试验园 (以下简称厦大植物园 )和鼓浪屿亚热带植物引种园(以下简称引种园 )等 3个试验点进行为期 2年的防治试验 ,在协作单位配合下 ,已探索出套袋防虫、性诱剂诱杀、药剂保果及沤杀落果幼虫等一套较为成熟的综合控害技术 ,现整理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药剂 2 0 %三唑磷乳油 (浙江仙居农药厂 ) ,80 %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