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间作对桑树和谷子生长和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爽爽  陈奕  许有鹏 《生态学杂志》2012,31(7):1817-1824
桑树和谷子为研究材料,探讨了大田条件下,桑树-谷子间作对桑树和谷子的干物质生产、土地利用率和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谷子间作条件下,间作桑树的株高、地茎、根长和枝条数分别比单作桑树增加了6.0%、13.7%、6.8%和14.8%,且间作桑树的产叶量比单作桑树增加了31.3%;间作谷子与单作比较,其株高和根长的变化不大.桑树-谷子间作增加了土地当量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单作、间作桑树和谷子叶片在12:00时均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单作桑树的光合午休现象比间作桑树严重.桑树-谷子间作提高了中午时桑树叶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增加了桑树光合碳同化能力,抑制了桑树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和最大光化学效率的下降,从而减缓了桑树的“光合午休”现象.桑树 谷子间作能明显提高桑树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2.
利用根系分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桑树/大豆间作体系中植株生长、根际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 根系不分隔处理的桑树和大豆的株高、叶片数、根长和根冠比等生长指标均高于塑料膜分隔和尼龙网分隔处理,大豆有效根瘤数较多.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处理的桑树和大豆的根际土壤磷含量比塑料膜分隔分别高10.3%、11.1%和5.1%、4.6%.不分隔和尼龙网分隔处理的桑树和大豆根际微生物数量、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均高于塑料膜分隔处理.表明桑树和大豆间作具有明显的种间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43.
从琼脂糖凝胶中高效回收DNA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只离心管制成的凝胶过滤装置,从电泳后的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片段的简易方法。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凝胶过滤装置的制作、凝胶切割、凝胶低温冷冻、低温高速离心、ddH20洗胶、DNA纯化和回收效果检测等。用此方法回收的DNA片段产率高、质量纯,可直接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后续操作,如载体连接、PCR模板获得、DNA探针制备、基因测序等。其优点是:DNA片段的回收率高(90%以上),质量好;操作简便,耗时短;回收装置简单,成本低廉,可进行商品化开发。  相似文献   
44.
该研究以6个四川桑树品种为对象,对供试桑树品种进行连续的人工干旱处理,利用生理方法明确保护酶系(SOD)的变化规律,并采用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试验进行超氧阴离子O_2~-·组织化学的可视化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SOD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超氧阴离子一直呈加重的趋势。6个桑树品种的SOD含量从正常到中度胁迫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上升趋势明显的品种是九龙拐和湖桑32,上幅分别为62.7%和60.1%,其次是云桑1号和荷叶白一号上幅,分别为52.2%、58.2%,油桑和充桑的上幅为50.8%和47.4%,说明SOD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中度胁迫之后SOD的含量与活性氧的水平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原因可能是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O_2~-·达到最大值且超出一定域值,从而导致SOD活性的降低。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超氧阴离子由叶脉向周围扩散,同时面积逐渐增大。其中,抗旱性强的品种湖桑32叶片表面茸毛比较长,且基部膨大,端部有明显的刺状突起,而抗旱性弱的品种荷叶白1号叶片表面茸毛比较细短且端部的刺状突起不明显,因此推测叶片表面茸毛的特性与抗旱性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5.
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即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从DNA分子水平探讨二倍体桑(2n=2X=28)与经秋水仙素诱变得到的同源四倍体桑(2n=4X=56)在遗传结构上的差异。根据对供试材料DNA多态性及遗传距离分析,认为经秋水仙素诱变得到的同源4X与2X相比在DNA分子遗传结构上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在种内变异水平上,2X与同源4X桑间的遗传差异小于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46.
不同桑树基因型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印度 25 个不同农业气候条件下的桑树(Morus spp.)基因型的 14 个形态测量性状, 以研究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研究发现在 14 个性状中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25 个不同基因型的桑树被分为 10 个簇。实验结果表明 7 种基因型桑树 Baragura-2, Gorabandha-2, Kalimpong, Herbertpur, Kollegal, Resham majri-7 和 UP-14 的遗传资源是重要的。对不同基因型桑树性状的关联分析显示, 对桑树叶片长度、新鲜叶的总量、叶片面积和单个叶的重量这些性状的直接筛选将有助于提高桑树叶片的产量。  相似文献   
47.
