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生命科学》2007,19(2):197-197
脊椎动物的脊柱来源于体节,体节是胚胎发生过程中的过渡性结构。体节的形成过程被称为体节发生(somitogenesis)。胚胎发育过程中正确的分节保证了脊椎动物具有正常的体轴,因此体节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严格的遗传控制,对体节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是发育生物学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2.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是指ES细胞胞内或胞膜上特异表达的分子.已报道的包括转录因子、信号通路受体、黏附因子在内的ES细胞特异性标志与ES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全能性具有密切关系.ES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的研究,有助于ES细胞的鉴定、分离纯化、质量控制,加快ES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现对目前已经发现的ES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及其研究方法和常用ES细胞分子标志的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3.
室内研究了不同摄食方式下的黄鳝排粪活动以及摄食对黄鳝排粪量的影响.饥饿5d的黄鳝饱食2h,以后不再喂食,其排粪活动分5批完成,排粪时间为38-134h;饥饿5d的黄鳝按照0.5%体重投饵,则其排粪次数减少到2批,排粪时间为64-106h;1d饱食一次的黄鳝排粪活动分3批完成,排粪时间为28-92h;2d饱食一次的黄鳝排粪活动分4批完成,排粪时间为32-90h.换水和摄食极显著地刺激黄鳝排粪活动(p<0.01).每天的摄食量(X)和摄食后15h内的排粪量(Y)存在极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Y=0.1502X 0.0017(p<0.01).这些研究结果将为人工养殖黄鳝的摄食管理和水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刘纳 《生命世界》2008,(1):72-75
食品的环境标志是用来标明产品生产和使用的过程是否完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是否无损害。1978年德国最先实施"蓝色天使"计划,1988年加拿大开始"环境的选择",日本推行"生态标志"……现在40%的欧洲人购买有环保标志的食品。  相似文献   
55.
布氏田鼠标志种群的繁殖参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标志重捕和染色观测法跟踪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野外种群,按绝对时间年龄研究其种群繁殖参数。结果3表明:4-5月份出生的雄鼠能在当年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发育历期约为1.5个月,6月后出生的雄鼠当年达不到性成熟。在达到性成熟的当年雄鼠中,多数个体再度转入性休止期,其平均繁殖结束时间要林越冬雄鼠早1个月,而越冬雄鼠则在整个繁殖期保持性活动状态。雌鼠性成熟发育历期约为1个月,首次产仔时间约为2月龄。雌鼠在一年中的产仔窝数与其年龄有关;越冬鼠能产3-4窝,4月份出生的雌鼠能产2-3窝,5月份出生的雌鼠当年能产1-2窝,6月份出生的雌鼠能产0-1窝,7月份之后出生雌鼠当年不参加繁殖,在自然条件下,布氏田鼠一年中最多能产4窝。  相似文献   
56.
栽培稻F1花粉不育基因座S—b的PCR标记定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栽培稻 (OryzasativaL .)杂种F1花粉不育性至少由 6个基因座位所控制。为了定位其中的一个基因座位S b ,选用了 15 8个微卫星标记对粳型品种“台中 6 5”及其近等基因系TISL2之间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第 5染色体短臂上的RM13在亲本间存在多态性。连锁分析表明 ,RM13与S b座位紧密连锁。根据微卫星标记分析的结果 ,在RGP(RiceGenomeResearchProgramofJapan)发表的遗传图谱的相应位置上选取了 11个RFLP标记 ,利用这些标记的末端序列设计特异PCR引物 ,进行ALP (ampliconlengthpolymorphism)分析 ,结果 11对引物均没有ALP。用6种四碱基识别位点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PBR(PCR_basedRFLP)分析 ,发现由R2 2 13S和R830两克隆设计的STS(sequence_taggedsite)标记在T6 5与TISL2之间存在酶切多态性。R830STS、RM13和R2 2 13SSTS与S b座位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3.3cM (centiMorgan)、5 .2cM和 5 .5cM。这些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可以直接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 ,从而建立了基因定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一体化的技术体系 ,使S b座位在育种中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57.
