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9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61.
本文应用反频次比较法在福建邵武市11块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林样地上调查浙江双栉蝠蛾Bipectilus zhejiangensis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及该虫的发生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 以每株毛竹笋为单位, 通过正频次比较法分析, 浙江双栉蝠蛾幼虫在总计抽样的550株竹笋上的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以样地为单位, 经过反频次比较法分析11块样地上浙江双栉蝠蛾的分布类型, 结果为: 样地1, 2, 4, 5和8属于奈曼分布, 样地7, 9, 10和11属于负二项分布, 样地3和6属于奈曼分布或负二项分布。判别分析法判别函数能够100%正确分组, 依据F值大小, 6个环境指标的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 土壤有机质(X5)、 林地卫生(X6)、 坡位(X3)、 坡向(X4)、 竹林结构(X2)、 立竹度(X1)。由此得出: 无论是以每株毛竹笋为单位, 还是以每个样地为研究对象或单位, 都表明浙江双栉蝠蛾幼虫在空间分布上属于非均匀的聚集型分布。土壤腐殖质厚、 林地卫生差可使双栉蝠蛾幼虫密度增大, 立竹度、 竹林结构、 坡位和坡向单个指标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密度的影响不明显, 但综合作用明显; 反频次比较法比聚集度指标评价更为详细科学。  相似文献   
162.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163.
西南鼠耳蝠广东新纪录及其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西南鼠耳蝠(Myotis altarium Thomas,1911),因峨眉山为其模式产地,又称峨眉鼠耳蝠或者四川鼠耳蝠。隶属于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鼠耳蝠属(Myotis),主要分布  相似文献   
164.
普通长翼蝠食性结构及其回声定位与体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 KL  Wei L  Zhu TT  Wang XZ  Zhang LB 《动物学研究》2011,32(2):163-167
在普通长翼蝠(Miniopterus fuliginosus)的捕食区内用灯诱法和网捕法调查潜在食物(昆虫)种类; 用粪便分析法鉴定普通长翼蝠的食物组成,发现其主要捕食体型较大的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体积百分比分别为55%和38%.普通长翼蝠具有相对狭长的翼,翼展比为6.94 ± 0.13;翼载为(9.85 ± 0.83)N/m2,相对较大.飞行状态下普通长翼蝠的回声定位叫声为调频下扫型,声脉冲时程为(1.45 ± 0.06)ms,脉冲间隔为(63.08 ± 21.55)ms,主频较低,为(44.50 ± 2.26)kHz.研究表明,普通长翼蝠的形态特征和回声定位特征与其捕食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5.
摘要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态(HPV-DNA)、p16基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口咽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21年10月共收治的口咽癌6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HPV-DNA、p16和EGFR在口咽癌患者的表达情况,分析HPV-DNA、p16和EGFR与肿瘤病理的关系,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与HPV-DNA、p16和EGFR的关系。结果:HPV-DNA、p16和EGFR在口咽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HPV-DN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性别、年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分期与淋巴结受累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p16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对比无差异(P>0.05),淋巴结受累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EGFR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性别、年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分期与淋巴结受累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生存分析之中,有20例患者因为随访数据不全被剔除,其中无病生存率之中,P16/EGFR、p16对比差异显著(P<0.05),总生存率中淋巴结转移、P16/EGFR对比差异显著(P<0.05);口咽癌中HPV-DNA水平与p16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与EGFR呈现正相关关系,p16与EGFR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p16的表达是口咽癌最可靠的预后标志物,而且可能是HPV阳性口咽癌的替代标记物。HPV1/p161肿瘤倾向于减少EGFR的表达,但使用两种免疫组织学标记物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6.
大肠杆菌表达的病毒样颗粒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病毒样颗粒是病毒衣壳蛋白外源表达的重要形式,形态结构与天然病毒高度相似,位于纳米尺度的大小易于被免疫系统识别,可激发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且不含有病毒基因,因此,是一种理想的疫苗形式,也是基于结构进行疫苗设计的重要结构载体。目前已上市的乙型肝炎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和戊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均采用病毒样颗粒形式。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被广泛用于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具有安全性好、生产周期短、易于放大生产等优点,在病毒样颗粒疫苗应用上具有良好前景。本文综述了利用大肠杆菌研制戊型肝炎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进展,特别是这些病毒样颗粒疫苗的表达及组装、表位结构特征和临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7.
为了探讨普氏蹄蝠下丘神经元在处理多普勒频移补偿后回声定位信号中的作用,实验采用双声刺激模式模拟蝙蝠不同飞行状态下产生多普勒频移补偿后的脉冲-回声对,即发声频率改变,回声频率维持恒定的情况下,研究下丘神经元对不同补偿值下的回声反应恢复率.结果发现:根据神经元在某一补偿值下对回声信号反应的恢复率是否超过70%,可将其分为具有选择性(S)和无选择性(NS)的两类神经元.且谐波内S神经元所占比例(68%)远超过非谐波内S神经元(39%).分析神经元的发放模式发现谐波内S神经元中相位型发放模式比例(44.3%)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类型神经元.另外,虽然S和NS神经元的强度-潜伏期函数类型均以饱和型为主,但谐波内S神经元强度-潜伏期函数的最佳强度(best amplitude,BA)(95.3±14.0)dB SPL低于NS神经元的BA(104.1±10.2)d B SPL(P0.01),同时也低于非谐波内S神经元的BA(109.7±7.9)dB SPL(P0.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下丘水平,神经元就已对多普勒频移补偿后回声定位信号的处理有了分工,集中在谐波内的S神经元通过提高对某一补偿值下回声信号反应的恢复率实现,对回声信息的精确编码,避免其他杂波干扰信息.同时,谐波内S神经元的发放模式和强度-潜伏期函数特点也满足其在复杂环境中精确声学成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8.
2009年至2012年研究组调查了中国南方汉族19个群体13940例(男性为6735例,女性为7205例)头面部的22项测量指标,并计算出12项头面部指数,对华东汉族、华南汉族、华中汉族、西南汉族的头面部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南方汉族4个族群之间头面部特征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男性中,华东汉族头最高,头最宽,额最宽,容貌面高值大;华中汉族头最长,面最宽、下颌角间宽度最大;西南汉族形态面高值最大;华南汉族几乎所有的指标值在4个族群中都是最小的。2)女性中,华东汉族头最宽,容貌面高最大;华南汉族额最宽,头高值最大:华中汉族头最长,面最宽,下颌角间最宽;西南汉族面最高。3)南方汉族4个族群的男性、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华东汉族、华南汉族、华中汉族属于中面型,西南汉族为狭面型;华东汉族、华南汉族、华中汉族属于中鼻型,西南汉族为狭鼻型。对南方汉族体质的形成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9.
研究了中国小绿叶蝉族羿小叶蝉属Helionides,提出了4个新组合,报道了采自中国南方的2新纪录种,提供了中国该属已知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0.
目的利用大肠埃希菌系统可溶性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L1蛋白,纯化和重组装获得HPV18病毒样颗粒(VLPs),为进一步研制HPV18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首先按大肠埃希菌密码子偏好进行HPV18L1全基因合成,经PCR扩增出截短的HPV18L1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L1,通过优化表达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可溶性表达L1蛋白,其次采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后,获得高纯度的的L1蛋白,再通过解聚和重聚获得VLPs。结果全基因优化并截短的HPV18L1蛋白在大肠埃希菌系统中以可溶形式表达,纯化后的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电镜下观察到直径为60 nm的VLPs颗粒。结论利用大肠埃希菌系统可溶性表达非融合HPV18L1蛋白,并获得均一的VLPs颗粒,为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