辐射育成新桑树品种-川799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辐射新桑树品种“川799”系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采用辐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而成。经多年室内观察调查及两年区试、农村示范推广应用,该品种表现较好的丰产性,平均亩产桑叶1551.53公斤,比对照“湖桑32”高11.64%。1996年-2000年列为省科技厅“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选育研究”重大科技项目桑树主攻品种。经五年试验研究,达到育种目标,完成项目研究工作,2001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发合格证书,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以产自安徽的鲍姆桑黄、产自浙江和吉林的瓦尼桑黄、产自山东的粗毛纤孔菌以及采自山西的野生桑树桑黄为研究对象,检测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中的总多酚、三萜及麦角甾醇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和不同来源的桑黄子实体中总多酚、三萜、麦角甾醇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总多酚含量最高的是产自浙江的瓦尼桑黄(1.99%),三萜含量最高的是产自山东的粗毛纤孔菌(产孢前,1.32%),麦角甾醇含量最高的是产自吉林的瓦尼桑黄(0.19%)。以丙二醛(MDA)为指标比较不同来源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桑黄子实体提取物对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酶MDA的产生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能力,其中浙江桑黄抗氧化活性最佳,MDA抑制率达到96.53%。应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LC-IT-TOF-MS)技术从桑黄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中鉴定了19种化合物,其中浙江的瓦尼桑黄、吉林的瓦尼桑黄和安徽的鲍姆桑黄子实体的化合物组成较为相似,主要为hispidin的衍生物;野生的桑树桑黄子实体主要产物也为hispidin衍生物,但结构类型不同于上述3种桑黄;山东的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则含有大量的hispidin...  相似文献   
49.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土壤生态环境敏感,能够指示土壤质量变化,决定土壤的生态功能。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不同配置模式的坡耕地-桑树系统对旱坡地紫色土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桑树篱能显著提高土壤Phospholipid-derived fatty acids(PLFA)含量,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T1处理(两带等高桑)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20.54nmol/g)显著高于CK处理(常规农作);T1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含量,T5处理(两带纵坡桑)土壤中真菌的丰富度相对较高。T1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最高,T2(三带等高桑)的丰富度指数(R)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PCI)主要包括a17:0、16:1ω5c和17:0等直链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占PC1的58.15%;第二主成分(PC2)包括i12:0 3OH、20:1ω9c和cy19:0ω8c等直链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环丙烷脂肪酸,占PC2的77.50%;T1与T2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与CK差别较大。冗余分析(RDA)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全磷、p H、全氮、有机质、硝态氮含量影响;全磷、全氮对支链饱和脂肪酸、G+、细菌等影响较大,p H对G-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径流量与i16:0、10Me17:0、a17:0、18:3ω6c(6,9,12)呈显著正相关,与20:1ω9c呈极显著正相关;泥沙量与i16:0、i17:0呈显著正相关,与18:3ω6c(6,9,12)呈显著负相关,与20:1ω9c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0.
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桑树根际微生物种群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凡    李传荣  崔萍  夏尚远  刘训理   《生态学报》2008,28(6):2674-2674~2681
通过平板梯度稀释培养,测定了不同肥力土壤桑树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和三类促生细菌的数量,并采用BOX-PCR技术,对根际细菌进行了聚类分析.主要结果为:肥沃土壤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高于贫瘠土壤,而真菌数量低于贫瘠土壤;相同肥力条件下,三类促生细菌中溶磷细菌的数量最多,其次是硅酸盐细菌,固氮细菌的数量最少.根际细菌的BOX-PCR聚类分析图显示,肥沃土壤细菌分离株的DNA同源性高于贫瘠土壤,两种土壤中,促生细菌分离株的遗传进化距离比较接近.在细菌BOX-PCR图谱相异百分数为0.2的水平上,肥沃和贫瘠土壤根际细菌分别分为71个和33个聚类群,根际促生细菌分别分为33个和28个聚类群.土壤肥力对根际细菌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影响,肥沃土壤根际细菌和促生细菌的数量、种类均高于贫瘠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