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01.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905-909
记述了湖北省罗田县取食板栗叶片的大豆网丛螟 Teliphasa elegans (Butler, 1881) 和阿米网丛螟 Teliphasa amica (Butler, 1879) 的幼虫形态学特征,拍摄了幼虫生活特征图和外形、口器等形态结构图,并初步记述了在板栗叶片上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02.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水稻螟虫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对水稻螟虫的自然种群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文以稻螟赤眼蜂预蛹期作为冷藏时期,在0、3、6、10℃4个温度和0、5、10、15、20、25、30 d 7个冷藏时间条件下,以羽化率、雌蜂百分率、寄生米蛾卵数量、雌蜂寿命、种群趋势指数作为指标,调查了冷藏对稻螟赤眼蜂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4个温度下,稻螟赤眼蜂各指标均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各冷藏温度中,以0℃最为敏感,冷藏至5 d时,羽化率(38.11%)和寄生米蛾卵数量(19.4粒)显著低于未冷藏处理;冷藏至15 d时,雌蜂寿命由3.1 d降至1.9 d,种群趋势指数由23.36下降至1.07。10℃下,稻螟赤眼蜂各指标下降最为缓慢,冷藏至10 d时,羽化率(85.35%)和寄生米蛾卵数量(24.3个)与冷藏0 d的差异不显著;冷藏至15 d时,雌蜂寿命(2.7 d)与冷藏0 d的差异也不显著,种群趋势指数为12.52。综合各指标,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时,其适宜冷藏温度为10℃,冷藏时间为10 d。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铝与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16只雌性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染铝组(200mg/kg.bw,染铝8个月)。组织荧光双重染色法观察铝与NFTs在小鼠大脑新皮层神经元内的定位。West-ern blot法半定量检测新皮层内tau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组织荧光染色表明NFTs阳性荧光表达随铝阳性荧光增强而增强,两者分布呈对应关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长期铝暴露导致tau蛋白水平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但磷酸化水平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结论铝参与大脑新皮层神经元内NFTs形成与累积过程,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可能是其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4.
寄主对豆野螟的药剂敏感性和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豆野螟MarucatestulalisGeyer幼虫对3种药剂敏感性的差异,及其体内4种解毒酶活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豆野螟对高效顺反氯氰菊酯和灭多威的敏感性差异显著,豇豆>四季豆>扁豆;对茚虫威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豆野螟体内4种酶活性都发生了变化,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豇豆>四季豆>扁豆;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之间不具有显著差异。推测:取食扁豆的豆野螟体内产生对高效顺反氯氰菊酯和灭多威具有一定解毒作用的物质;而取食豇豆的豆野螟产生的某种物质对茚虫威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4种酶在其对茚虫威的解毒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培养皿法对营养生长期和开花期的9个水稻栽培种(Pusa Sugandh-2, Pusa Basmati-1, Pusa-2511, Pusa Basmati-370, Pusa-1077, Karnal Local, PRR-78, Jaya, Pusa-1238)和1个组培种(Culture No.34)的正己烷提取物进行了生测,以调查它们对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和赤眼卵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平均寄生活性指数(PAI)和平均寄生百分率的影响。将不同水稻品种的正己烷提取物进行气相 液相色谱,来测定饱和碳氢化合物。其中,营养生长期的Pusa Sugandh-2叶片提取物激发两种寄生蜂产生最大的反应,平均寄生率最大。而开花期的Pusa Basmati-1使两种寄生蜂的平均寄生率最高。对营养生长阶段的叶片提取物进行的气相 液相色谱分析表明:Pusa Sugandh-2 含有25个碳原子(C25) 和29个碳原子 (C29)的2种化合物。对开花期的叶片提取物进行的气相 液相色谱分析也表明:Basmati-1 含有25个碳原子(C25)、26个碳原子(C26)和29个碳原子 (C29)的3种化合物,可激发寄生蜂产生最大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6.
从长穗桑的茎皮中首次分离到9个Diels—Alder型加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分别鉴定为mulberrofuran K(1),mulberrofuran G(2),guangsangon L(3),kuwanon J(4),kuwanonx(5),guangsangonG(6),guangsangon B(7),guangsangon D(8),kuwanon P(9)。化合物1—9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10^-5M浓度下,化合物1,2,5—7,9对Fe^2+-半胱氨酸诱导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生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大于50%)。  相似文献   
107.
思茅松微红梢斑螟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清  孔祥波 《昆虫知识》2010,47(2):331-334
思茅松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在云南省普洱市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幼虫具有转梢、转枝、转株为害习性,这与气候因素和寄主思茅松的生长状态密切相关。雨季幼虫以转株危害为主,危害率为35%~40%;旱季幼虫以转梢危害为主,危害率为90%~100%。第3代微红梢斑螟发生严重,造成的损失最大。这为综合控制微红梢斑螟对思茅松的危害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经调查研究表明:在青海省的油菜种植区,茴香薄翅野螟Evergestis extimalis Scopoli越冬幼虫从6月初开始化蛹,6月中旬化蛹率达为80%,到6月下旬化蛹率达到100%;成虫于7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15~20日为成虫羽化高峰;田间卵始见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达到产卵高峰期;越冬幼虫平均死亡率为96.63%。  相似文献   
109.
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和台湾稻螟的控制潜能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明确稻螟赤眼蜂种群增长力与水稻螟虫种群增长力之间的关系和评价稻螟赤眼蜂的控害能力,通过生命表方法,组建了二化螟和台湾稻螟在水稻上的实
验种群生命表,以及稻螟赤眼蜂在二化螟卵和台湾稻螟卵上的生殖力表,测定了稻螟赤眼蜂对两种螟虫卵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二化螟和台湾稻螟的世代历期(T)分别为56.40 d和47.80 d,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0489和0.072.稻螟赤眼蜂在二化螟卵和台湾稻螟卵上的平均T分别为9.75 d和9.78 d,rm分别为0.3161和0.3154.通过比较分析稻螟赤眼蜂与两种螟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可知稻螟赤眼蜂能够有效控制两种水稻螟虫,赤眼蜂种群增长力相对于螟虫种群是超前而不是跟随关系.  相似文献   
110.
宋新华  肖乃康 《昆虫知识》1993,30(4):236-237
<正> 桑黄米萤叶甲Mimastra cyanura(Hope)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成虫是危害桑树新梢嫩叶的一种主要害虫。据1985~1987年的调查,该虫在四川全省蚕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过去对桑黄米萤叶甲的研究仅限于成虫的习性及药物防治,对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