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黄纹石龙子生活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雅风 《四川动物》2005,24(3):370-37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黄纹石龙子的生活习性。黄纹石龙子栖息在植被较好的丘陵山地。活动季节是4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对食物大小和种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卵生,6月份产卵,每次6枚,平均长径±SD=15.47±0.87mm,平均短径±SD=9.32±0.32mm。雌体有护卵行为。  相似文献   
52.
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滩涂大型底栖动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滩涂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及定量调查,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45种,隶属于4个门,26个科。其中软体动物31种,占记录到物种数的689%;甲壳动物10种,占记录到物种数的222%。优势种是珠带拟蟹手螺(CerithideacingulataGmelin)、古氏滩栖螺(BatilariacumingiCrose)、中国紫蛤(HiatulachinensisMorch)及奥莱彩螺(ClithonoualaniensisLeson)。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平均1985g/m2、栖息密度3524个/m2。软体动物的生物量占到99%,这可能与取样设在中、低潮区有关。  相似文献   
53.
四川梅花鹿的分布、数量及栖息环境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92年 7月至 1 999年 8月野外调查发现 ,四川梅花鹿现残存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地、岷山山系北段 3块相互完全隔离的区域。铁布分布区 (E1 0 2°46′~ 1 0 3°1 4′、 N33°58′~ 34°1 6′)属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和占哇乡、降扎乡 ,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电尕乡 ,面积 860 km2 ,有鹿 630~ 650只 ;巴西分布区 (E1 0 3°0 8′~ 1 0 3°35′、 N33°33′~ 33°46′)属若尔盖县巴西乡、求吉乡、阿西茸乡、包座乡和九寨沟县的大录乡 ,面积 60 3km2 ,有鹿 1 30~ 1 50只 ;白河分布区 (E1 0 3°59′~ 1 0 4°1 0′、N33°0 5′~ 33°2 0′)属四川省九寨沟县白河自然保护区和农康乡、白河乡、罗依乡、马家乡 ,面积 390 km2 ,有鹿 30~ 45只。高原与高山峡谷的过渡地貌、山地温带气候、森林与灌丛草甸相互镶合的植被 ,加之地域偏僻、人烟稀少 ,当地藏族群众视其为神鹿 ,使上述 3个区域成为四川梅花鹿最后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54.
两索线虫Amphimermis sp.寄生稻飞虱的制约因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寄生性两索线虫是江苏地区稻飞虱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两索线虫成虫与老熟幼虫在稻茬田越冬,4─5月交配产卵,6─7月幼虫离土上移寻找寄主,7─8月为寄生高峰期,与本地区的白背飞虱、褐飞虱发生高峰同步,偏嗜寄生褐飞虱短翅型若虫和成虫,对稻飞虱种群的发生与发展有显著控制作用。稻麦田不同耕法对两索线虫的赵冬及寄生率相关,免耕田的越冬基数与寄生率>少免耕田>深耕田。稻田水浆管理与土壤生态因子对线虫栖息、生存关系甚密,21─25℃,土壤含水量20%以上,对线虫活动生存最为有利。温度低于0℃或高于35℃,土壤含水量小于10%,两索线虫成活率甚低。6─7月稻田保持稳定灌水层,有利于线虫上移寻找寄主,可提高寄生率,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对硫磷对线虫有一定的杀伤力,而沙蚕毒素系列农药、抗几丁质素农药在常规剂量下施用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55.
安徽省徽州地区翼手类及其越冬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关于安徽省的翼手类,G. M. Allen(1938)、王岐山等(1966),黄文儿等(1978)、徐亚君等(1982)均有过报道,共记录了21种,分属菊头蝠科、蹄蝠科、蝙蝠科和犬吻蝠科,计4科11属。梁仁济等(1982)曾对皖南冬眠前蝙蝠的几项生理指标作过测定分析,但尚未见到有关蝙蝠自然越冬生态的专题报道。我们于1981年10月-1982年5月,1982年10月-1983年4月,对徽州地区的31个蝙蝠越冬岩洞作了采集和观测。并选定了休宁县临溪、歙县王村和屯溪市三处共7个岩洞和一个市郊居民点作为系统采集观测点,先后进行了84个洞次的采集观测,现将有关材料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56.
韩洁  宋蒙蒙  张杰  殷旭旺  徐宗学  张远 《生态学报》2019,39(6):2013-2020
在生态系统中特定的环境变量组合对应着特定的物种群落结构。栖息地环境的不同,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和所表现出的生物学特征也存在差异。在浑河流域选取22个点位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功能群分类并结合生物性状分析(BTA, Biological Traits Analysis)对浑河流域不同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对栖息地生境的选择适应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捕食者功能群主要以毛翅目为主;直接收集者功能群主要以双翅目为主;刮食者功能群主要以基眼目为主;过滤收集者多为颤蚓目。浑河流域不同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捕食者功能群的驱动因子是流速,直接收集者功能群的驱动因子是IOS指数,刮者功能群的驱动因子是溶解氧;过滤收集者功能群的驱动因子是溶解氧和电导率。生物性状分析结果显示:捕食者功能群身体上附有一层硬壳保护,可在水体中自由活动,多分布流速较快,底质复杂的小鹅卵石、圆石的底质中;直接收集者只有头壳具有较厚的甲壳质壁,头部口器不能直接摄食,所以多以微粒有机颗粒为主,分布在石块、部分圆石以及部分粗砂中;刮食者多以藻类、菌类等为食,足腺多分泌粘液,多粘附在较深流速缓慢,底质多为细沙粗粒,食物来源充足的水体;过滤收集者喜栖于淤泥底质中,吸食淤泥或过滤有机碎屑,故多分布于淤泥与细沙底质中。  相似文献   
57.
2006年的一个夜晚,徒步走在四川峨眉山的盘山公路上,转过一个弯道,我突然停住、屏住呼吸,一条足以震撼任何人的绵延500米萤火虫发光小宇宙进入我的视线。上千只穹宇萤雄虫栖息在岩石上垂下的藤蔓上,以每秒钟8个闪光脉冲且同频的速度发出炽热的求爱讯息。雌萤躲藏在藤蔓下方的草丛中,默默地注视着异性的热情表演,她同时发出缓慢害羞的闪光脉冲,  相似文献   
58.
陈莉萍  游淑钦 《蛇志》2008,20(1):74-75
圆斑蝰蛇俗称"百步蛇"、"古钱窗"等,性凶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多栖息于田野中.泉州地处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4~10月份为毒蛇咬伤的发病期.我院2006年4月~2007年4月收治的254例蛇伤患者中有96例为圆斑蝰蛇咬伤,占比达37.79%.现就圆斑蝰蛇咬伤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9.
本文报道了广东省国家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捕食性昆虫(含蜘蛛)的种类与食性.全文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捕食性昆虫种类和捕食性昆虫食性分析.食性分析包括捕食性昆虫栖息习性和各目捕食性昆虫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60.
云南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分布及栖息地类型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黑颈长尾雉是鸡形目鸟类中的濒危物种,分布局限于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泰国西北部和中国西南部。在中国,该雉仅栖息于广西西部和云南中部、西部及南部地区。1992年至1995年在云南对黑颈长尾雉的分布及栖息生境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共有13县18个地点记录到黑颈长尾雉分布。通过访问还获得一些可能有黑颈长尾雉分布但需进一步证实的地点。黑颈长尾雉在云南的栖息生境主要有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暖热性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等5种类型。栖息地丧失和高强度狩猎是导致黑颈长尾雉濒危的主要原因,如欲有效保护该物种,不仅要注意保护其栖息地,更要严格控制非法狩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