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01.
临床资料显示,患有脑肿瘤病人的存活率通常与肿瘤的类型和级别有关.如通过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氢谱(HRMAS ^1H NMRS)技术检测得到肿瘤组织的代谢轮廓(特征),不仅可为肿瘤的生物学和新陈代谢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可为肿瘤的分类和分级提供重要的代谢指纹特征,而这些特征有可能成为未来肿瘤诊断的潜在手段(工具).本研究采用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氢谱技术结合多维变量分析(如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30例神经上皮肿瘤组织的代谢特征,并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这30例神经上皮肿瘤主要包括2例低级星形细胞瘤(Ⅰ级)、12例中级星形细胞瘤(Ⅱ级)、8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Ⅲ级)、3例胶质母细胞瘤(Ⅳ级)和5例髓母细胞瘤(Ⅳ级).研究发现,神经元(NAA)、肌酸、顺式肌醇、甘氨酸和乳酸等代谢物的浓度以及一些代谢物与肌酸的浓度比值在不同级别的脑肿瘤组织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这些代谢物的浓度比值主要包括NAA/)I~L酸、乳酸/肌酸、顺式肌醇/肌酸、甘氨酸/肌酸、反式肌醇,肌酸和丙氨酸,肌酸等.此外,采用人为监管模式识别方法建模(SrMCA)来预测(或区分)低、高级肿瘤,准确率基本均达87%.如仅对预测高级(Ⅲ和Ⅳ级)肿瘤而言,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87%和93%.因此,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氢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有可能成为未来一种潜在的、快速、准确分级人类脑肿瘤的手段(工具).  相似文献   
202.
目的:研究不同样品黄芪多糖的结构和单糖组成差异。方法:采用闪式提取、乙醇沉淀法从黄芪根部提取多种多糖化合物,脱除蛋白、凝胶层析后的多糖化合物经水解、乙酰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黄芪水溶性多糖中单糖组成、结构及其比例,将同样的方法应用到8个不同产地或不同级别的黄芪样品中。结果:黄芪多糖所含单糖种类主要有L-鼠李糖、L-阿拉伯糖、D-木糖、L-木糖、D-核糖、L-核糖、D-半乳糖,D-葡萄糖,D-甘露糖,且不同黄芪样品所含黄芪多糖里含有的单糖种类及含量有较大差别。结论:该研究可为黄芪品种甄别及黄芪多糖品质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3.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脑部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成人ADEM患者8例。8例均进行MRI平扫,7例进行增强扫描。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FLAIR序列及EPI序列扫描。常规行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结果:(1)病变主要位于双侧侧脑室周围及额、顶、颞、枕皮质下白质区,主要特点为多发且分布大部分不对称,双侧侧脑室旁白质可见"垂直脱髓鞘征",病灶部分呈对称分布,同时累及丘脑、脑干、胼胝体、小脑白质或大脑皮质。4例累及双侧丘脑,病灶呈对称性分布。(2)8例病变信号均以长及略长TW1信号、长TW2信号为主,3例在病变中心可见更长TW1、更长TW2信号。(3)7例平扫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均可见不同程度异常强化,急性期病灶多呈点、斑片状、环形、类圆形及索条状强化。结论:ADEM脑部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4.
为了研究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 Hook.f.et Thoms)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柱色谱及高压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了9个化合物。他们分别为:白桦脂酸(1);齐墩果酸(2);N-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3);N-反式阿魏酰酪胺(4);N-顺式阿魏酰酪胺(5);丁香脂素(6);N-顺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7);N-反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8);3-羟基-30-去甲基-20-酮基-28-羽扇豆酸(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领春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5.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MRI评估颈动脉血管及斑块稳定性,并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总面积、血管壁面积、血管腔面积及血管壁标准化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糖尿病以及饮酒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RI能够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确定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6.
核磁共振波谱应用于结构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核磁共振波谱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进展。在溶液中测定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分子大小的限制正被减少,尽管新结构的测定仍然需要付出比较大的努力。核磁共振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可用于研究在许多细胞过程中存在的弱的或者瞬态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的柔性在蛋白质分子功能中起了中心作用。由于最近方法学的发展,使NMR可以表征蛋白质的动力学,从而可以对分子机制有新的认识。核磁共振波谱可以在原子分辨率下表征无序的蛋白质系统,可以研究折叠路径。跨膜蛋白在细胞中起了关键作用,这使它们成为药物的靶标。应用液体和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已经成功测定了跨膜蛋白质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7.
鹅绒藤属植物C21甾体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近15年来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C21甾体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对C21甾体苷化合物中糖单元的核磁共振谱学特征及其结构测定方法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208.
从滇黄精新鲜根茎中首次分离得到一个三萜皂苷,拟人参皂苷-F11。本文利用1D NMR和2D NMR对其碳、氢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并对文献中报道的碳谱数据进行了纠正。  相似文献   
209.
代谢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惠儒  王玉兰 《生命科学》2007,19(3):272-280
代谢是生命活动中所有(生物)化学变化的总称。代谢活动是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物质基础。代谢组是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质的动态整体。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本质就是要求对研究对象的相关分子机理进行定量、普适、整体和可预测性地认识。作为全局系统生物学的基础和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是以物理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的分析化学、以数学计算与建模为基础的化学计量学和以生物化学为基础的生命科学等学科交叉的学科。在过去七年多的时间里,这门新兴的学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广泛地应用到了分子病理学、毒理学、功能基因组学、临床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本文就代谢组学的本质、代谢组分析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210.
寄生隐丛赤壳菌致病毒素Cp-I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隐丛赤壳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菌株经液体培养,石油醚萃取其发酵液获得对板栗带叶嫩枝具有致萎活性的粗提物,以氯仿:石油醚:甲醇(6:2:2)作洗脱剂,粗提物经硅胶色谱分离,共得到3组纯组份,其中第1组份(Cp-I)对板栗幼苗致萎活性较高。质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测定表明Cp-I分子量为278,化学式为C16H22O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