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5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21.
吴绵斌  黄萍 《微生物学报》2003,43(6):764-768
采用了菌体生长与产酶分步的新工艺利用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ATCC56764生产壳聚糖酶,酶活力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一步法产酶提高了1.7倍。采用此工艺在螺旋纤维床生物反应器中进行产酶试验,酶活比采用游离细胞培养又提高了39%,达到0.246U/mL。固定化菌丝还能够长期保持活性,在重复分批操作中,经过10批共15天的产酶实验,平均每批的酶活保持在0.235U/mL左右。  相似文献   
122.
本文介绍了发现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省新昌县中生代地层中的一种化石木新种——新昌南洋杉型木 (Araucarioxylon xinchangense Duan sp. nov.)。这种化石木保存在早白垩世馆头组中、下部的紫红色泥砂岩中,分布在新昌县城西部,南北绵延2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狭长地区。由于在化石木产区曾发现过多种植物化石,因而确定了该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处于我国的欧洲 中国植物区内,属亚热带 热带气候区,种种迹象表明此时气候有些干旱。同区发现的松柏目叶化石,其气孔构造与南洋杉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这一点似乎与化石木之属可以对应。  相似文献   
123.
栌菊木属及白菊木属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栌菊木属及白菊木属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首次报道,对栌菊木(Nouelia insignis Franch.)分布区内的10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染色体数目均为2n=54。白菊木属在中国分布的仅白菊木(Leucomeris decora Kurz)一种,对漾濞这个居群的细胞学研究表明,染色体也为2n=54。这两个属的基数可能x=9,它们可能为6倍体,结合帚木菊族已有染色体报道及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等初步分析表明:栌菊木种内分化程度小,是一自然类群;栌菊木和白菊木可能有着较近缘的联系;栌菊木可能是古老孑遗植物的后裔,为适应环境而多倍体化,得以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24.
从鸡脚参[Orthosiphon wulfenioides (Diels)Hand.-Marzz.]根中提取分离了一个新的木脂素,命名为鸡脚参木脂素。其结构由NMR、MS等波谱分析确定。初步活性实验显示该化合物不具备抗真菌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5.
分子与形态证据表明湖南参 (HunaniopanaxhypoglaucusC .J.Qi&T .R .Cao)起源于木属 (AraliaL .) ,湖南参的近缘种为寄生五叶参 (Araliaparasitica)和轮伞五叶参 (Araliaverticillata) ,形态证据支持湖南参为轮伞五叶参的姐妹种 ,此 2种具轮伞花序这一共衍征。为了保证木属的单系性 ,现将湖南参并入木属 ,并作如下新组合 :Araliahypoglauca (C .J .Qi&T .R .Cao)J.Wen&Y .F .Deng .本文报道了湖南参在广西的新分布。目前的形态学和分子数据均不支持早先提出的湖南参与树参属 (Dendropanax)的近缘关系。本文亦报道了木属的 1新种、 2新种组合和 1个新名称 :AraliashangianaJ .Wen .sp .nov .(向氏五叶参 ,新种 ) ;Araliaglabrifoliolata (C .B .Shang)J .Wen .comb .nov . (光叶五叶参 ,新组合 ) ;Araliastellata (King)J.Wen ,comb .nov . (星毛羽叶参 ,新组合 )和AraliadelavayiJ .Wen .nom .nov .(云南五叶参 ,新名称 )。  相似文献   
126.
介绍了木霉属真菌的分类系统 ,有关木霉种系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以及在酶制剂、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27.
五种国产梾木属(广义)植物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我国的木来木属CornusL .(广义 ) 4个主要类群的 5种植物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 ,这 5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别为 :灯台树C .controversaHemsl.2n=2 0 =2m 8sm 1 0st;红瑞木C .albaL .2n =2 2 =8sm 1 2st 2t;毛木来C .walteriWanger.2n =2 2 =8sm 1 4st(0_2SAT) ;山茱萸C .officinalisSeib .etZucc .2n =1 8=8m 1 0sm (0_2SAT) ;四照花 (变种 )C .kousavar.chinensisOsborn 2n =2 2=2sm 6st (0_2SAT) 1 4t  相似文献   
128.
报道了产于中国二叠纪煤核中的3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它们都具双木质部束,与似封印叶属(Sig-illariopsis Scott)特征一致,与该属已有种进行了对比,确定它们为3个新种:产于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上部7号煤层(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的山西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shanxiensis sp.nov.)和太原似封印叶(S.taiyuanensis sp.nov.)以及产于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组1号煤层(晚二叠世晚期)煤核中的贵州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gruizhouensis sp.nov.)。根据煤核中共生的鳞木类植物其他器官以及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研究资料推断,它们可能属于封印木属(Sigillaria Brongniart)的叶,在国外(主要是欧美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石炭纪,见于二叠纪的封印木很少,华夏植物区的封印木属过去很少发现,其叶和生殖器官均未报道过,本是首次报道华夏植物区具解剖构造的封印木属的叶,它们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华夏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的内容,而且对于研究封印木属的演化以及华夏植物区与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9.
木醋杆菌纤维素合成操纵子的克隆及棉花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革兰氏阴性菌木醋杆菌 (Acetobacterxylinum (Brown)Yamada)合成一种由纤维素微纤丝组成的胞外带状物。与高等植物纤维素相比 ,它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机械性能。根据从木醋杆菌ATCC 5 35 82克隆的acs纤维素合成操纵子序列设计引物 ,用PCR的方法从木醋杆菌Ay2 0 1中克隆了ayacs纤维素合成操纵子的全部 4个基因。序列比较发现 ,两者高度同源。将连上CaMV 35S启动子的acsA、acsB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 130 1上 ,acsC、acsD克隆到pCOB30 2_3中。然后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棉花 (Gossypiumhirsutum)胚珠 ,收获的种子在含有卡那霉素和除草剂的双抗培养基上进行筛选。PCR检测发现 934粒种子中有 5棵植株含有全部 4个基因。这是首次将编码 4个功能蛋白的细菌操纵子成功地转入棉花  相似文献   
130.
西鄂尔多斯特有种四合木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张颖娟  杨持 《生态学报》2001,21(3):506-511
利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西鄂尔多斯高原特有种四合木(Tetraena mogolica)4个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电泳结果表明,四合木在种和种群水平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多态位点百分率P=60%,等位基因平均数A=1.6,平均期望杂合度He=0.245。4个种群之间遗传分化很小,基因分化系数GST只有0.052,明不同于其它濒危物种。四合木种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极低的种群间分化,说明不同的种群可能有共同的起源,随机遗传漂变和近交衰退不是影响遗传多样性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