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蛾类昆虫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遗传与进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赵新成  王琛柱 《昆虫学报》2006,49(2):323-332
性信息素通讯是普遍而又古老的化学通讯的一种形式。多数鳞翅目蛾类依靠高度种特异性的性信息素通讯寻找配偶以及实现种间生殖隔离。种特异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遗传与进化过程往往是物种形成的组成部分。虽然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性信息素通讯系统分化可以促使新物种的形成,但是关于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多态性、遗传变异以及遗传机制的研究表明性信息素信号容易发生漂变,而性信息素的接受系统可以适应漂变的性信息素信号。本文对蛾类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遗传与进化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并对性信息素通讯系统进化与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2.
据2008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核心版,共1765种期刊),《植物生理学通讯》的总被引频次为3115,在学科中排名第6名,总排名51位;影响因子为0.708,在学科中排名第22名,总排名289位。  相似文献   
73.
蜂群的分蜂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蜂行为是蜂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繁殖。概述了3型蜂的发育、蜂群分蜂前的准备、分蜂的过程及影响蜂群分蜂的因素等蜜蜂生物学知识。还简要分析了环境污染对分蜂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昆虫化学信息物质及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昆虫化学信息物质的定义和分类,昆虫的化学通讯原理,以及利用化学信息物质在害虫综合治理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5.
76.
《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8):862-862
2010年7月20日,《植物生理学通讯》(下称《通讯》)第10届编委会第2次会议于天津南开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主编何祖华,主编顾问张景六,副主编宋纯鹏、周兆康,编委储成才、龚继明、黄继荣、黄荣峰、蒯本科、李乐攻、李玲、李玉花、王宁宁、王学臣、王勇、杨仲南、张立新、张少英、章文华,共计18位编委,编辑部李殷和徐晶出席会议并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77.
《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10):1081-1081
本刊是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植物生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报告、综述、实验技术和方法及学术研究动态等。欢迎踊跃投搞。  相似文献   
78.
《生物技术通讯》2010,21(5):F0003-F0003
<正>《生物技术通讯》的主要创办者、首任主编李逸民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8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李逸民教授1951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近60年来一直奋斗在军事医学科研和实践的岗位上,是我军杰出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防生医学专家,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军事医学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和全部智慧。  相似文献   
79.
目的 通过统一检验设备与计算机的通讯接口达到整合检验数据的目的.方法 基于Mscomm32、winsock等编程控件和数据库技术设计通用通讯工具.结果 实现了检验数据的统一通讯,统一存储.结论 通过统一接收、管理检验数据在提高检验科的管理效率的同时对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0.
神经组织缝隙连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WC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4):321-325
近年来神经组织中缝隙连接的分布和功能研究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促进了GJ结构,亚型及生物物理特性的揭示,染料偶联实验和Ca^2+成像技术为GJ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手段。GJ的调控涉及GJ的表达,导通性的改变等环节。GJ胞间通讯的基本形式是交换第二信使和电偶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