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10篇
  11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酸渣树中一个新的黄烷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酸渣(Cnrapa guianensis Aubl.)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分别足:(-)-epicatechin-3-0-(3”,5”-di-0-methyl)gallate(1)、(-)-catechin(2)、sciadopitysin(3)、cleomiscosin B(4)、photogedunin(5)、chisocheton compound F(6)和odoratone (7)。其中,化合物1为新黄烷类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补充了化合物5的^13C-NMR谱数据。活性测定显示,化合物7对大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三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化合物2有一定的活性,而正丁醇部分只有很弱的活性。  相似文献   
992.
檫树群落主要树种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天然更新檫[Sassafras tsumu (Hemsl.)Hemsl.]群落4个主要种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4个优势种的空间分布主要呈聚集分布。在研究种群分布格局时,檫种群的最适样方面积为100m^2;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和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Hemsl.)Makino]种群的最适样方面积为50m^2;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l.)的最适样方面积为25m^2。檫和光皮桦种群在幼、中和大阶段均为聚集分布;丝栗栲和拟赤杨在幼及中阶段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渐弱,到大阶段即为随机分布。上述结果为调查研究中取样技术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小叶红光树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小叶红光枝条中分离获得 8个化合物 ,经光谱测定 ,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分别为花旗松素(1) ,木犀草素 (2 ) ,(+) 儿茶素 (3) ,硫磺菊素 (4) ,7 Megastigmene 3,6 ,9 triol(5 ) ,原花色素 (6 ) ,β 谷甾醇 (7) ,胡萝卜苷 (8)。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查明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生地衣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在保护区的不同海拔随机设计样点,进行附生地衣的生态调查,以地衣盖度为指标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揭示附生地衣群落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5个样点中共得出31种附生地衣,地衣群落结构主要受海拔、湿度、郁闭度和光照强度的强烈影响,并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说明保护区附生地衣的群落变化和空间分布与这些环境因子高度相关。此外,某些地衣可能受全球暖化和气候干旱化的潜在威胁,增加森林盖度和生境湿度是保护地衣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5.
群落构建机制对解释植物物种共存、多样性的维持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燕山山脉东麓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野外调查了374个植物样方(20 m×30 m)。通过多元回归、植物群落亲缘关系指数、高斯核函数密度估计等研究,重点探究了植物群落构建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燕山东麓的植物群落可划分为以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槲栎(Quercus alien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和白蜡(Fraxinus chinensis)为优势的5个群系。植物最大高这一功能性状表现出了较强的系统发育信号,此区域植物功能性状保守性较强。荆条灌丛、槲栎、蒙古栎群系的群落构建过程以环境过滤为主导,栓皮栎群系的群落构建过程以负密度制约为主导,白蜡群落的构建机制有由环境过滤向负密度制约过渡的趋势。另外,本文引用高斯核密度分布估计对亲缘关系指数的分布进行估计,直观、真实地反映了亲缘关系指数的个体值及整体趋势,为探讨群落构建的生态位机制和中性理论间的争论提供更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6.
物种鉴定是植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对近缘种的鉴定是个难点。野外调查和采样时通常使用直接观察形态特征的方法来鉴定物种,容易产生鉴定误差。本文以同域分布的两个近缘种槲(Quercus dentata Thunb.)和槲栎(Q.aliena Blume)为研究对象,通过叶片形态研究,探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植物物种鉴定能力进行总结。该方法除了具备操作简单和分析准确的优势外,还弥补了传统物种鉴定方法的不足,可显著提高植物物种的鉴定能力。  相似文献   
997.
于黎  张亚平 《动物学研究》2006,27(6):657-665
追溯生物界不同生物类型的起源及进化关系,即重建生物类群的系统发育是进化生物学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食肉目哺乳动物位于食物链顶端,很多成员不仅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是研究动物适应性进化遗传机制的重要模式生物。因而,食肉目物种作为物种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其系统发育学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构建可靠的食肉目分子系统,无疑将具有重要的进化理论意义和保护生物学价值。鉴于目前食肉目各科间系统发育关系仍然处于“广泛争论”的状态,本文将针对食肉目科水平上的系统发育学研究进展,包括来自于形态学特征、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做简要概述,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今后食肉目系统发育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并为以该类群作为模式生物开展适应性进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8.
选取我国西南地区槭属(槭科)的8个现生种,通过观察和测量馆藏标本的翅果形态,对比同一个种的翅果在不同地区的形态差异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O)检测翅果在种内的形态变异性,发现槭属的翅果形态具有明显的地区间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总体形状和大小上,这可能与地区间不同的气候环境特征有关.通过对槭属翅果种内形态变异性和多样性的深入研究,为槭属翅果化石的属下鉴定提供一定依据,指出槭属翅果化石的属下鉴定应该考虑翅果形态种内变异性的特征,具有形态多样性的该属翅果化石可能属于一个种或更少的种.  相似文献   
999.
树鼩进化分类地位的分子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鼩隶属攀鼩目,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南部等地区。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如体型小、脑-体重比例高、生殖周期短、寿命短和饲养成本低等,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被认为是可望替代灵长类动物的新型实验动物。然而,关于鼩与灵长类动物的亲缘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明确鼩的分类地位是创建实验动物的重要研究基础。该文介绍了近年来关于鼩分类地位探讨的分子证据。在现有的研究中,大部分核DNA序列研究,包括近期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都支持鼩是灵长动物的近缘旁系群,然而绝大部分基于线粒体DNA序列的研究却显示鼩与啮齿动物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这样的分歧主要是由于线粒体序列和核基因数据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算法导致。综合现有不同DNA数据的研究结果,作者认为鼩作为灵长类的近亲这一结论应该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1000.
该实验从中缅鼩(Tupaia belangeri)组织中成功克隆Klf4、Sox2和c-Myc基因的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382、612和485bp,分别编码127、204和161个氨基酸。鼩的Klf4、Sox2和c-Myc序列与人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89%、98%和89%。将鼩Klf4、Sox2和c-Myc基因分别与其他物种的这3个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Klf4和Sox2基因所构建的系统进化结构较为一致,但与c-Myc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有所不同,表明这些基因在进化上存在差异。Klf4、Sox2和c-Myc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