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7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196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从青海盐湖底泥中分离出45株嗜盐微生物.其中,丝状真菌F16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最强,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能抑制4种细菌的生长,尤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当粗提物浓度为50 μg·ml-1时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抑制率可达76.91%.F16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 ℃;培养基盐度升高,对F16的抑制性增强,当盐度超过15%时,F16不生长;在pH值为5~9范围内,F16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992.
在非生物胁迫中,高温是影响草坪植物特别是对冷季型草坪草生长和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 高温胁迫会导致冷季型草坪草生长受到抑制、草坪质量下降、草坪植株体内的生理生化代谢紊乱,细胞内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使膜脂过氧化,植株体内蛋白质变性,最后导致细胞死亡. 因此,如何提高冷季型草坪草的耐热性是目前冷季型草坪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建植能否安全越夏的重要问题. 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冷季型草坪草耐热性调控的研究进展, 在阐明冷季型草坪草耐热性调控原理的基础上,报道了用于草坪草耐热性鉴定的形态、生态、生理和生化等指标,以及通过降低土壤温度、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施肥、灌溉和修剪等养护管理措施来提高冷季型草坪草的耐热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3.
三江平原不同群落小叶章种群生物量及氮、磷营养结构动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两个群落的优势植物小叶章的生物量、结构动态、不同生长阶段各器官的氮、磷含量和储量动态以及氮、磷养分限制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各器官生物量差异显著,但均符合模式Y=A+B1t+B2t2+B3t3;二者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均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的时间相差15 d左右;F/C 均小于1且前者明显大于后者;二者地上各器官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在生长季均单调下降,且叶>叶鞘>茎,根中全氮变化基本一致,但全磷变化差别很大;二者各器官“三氮”含量特别是NH4+-N和NO3--N含量变化较大,且NH4+-N/NO3--N>1;根是二者氮、磷的重要储库,而茎、叶和叶鞘的氮、磷储量波动较大;两种小叶章的氮/磷<14,表明氮是影响二者生长的限制性养分,但其对于前者的限制性程度要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94.
铅胁迫对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采用水培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铅胁迫对黄瓜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铅胁迫下黄瓜幼苗地上部POD活性除第5天外均随铅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OD同工酶谱带和表达量减少.在0~500 mg·L-1铅浓度范围内,SOD活性随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第7天达到最大值后急剧下降,低于同期对照值,900 mg·L-1铅处理SOD活性随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SOD酶谱带和表达量与铅浓度呈负相关.CAT酶谱带无明显变化,而表达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5.
基于GIS和GS的东亚飞蝗卵块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沿渤海蝗区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越冬卵块为研究对象,野外采用450 m和50 m规则栅格取样,包括卵量、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土壤pH和有机质等,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在GIS平台下,分析研究区域内影响蝗虫产卵选择的环境因子、蝗虫卵块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植被覆盖度、土壤含盐量和土壤含水量在有卵和无卵的环境中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飞蝗产卵时最适宜的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和盐度范围分别为0~30%、10.1%~20.0%和0.09%~1.99%,且当小环境植被覆盖度>50%、土壤含水量>30%或含盐量>3%时,飞蝗不再选择产卵。蝗虫卵块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其空间自相关范围平均为390 m且呈斑块、聚集分布,蝗虫卵块变异函数曲线为球状模型。利用块段克立格法进行空间局部插值,得到研究区域卵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图,可较准确地描述飞蝗卵块在研究区域内的空间分布、形状、地理位置及相对位置。研究结果可为地面卵块抽样调查、实时跟踪蝗卵胚胎发育进程、确定蝗灾早期发生点、片防治区域及蝗灾早期遥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不同桑树品种上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内禀增长率的统计推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正确地评价不同桑树品种上朱砂叶螨为害差异,本文通过使用Jackknife方法(刀切法),采用合适的生殖力生命表构建方法,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在不同的4个桑树品种上生殖力表的内禀增长率进行了统计推断。结果表明,温度为28±1℃、相对湿度75%±10%、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西农6071 (山桑 Morus bombycis Koidz.,2x)、和田白桑 (白桑 M. alba Linne, 3x)、新一之濑 (白桑 M. alba Linne, 2x)和大石(广东桑 M. atropurpurea Roxb., 3x) 4个桑树品种上朱砂叶螨rm值大小依次为0.41894(0.41043~0.42746)、0.37065(0.36604~0.37526)、0.36171(0.35778~0.36563)和0.35253(0.34757~0.35748)。通过对“伪值”样本同秩的成对t检验比较,这4个桑树品种对朱砂叶螨内禀增长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结果说明朱砂叶螨对4种桑树的易感性,以西农6071、和田白桑、新一之濑、大石顺序渐弱。  相似文献   
997.
