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3篇
  1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甲烷吸收速率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米槠天然林为对象,定位观测了土壤甲烷吸收速率(VCH4)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米槠天然林土壤VCH4的季节变化表现出夏秋季高于冬春季的趋势,最大值(95.13 μg·m-2·h-1)出现在初秋(9月),最小值(9.13 μg·mμg·m-2·h-1)出现在初春(3月).土壤全年均为甲烷汇.随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增加, VCH4分别呈增加和降低趋势,但VCH4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米槠天然林土壤甲烷年通量为3.93 kg·hm-2·a-1,高于全球天然林土壤甲烷年通量的平均水平(2.4 kg·hm-2·a-1)和亚洲地区热带天然林土壤甲烷年通量(2.07 kg·hm-2·a-1),低于亚洲地区温带天然林的土壤甲烷年通量(8.12 kg·hm-2·a-1).  相似文献   
152.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固碳现状和潜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近3次森林资源普查资料和六大林业工程规划估算了中国森林植被的固碳现状和潜力.我国森林植物的碳贮量从第4次森林清查(1989~1994年)的4220.45 Tg C增加到第6次森林清查(1999~2003年)的5156.71Tg C,平均年增长率为1.6%, 年固碳量为85.30 ~ 101.95Tg·a-1,主要集中在西藏、四川、内蒙古、云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和湖南等省份.根据我国林业工程建设规划,到2010年规划完成时,林业工程每年新增的固碳潜力为115.46 Tg·a-1,其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和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到2010年新增的固碳潜力分别为16.25、48.55、32.59、3.75和14.33 Tg·a-1.  相似文献   
153.
喀斯特天然林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喜  王莉莉  刘延惠  文弢  崔迎春  姜霞  张佐玉  霍达  李丹 《生态学报》2016,36(12):3609-3620
植物多样性的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是喀斯特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干扰等级)内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41个喀斯特森林样地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理化指标值的变化规律与相关性。结果表明:(1)依据乔木层物种重要值聚类法划分的5个喀斯特森林类型包括小叶栾树-青冈栎林、香叶树-枫香林、香椿-香叶树林、灯台-小花梾木林和檵木-马尾松林,由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至外缘区,乔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林地岩石裸露率、土壤蓄水量、肥力及养分指标呈降低趋势。(2)因子分析表明不同层片植物多样性和不同土层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趋势性各异。相关显著的因子对数量率呈乔木灌木草本的趋势,乔木植物多样性因子起主导作用。(3)喀斯特森林乔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3种类型。直线型是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理化指标值相关性中较普遍的一类,相应指标对数量率为39.84%;曲线型是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理化指标值相关性中机理较复杂的一类,相应指标对数量率为46.10%,其中植物多样性指数有拐点值无生态意义的指标对数量率为11.72%,有拐点值有生态意义且呈先降后升、或先升后降趋势的指标对数量率分别为17.19%;无关型是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理化指标值相关性不显著,相应指标对数量率为54.69%。(4)喀斯特地区水土资源管理为目标的营林措施中,天然林乔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对土壤物理、肥力和养分指标响应的拐点值可成为人工造林中物种数量与株数比例选择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4.
格氏栲群落林窗边缘效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应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边缘效应强度指数,对福建三明格氏栲保护区森林群落林窗的边缘效应现象进行了研究.格氏栲群落的38个林窗样地不同部位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的林窗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7~1.3左右;而用生态优势度值测定的林窗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3~1.8左右,林窗边缘区由于边缘效应的作用有增大物种多样性的趋势,林窗的面积及林窗所在的森林群落类型,都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林窗的边缘效应强度产生影响.从而为格氏栲群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5.
本文在11000m2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和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显示,群落共计有维管植物223种,隶属于80个科159属,其中单种属占总属数的80.5%;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中国15个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中的12个,且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其中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温带成分占有一定比例;群落不同层次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 >乔木层 >草本层;植物分布区类型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分析表明,该群落是介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56.
