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对世界异叶藓属(Kindbergia Ochyra)植物进行系统研究基础上,作者对中国分布的该属植物进行了分类学修订。结果表明:(1)中国分布的“树状异叶藓”[K.arbuscula(Broth.)Ochyra]、“异叶藓”[K.praelonga(Hedw.)Ochyra]和密枝燕尾藓[Bryhnia serricuspis(Müll Hal.)Y.F.Wang & R.L.Hu]为K.dumosa(Mitt.)Ignatov & Huttunen的错误鉴定;(2)因树状分枝的植物体、异形的茎枝叶、近及顶的强壮中肋和明显下延的叶基等特征不同于青藓科现存任一类群,故将中国分布的“异叶藓属”植物移入新建属——拟异叶藓属(Pseudokindbergia M.Li,Y.F.Wang,Ignatov & B.C.Tan)中;(3)拟异叶藓属区别于异叶藓属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假鳞毛半圆形至三角状半圆形,先端钝或平截;孢蒴倾立至水平;蒴盖圆锥形。(4)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未发现异叶藓属植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42.
邵宏 《植物研究》2000,20(2):125-128
本文拟定中国美登木属4新种1新等级,它们是:广南美登木M. guangnanensis H.Shao,蒙自美登木M. mengziensis H.Shao,易门美登木M. yimenensis H.Shao,树状美登木M. arboreus H.Shao和疏刺刺茶M. variabilis(Hemsl.)C.Y.Cheng var.inermis(C.Y.Cheng et W.L.Sha)H.Shao。  相似文献   
43.
美登木根的显微结构及其内生真菌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石蜡永久制片和光学显微摄像的方法对美登木(Maytenus confertiflorus)根的显微结构及其内生真菌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登木根的次生结构由周皮和维管组织构成;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其中木栓层由5~6列长形细胞组成;维管组织中次生韧皮部所占根径的比例达46%,其薄壁细胞中内含物较丰富,次生木质部中分布有导管和木射线及少量木薄壁组织;在美登木木栓层和次生韧皮部中分布有菌丝片段、膨大的菌丝、菌丝团及分生孢子;内生真菌只在一定区域的皮层和次生韧皮部细胞中分布.  相似文献   
44.
王强  庞旭  李秀明  王志坚  袁兴中  张耀光 《生态学报》2019,39(15):5508-5516
河流物理生境是维持河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的关键因素。生境质量的好坏能反应河流健康的程度。以我国西南地区的五布河和藻渡河为例,采用河流生境调查方法(RHS)和树状水系连通性指数(DCI)定量评估水电梯级开发和水坝建设对河流物理生境质量和河流纵向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电梯级开发后,五布河干流未受水坝明显影响河段、库区河段、减水河段分别为20.48、43.34、18.09 km,占总长度的25.0%、52.9%、22.1%。藻渡河干流河口至双河口段未受水坝明显影响河段、库区河段、减水河段分别为58.61、8.28、18.99 km,占总长度的68.2%、9.6%、占22.1%。水电梯级开发后,五布河干流河流片段由26个增至29个,藻渡河干流河流片段由2个增至5个。两条河流纵向连通性分别降低了7.8%和38.0%。五布河坝下减水河段生境质量降低14.1%,库区河段生境质量变化不明显。藻渡河减水河段生境质量与近自然河段无显著差异;两座坝后式电站库区河段生境质量明显低于近自然河段。水电梯级开发对两条河流物理生境的影响与水坝位置选择、建坝前的自然阻隔数量与分布、河流地貌特征、水电资源开发方式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5.
对近10年来从美登木属植物中新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6.
紫杉醇产生菌Nodulisporium sylviforme原生质体诱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酶系组成、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等影响树状多节孢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因素和原生质体诱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为 :用pH5.5~ 6.0的0.7mol/LNaCl配制由 3%溶壁酶 + 3%蜗牛酶 + 1 %的溶菌酶 + 3%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系 ( 1ml酶液/2 5 0mg湿菌体 ) ,在 30℃恒温水浴条件下酶解 6h ;然后 ,将获得的原生质体过滤洗涤后 ,在含0.7mol/ LNaCl的PDA再生培养基上 ,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再生制备到的原生质体。树状多节孢紫杉醇产生菌原生质体诱变的最佳条件为 :30w紫外灯、距离 30cm、照射 5 0s;UV + 0.6%LiCl复合诱变、照射时间 40s,诱变菌株经初筛和复筛 ,选出了两株高产紫杉醇的原生质体诱变菌株———UV40-19和UL50-6,其产量从出发菌株紫杉醇的产量 ( 314.07μg /L)分别提高至 376.38μg/L和392.63μg/L。  相似文献   
47.
本文报道寄生在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L.)L'HeritexVent.](桑科)上的小树状霉属一新种:构树小树状霉(DendryphiellabroussonetiaeY.L.GuoetZ.Y.Zhangsp.nov.)小树状霉属DendryphiellaBubak&Ranojevic仅报道过2种,即淡褐小树状霉D.infuscans(Thuem)M.B.Ellis和葡酒色小树状霉D.vinoisa(Berk.&Curt.)Reisinger.前者与新种的区别在于分生孢子梗具有宽的结节(7~9μm),分生孢子平滑或具小疣,短而稍宽(9~16×4~7μm);后者与新种的区别在于分生孢子模具疣,结节宽(6~11μm),分生孢子3个隔膜,明显具疣,长而宽(16~39×4~8μm)。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并附图。模式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48.
链格孢属小孢子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筛选出的12个随机引物,对链格孢属Alternaria13个小孢子种和作为对照的3个大孢子种共55个分离系(isolates)进行RAPD分析。大孢子种Alternaria solani,A.porri和形态独特的A.leucanthemi在树状聚类图上遗传距离0.44处与所有供试小孢子种区分开,它们彼此之间在遗传距离0.25处相区分,表明所采用的RAPD分析方法适于链格孢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所有供试的链格孢小孢子种在遗传距离0.31水平上被聚在一起,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A.infectoria与其它链格孢小孢子种之间遗传距离较远;A.longipes的3个分离系和A.brassiciola的7个分离系在较低的遗传距离上被聚在一起,表明它们是独立的种。其它供试链格孢小孢子种的不同分离系在树状聚类图上未显示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49.
采用正交试验法 ,研究了醋酸钠、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对紫杉醇产生菌HQD3 3 产生紫杉醇的影响。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提高紫杉醇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改良的S - 7培养基基础上 ,再加入醋酸钠 1 0g/L、苯丙氨酸 5 0mg/L、酪氨酸 1 5mg/L、亮氨酸 6 0mg/L ,可以使紫杉醇产生菌HQD3 3 产生紫杉醇产量提高到 2 0 3 6 5 6 μg/L。  相似文献   
50.
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嗜水气单胞菌BZ和NK分离株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气溶素基因(aerA)的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Dl8-T载体上.通过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1393 bp片段为aerA部分序列,编码产生464个氨基酸.BZ与NK之间aerA核苷酸同源性为97.6%.氨基酸同源性为98.3%,与其它分离物核苷酸同源性为71.6%~97.5%,氨基酸同源性为68.0%~98.9%.利用邻接法构建了aerA分子树状图,树状图分析表明:气单胞菌属各分离物聚为三支,其中嗜水气单胞菌各菌株之间关系密切,被聚类为同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