鲍佳生  冯明光 《昆虫学报》2006,49(3):393-398
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 anhuiensis (Li) Humber是较难人工培养的蚜虫专化性病原真菌。将灭菌并适度熟化的黍米Panicum miliaceum L.作为固体基质与挑碎的安徽虫瘟霉平板菌落混合,在20℃和12L∶12D的温光条件下静止固体培养,获得了产孢潜能大、杀蚜活性强的米粒培养物。培养7天的黍米的产孢量达13.0×104个孢子/粒,产孢持续时间长达6天。用此黍米培养物弹射的孢子对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 若蚜进行7.9~134.9个孢子/mm2共9个剂量的孢子浴接种,所获数据很好拟合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接种后第5~7天各天的LC50依次为59.8, 39.5和33.5个孢子/mm2,LC90依次为354,234和198个孢子/mm2。在57.7~134.9个孢子/mm2的接种剂量范围内,致死中时LT50从5.1天下降到4.3天。由此表明,安徽虫温霉的黍米培养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菌种的产孢和侵染生物学特性在培养物中被充分体现,每颗米粒如同自然罹病而死的蚜尸,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98.
温度对黑豆蚜体内共生菌胞数量及宿主体型大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献辉  李保平 《昆虫学报》2006,49(3):428-432
为了明确饲养温度对黑豆蚜Aphis fabae 内共生菌和宿主蚜虫体型大小的影响,对在室内不同温度下饲养的黑豆蚜内共生菌胞数量和宿主蚜虫体型大小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同一发育时期蚜虫内共生菌胞数量的影响在不同温度范围内有所不同,1龄若蚜体内的菌胞数量除在25℃与35℃间有显著差异外,在其余各温度间没有显著差异; 其余时期的蚜虫内共生菌胞数量在高温(> 30℃)下显著低于较低温度下的菌胞数量,存在负直线相关性。温度对菌胞数量随宿主发育到产仔前的变化趋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较低温度(15℃、20℃和25℃)下,菌胞数量随虫体发育显著增加; 但在高温(30℃和35℃)下,蚜虫体内菌胞数逐渐增加直到3龄达到最高,然后略有下降(30℃)或显著下降(35℃)。除1龄若蚜外,蚜虫体型大小总体呈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格局,但随其内共生菌数量增多而增大(35℃下除外)。据此认为,温度可能通过作用于蚜虫内共生菌胞数量而影响蚜虫体型的大小。  相似文献   
999.
在河北省赤城县大海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从2002年到2004年应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在同一网络斑块中共存的金堇蛱蝶Euphydryas aurinia和大网蛱蝶Melitaea phoebe两个世代的幼期各阶段的死亡情况,目的是了解影响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为它们的长期保育提供信息。结果表明,金堇蛱蝶幼期总累积死亡率都较小,两个世代分别为59%和72%; 而大网蛱蝶总累积死亡率较高,两个世代分别为89%和80%。影响大网蛱蝶死亡的最重要因子是放牧,两个世代与放牧相关的k值分别为0.559和0.167;尤其是在越冬后大网蛱蝶幼虫组聚集取食阶段,导致两个世代分别有50%和25%的幼虫组死亡。寄生蜂在大网蛱蝶小种群下也分别使两个世代4%和9%的5~6龄期幼虫以及13%和24%的蛹死亡。金堇蛱蝶死亡主要发生在越冬期,与越冬死亡相关的k值两个世代分别为0.073和0.199, 而寄主植物的质量影响越冬期幼虫组死亡; 寄生蜂则对金堇蛱蝶种群的调控作用极小,只有在2003~2004世代有4.0% 的越冬后幼虫被寄生和7%的蛹被寄生。影响两种蛱蝶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不同,采取的保护措施应有所不同。在春季减少源斑块内的放牧,对于以源-汇集合种群形式存在的大网蛱蝶种群恢复和增长十分必要; 而对以经典集合种群形式存在的金堇蛱蝶, 通过适当植被管理提高繁殖区域内寄主植物质量,可以提高越冬期幼虫组存活率,有利于其长期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1000.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了烟粉虱Bemisia tabaci体内保幼激素和20-羟基蜕皮酮的滴度。结果显示,被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 bimaculata寄生的烟粉虱高龄若虫体内的保幼激素滴度显著高于(P<0.05)对照即未被寄生的高龄若虫,20-羟基蜕皮酮(20-E)滴度显著低于(P<0.05)对照,与未被寄生的低龄若虫滴度差异不显著,说明双斑恩蚜小蜂寄生后可以将烟粉虱高龄若虫的激素含量保持在低龄若虫的水平,从而调节烟粉虱高龄若虫的生长发育。烟粉虱伪蛹和成虫与对照体内保幼激素含量,烟粉虱伪蛹与对照之间20-E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