SM22α: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的分子标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M22α是一种分化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标志基因,编码一种22kDa的收缩调节蛋白。由于SM22α基因结构短小,表达具有VSMC特异性、调控机制较为清楚,因而被广泛用于VSMC发育分化的研究。利用该基因的表达调控特征,设计可在VSMC中高表达目的蛋白的人工启动子,是心血管病基因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58.
1997 年5 ~9 月,采用标志重捕法对中华山蝠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共观察幼蝠388 只次(雄性184 只次,雌性204 只次),结果显示:中华山蝠幼蝠20 d 前体重和前臂长均呈直线增长,日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57 g/d 与1.36 mm/d, 回归方程为:体重=3.05 + 0.57×日龄, 前臂长= 15.49+1.36×日龄。20 d后增长减慢, 大约5 周龄后开始飞行,初飞幼蝠与成体的体重差异显著,前臂长与成蝠差异不显著。中华山蝠幼体生长与Logistic、Von Bertalanffy 及Compertz 3 种生长曲线模型的拟合度均较高, R2 值超过0.93。前臂长的增长用Logistic曲线拟合最合适,体重的增长用Von Bertalanffy 曲线拟合最合适。根据前臂长以及第四掌骨与指骨间软骨的发育模式,得到出生后1 ~ 76 d幼蝠的年龄鉴定方程式。当前臂长≤43.32 mm时,日龄= -10.77 +0.71 × 前臂长;当前臂长> 43.32 mm时, 日龄= 71.10 - 9.89 ×第四掌骨与指骨间软骨长。   相似文献   
59.
中华姬鼠巢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华姬鼠是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内的优势种。本文报道了用标志重捕流放法,研究该鼠不同个体的巢区大小、相互关系以及在样地上的分布等一些生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60.
洄游型、淡水型和陆封型刀鲚的寄生蠕虫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对淡水环境的适应和江湖阻隔,部分洄游型刀鲚(Coilia nasus)分化成淡水型和陆封型,为寻找区分洄游型、淡水型和陆封型这3种生态型刀鲚的寄生虫标志,并分析其寄生蠕虫群落结构特征,本文调查了3种生态型刀鲚鳃部、胃、肠和幽门盲囊中寄生蠕虫的种类和感染情况。共发现10种寄生虫,包括鳃上3种单殖吸虫:林氏异钩铗虫(Heteromazocraes lingmueni)、细长嗜鳀虫(Helciferus tenuis)和长江中华钩铗虫(Sinomazocraes changjiangensis);胃部1种复殖吸虫:鲚套茎吸虫(Elytrophallus coiliae);肠道3种线虫: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x)、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和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s sp.),以及肠和幽门盲囊的3种棘头虫:陈氏刺棘虫(Acanthosentis cheni)、鲇异吻钩棘头虫(Arhythmacanthus parasiluri)、长江傲刺棘头虫(Brentisentis yangtzensis)。林氏异钩铗虫和陈氏刺棘虫在3种生态型的刀鲚中都有较高的感染率和平均丰度;海水性寄生虫细长嗜鳀虫、鲚套茎吸虫和对盲囊线虫只感染洄游型刀鲚,可作为区分洄游型刀鲚的寄生虫标志;淡水性寄生虫长江中华钩铗虫、鲇异吻钩棘头虫和长江傲刺棘头虫只在淡水型刀鲚中发现,可作为淡水型刀鲚的寄生虫标志。洄游型刀鲚的物种丰富度和Brillouin多样性最高,分别在1.25和0.19以上,淡水型刀鲚的较低,分别为0.79~1.12和0.10~0.12,陆封型刀鲚的最低,分别在0.66和0.02以下,这主要是由于淡水型和陆封型刀鲚中海水性寄生虫大部分丢失,以及淡水性寄生虫感染率和平均丰度都较低造成的。盐度降低和中间宿主缺乏是导致淡水型和陆封型刀鲚中海水性寄生虫丢失的主要原因;而淡水性寄生虫较低的感染水平可能是由于其对新宿主的适应时间较短;地理隔离可能是陆封型刀鲚中寄生虫群落多样性最低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