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银染核仁组织区(argymphil nucleolar organiting regions,AgNORs)阳性颗粒数为指标,结合放射免疫技术,研究了大鼠部分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后,睾酮对余留肝细胞核仁组织区的影响。结果显示,pH后0~24h,各种方式(假手术、皮下注射芝麻油或睾酮)处理组,AgNORs数都下降,随后持续升高。在PH后48h和72h,低剂量(0.5ms/kg体重)睾酮对AgNORs数影响最显著,都明显高于其它两个睾酮处理组;中等剂量(2.5ms/kg体重)和高剂量睾酮(5ms/kg体重)处理对AgNORs数的影响与芝麻油处理组相比都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假手术组;假手术后72h的AgNORs恢复到术前水平。血清睾酮含量测定显示,芝麻油处理组PH后0~48h睾酮持续下降,48h后不再下降,48h和72h时的睾酮浓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低剂量处理,血清睾酮浓度在PH后0~24h下降,然后持续上升,在48h、72h达到假手术组的2~3倍;中等剂量和高剂量处理组,血清睾酮在PH后0~72h持续升高,是假手术组的6~7倍。以上结果初步表明,睾酮对PH后肝细胞中AgNORs的影响有两种情况:(1)在血清中的浓度是生理水平的2~3倍时,起促进作用;(2)6~7倍于生理水平时,基本无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动物克隆过程中核的重新编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移植后,供体核会发生核仁结构和组蛋白H1的变化。体细胞型组蛋白H1的消失可作为核重新编程的一种标志,组蛋白H1在中期胞质中比在间期胞质中消失得快。核移植后,供体核的基因表达被重新编程,从而正确进行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103.
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SISPH)对肝细胞核和核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建立的 4种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模型 (shortinterval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ISPH)为材料 ,分析了连续部分肝切除 (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PH)次数和方式对大鼠肝细胞核和核仁的体积、数目影响 ,证实了肝细胞核和核仁的大小、数目变化与SISPH的次数和方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4.
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作物杂种优势是很重要的生物学现象,有很大的商业应用价值,但杂种一代的性状表现比较复杂,不同的性状及同一性状在不同的杂交组合的表现也不一致,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杂种优势现象为人类服务,必须从理论上揭示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围绕杂种优势的形成原因,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取得一些积极进展。1显性假说(DominanceHyoothesis)显性假说首先由Bruce(1910)提出,后来Jones(1917)又进一步补充为显性连锁基因假说,简称显性假说(李竟雄1993)[1].该假说认为:多数显性基因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和发育,相对的隐性基因…  相似文献   
105.
自从60年代末Weinberg等在哺乳动物中发现了第一个核仁小分子RNA(smalnucleolarRNA,snoRNA)U3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富集于核仁区的代谢稳定的snoRNA暗示了它们在核糖体...  相似文献   
106.
刘淑敏  高春生等 《遗传学报》1993,20(1):7-11,T001
本文对一例男性性腺发育不全伴有22p 标记染色体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了分子细胞及临床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家系中共有6名成员有22p 染色体,它们来源于先证者的外祖母。标记染色体的p 部分几乎与22q等大,C-带呈深染,G-,R-带在p 中间分别可见一条较窄的浅,深带型,Ag-显带在p+末端见到较大的银染区,部分p 出现双NOR,型分析未见其它,D,G组或Y染色体重排,rRNA基因的染色体原位杂交银颗粒沿整个p 分布,其数目是正常D,G组染色体短臂上平均数的3.9倍,家系研究表明,在6例22p 携带者中,2例女性具有多次自然流产史,4例男性中除一例年龄12岁末见明显性腺异常外,其余3人均有不同程度性腺或外生殖器异常,结合文献,我们认为此家系中22p 可能与上述异常表型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小麦核仁的超微结构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整体银染技术在电镜下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根端分生细胞核仁在细胞周期中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间期核仁染色很深,能够区分出纤维中心、密集纤维成分、颗粒成分和核仁液泡等结构;染色质上也布满大量染色浅的细小银粒。前期,随着核仁的解体和染色质的集缩,染色质的边缘逐渐出现深染的大颗粒;到前期末时,大量的核仁物质向染色体周围扩散并附着到其表面。中期染色体的周边分布着来自解体核仁的银染大颗粒,形成一个不大均匀也不完全连续的“鞘”状结构。后期仍可见这种“鞘”状结构的存在。进入末期,这些银染核仁物质逐渐由“鞘”脱离,彼此融合形成前核仁体,最后参与新核仁的形成。这些结果表明,核仁解体后的物质直接转移到了染色体的表面,并形成一个不连续的表层,没有进入染色体内部;染色体内部的银染颗粒与核仁及其解体物质无关  相似文献   
108.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本文采用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线(LD-P线)分析法, 利用室内选育的棉铃虫 Heliccverpa armitera(Hubner)对氰戊菊酯抗性晶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为多基因遗传,其主要基因为不完全显性,抗性不属性连锁遗传。利用增效剂对抗性机理进行的研究表明,多功能氧化酶(MFO)是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因子,因此,可以推断多功能氧化酶基因为不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109.
本文用RNase-gold标记法处理小鼠中期染色体切片,发现染色单体切面内部及周边有大量较均匀分布的RNA。以玉米18 s rRNA的cDNA及水稻5srRNA的DNA为探针,经电镜原位杂交观察到了小鼠18srRNA和5srRNA均在中期染色单体切面内部及边缘有分布,从而首次证明小鼠中期染色体RNA除来源于核仁外,还可以来源于核基质中的5srRNA,但这并非仅有的两种来源。  相似文献   
110.
杨扬 《实验生物学报》1990,23(3):247-259
With the scleroderma autoantinucleolar antiserum which was discribed in our previous paper, we identified a novel group of nucleolar organizer associating proteins, ANOP. By means of immunoblotting, it was found that ANOP mainly consists of three polypeptides with molecular weights of 65, 76, and 78 KD respectively.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demonstrated that ANOP is localized in the shells of dense fibril components surrounding fibrillar centers of nucleolus. Moreover,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studies on various cells of vertebrate animals indicated that ANOP is a group of highly conserved nucleolar antigens. The fibrillar centers of human, mouse, chinese hamster, chicken, frog and crucian carp cells can all be brightly stained by ANOP specific antiserum. However, it was found that in amphibian, the erythrocytes and the early embryo cells prior to gastrulation are devoid of ANOP. During gastrulation, ANOP begins to appear in the nuclei, and then, the content of ANOP in nucleoli apparently increases gradually. These phenomena suggest that ANOP may take a role in rRNA gene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