采用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探讨格氏栲种群基面积增长规律。提出自适应通用模型ds/dt=rs(1-sθ/kφ).该模型包括Logistic模型、Smith模型、Gompertz模型、崔Lawson模型和Z-Logistic模型;运用改进单纯形对自适应通用模型进行优化,拟合结果比Logistic模型更符合格氏栲种群实际增长趋势,增长速度最大是在147年。  相似文献   
157.
格氏栲群落生态学研究——格氏栲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82,自引:9,他引:82  
刘金福  洪伟 《生态学报》1999,19(3):347-352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自然保护区格氏栲林群落中11个主要种群进行了生态位研究.以群落组成类型:①格氏栲+马尾松+木荷+黄瑞木(Castanopsis kawakamii+Pinus massoniana+Schima superba+Adinandra millettii);②格氏栲+虎皮楠+木荷(Castanopsis kawakamii+Daphniphyllum oldhamii+Schima superba);③马尾松+木荷+格氏栲+石栎(Pinus massoniana+Schima superba+Castanopsis kawakamii+Lithocarpus glaber);④格氏栲+木荷+青冈(Castanopsis kawakamii+Schima superba+Cyclobalanopsis glauca);⑤格氏栲+马尾松+木荷(Castanopsis kawakamii+Pinus massoniana+Schima superba);⑥甜槠+格氏栲+木荷+米槠+乌饭(Castanopsis eyrei+Castanopsis kawakamii+Schima superba+Castanopsis carlesii+Vaccinium bracteatum),及海拔梯度(180~340m)综合为一维资源位,调查6个资源位,定量测定格氏栲林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并分析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格氏栲林群落稳定性、演替、空间分布格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8.
天然赤松个体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延边地区不同密度天然赤松林中不同生长势的赤松个体地上部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势赤松生物量变化受密度影响的顺序为:优势木〈平均木〈被压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受密度影响的顺序为:干〉枝〉叶〉皮。不同生长势赤松的生物量垂直分布虽然各具特点,但都表现为:树干和树皮生物量主要分布在6m树高范围内,树枝则集中在6~10m范围,针叶在上、中、下3层林冠中均分,上层林冠的枝叶量受密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9.
格氏栲天然林林窗和林下种子散布及幼苗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林窗和林下格氏栲种子雨、种子库的分布特征及幼苗更新状况。结果表明:林窗种子雨总量和完好种子密度高于林下,未成熟种子比例低于林下;林窗和林下种子雨高峰期掉落数量分别占种子雨总量的77.13%和74.5%;林窗种子库储量低于林下,种子库中以全食或捡拾种子比例最高,其中种子库储量垂直分布表现为枯落物层(约占2/3)>腐殖质层(0~5 cm)(约占1/3)>心土层(5~10 cm)(小于1%),以格氏栲种子占绝对优势;格氏栲从种子到幼苗的转化率低,林窗中格氏栲完好种子密度与幼苗密度均高于林下。林窗微生境提高了种子散布过程中格氏栲成熟种子的密度和比例,有利于促进格氏栲的幼苗更新,表明林窗在格氏栲种群恢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0.
外来木本植物在我国天然林中的入侵 外来植物入侵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破坏。中国区域内部分地区已有关于严重入侵情况的报道,但是大多是小尺度上的研究,全国范围天然林中的外来植物入侵情况仍不清楚。本文基于全国天然林的3573个样方数据,绘制了外来木本植物入侵在我国各地天然林中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究了可能的环境和社会经济控制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只有271个样方被外来木本植物入侵,占样方总数的7.58%;在所有调查的2825种木本植物中,只有5个外来物种(占比0.177%)。人类活动和气候因素都对入侵格局产生影响。由于我国天然林多位于偏远山区,人为干扰较轻,外来木本植物入侵的报道少于北美森林和欧洲林地。然而,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山区经济活动的增加,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更多。因此,需要积极的管理和政策制定来防止或减缓入侵进程,降低人类活动的干扰,监测外来物种的入侵情况并及时做出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