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为了掌握珠江口重要经济鱼类棘头梅童鱼的种群特征,根据2017—2020年春(3—4月)、秋(9—10月)两季在珠江口海域开展的底拖网调查及采集到的棘头梅童鱼样本,对其生物学特征和资源密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珠江口棘头梅童鱼体长、体重变化范围分别为22~168 mm、0.23~103.11 g,其中雌性个体的体长、体重均大于雄性个体,未见明显的小型化现象;性成熟体长集中在90~140 mm,未见性成熟提早现象。总体长体重关系式中的异速生长因子b值为2.9057,且年际变化小,而条件因子a值(3.029×10-5)小于1988年该海域的调查结果,说明珠江口棘头梅童鱼整体生长发育良好,但栖息地环境质量(饵料供应、生长环境)下降。研究海域梅童鱼的开发率E为0.67,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梅童鱼资源密度平均值为77.73 kg·km-2, 中西侧资源密度大于东侧,在纬度方向上总体分布均匀;根据4个资源密度高值区初步推测其产卵场在南沙港附近。2017—2020年的年平均资源密度比1980—1982年下降了93.5%,为持续利用该资源,建议条件成熟时可于春季在产卵场设立保护区,以保护补充群体与产卵群体。  相似文献   
32.
针阔混交林内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利用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采用无线电遥测和样方法对针阔混交林内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利用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白颈长尾雉对其栖息地的利用有较强的选择性;(2)白颈长尾雉主要在阳坡春、秋、科三季活动对坡度较平缓,夏季略陡。该雉栖息地利用受水源距离的影响;(3)各种灌枯木、 草本层和地被层因子在白颈长尾雉栖息吉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叶白纸扇、油茶、山缰、野枇杷、毛冬青、格药柃、乌饭、蔷薇科植物、苔  相似文献   
33.
经一系列试验证实百日咳菌大罐培养浓度的下降与培养基中不耐热营养因子不足有关,将培养基的高压灭菌方式改为除菌过滤,保留热不稳定营养因子,可以提高百日咳菌大罐培养浓度;优化酸沉淀条件后,提高了菌苗回收率,从而节省了大量培养基,缩短了生产时间,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4.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大自然赐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早在30多年前成立时就以大熊猫形象作为会标。目前已成为全球自然保护的象征。 大熊猫在更新世时十分兴盛,在距今约200万年的第四纪,气候多次巨变,冰川数次扩张、退缩,北半球反复降温,迫使生物种群发生巨大的变化、演变和迁徙。唯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处的山谷,由于秦岭和大巴山阻隔了寒冷气流南下,大熊猫在这里找到了“避难所”,少数幸存者得到了生存、繁衍,保存下了这个动物界的“活化石”,也留下了不少的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35.
【背景】候选门级辐射类群(candidate phyla radiation, CPR)和DPANN是与绝大多数已知细菌和古菌具有显著差异的独特类群,因发现较晚,人们对其认识还非常有限。已知二者类群庞大、存在广泛,但在不同生境中的多样性研究还较少,生态功能尚属未知。【目的】分析不同地下水中CPR和DPANN的多样性,探讨不同方法对CPR和DPANN检出及富集的影响。【方法】采用0.1μm滤膜收集菌体和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分析呼和浩特市周边4个不同地下水中CPR和DPANN的多样性。比较宏基因组测序与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对CPR和DPANN检出的影响,以及不同过滤方式和不同滤膜组合对CPR和DPANN富集的作用。【结果】4个地下水样品CPR类群检出33-64个菌门,相对丰度在0.17%-1.67%之间;DPANN检出1-7个菌门,相对丰度在0.00093%-0.07100%之间。对于CPR和DPANN,16SrRNA基因V3-V4区扩增子测序仅检出了纳古菌门(Nanoarchaeota)。1.2μm与0.1μm滤膜组合具有最好的CPR和DPANN富集效果,在及时更换滤膜的过滤方式...  相似文献   
36.
再引入黑颈长尾雉夏季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6~7月,在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带法对再引入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7条样带上的22个栖息地样方和17个对照样方的24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再引入黑颈长尾雉的夏季栖息地偏向于选择海拔低、坡位低、乔木较低和灌木较高、落叶盖度较大、灌木层盖度大、草本高且盖度大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者针叶林;逐步判别分析的结果显示坡位、草本层盖度是重要的生态因子,由这两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在对栖息地和对照区进行区分时,正判率可以达到77.3%,这种选择与黑颈长尾雉的隐蔽条件和食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早期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入院24h内给予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入院24h后给予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A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较B组明显降低.结论:早期应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效果明显,可较早缓解症状并缩短病程、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且越早运用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8.
弄岗黑叶猴的日活动类型和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05年10月-2006年9月,用瞬时扫描法对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fran oisi)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叶猴日活动中出现2个觅食高峰和1个休息高峰。觅食高峰分别出现在7:00-9:00和16:00-18:00;休息高峰出现在10:00-14:00。黑叶猴日活动节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旱季上午的觅食高峰被推迟了1h,且觅食时间长于雨季;旱季下午的觅食活动提前1h结束。猴群在雨季较早进入休息高峰,而且中午休息时很少有移动或零星觅食。研究期间,猴群用于休息的时间平均占日活动时间分配的51.99%,移动占20.25%,觅食占18.61%,理毛占7.61%,玩耍占1.20%,其它行为(包括打斗、交配等)仅占0.14%。活动时间分配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表现为:与雨季相比,黑叶猴在旱季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觅食和移动,而相应地减少用于休息的时间。活动时间分配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成年个体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觅食,未成年个体则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移动和玩耍;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理毛。  相似文献   
39.
2005年10—12月对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山羊(Capraibex)的种群密度与栖息地利用进行调查。种群密度调查显示该地区北山羊平均群大小为8.43只,种群密度为269.76只/100km2;栖息地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北山羊广泛活动在海拔2500—3000m的区域范围内,对距悬崖距离、坡度、地形和植被类型有一定选择倾向,它倾向在悬崖附近(<100m)、坡度大于30°而小于45°和崎岖的山地活动,会避开草地和平坦山坡。北山羊这种栖息地利用模式可能与满足自身安全需要有关。  相似文献   
40.
南充雉鸡的巢址选择和春夏季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6月,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在四川省南充市太和白鹭自然保护区对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巢址选择和春夏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对比分析,巢址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雉鸡的巢都是选择在乔木盖度小、距水距离较近、草本高度和盖度都较大的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干草丛中;影响雉鸡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坡度、总盖度、乔木平均胸径、乔木盖度、郁闭度、距水距离、距路距离、灌木平均高度、巢周围干草比例、裸地面积、巢上方覆盖物厚、灌木盖度和巢所在草丛宽度等13个因子。春夏季栖息地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雉鸡在春夏季倾向于在植被总盖度大、坡度适中、乔木盖度适中、草本盖度和高度较大、灌木盖度较小、灌木高度较大、隐蔽度较大、距路距离较远和郁闭度较大等的生境栖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