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行为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动物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尤其是动物个性研究。然而, 目前在个性的概念、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上仍存在不少问题, 因而规范行为学研究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以上目的, 文章对动物个性和行为集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 并归纳了动物个性和行为集研究的实验设计和目前最佳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这些标准的建立, 可以帮助科研人员避免动物个性研究中常见的错误, 使个性研究的设计更加缜密、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从而推动行为生态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2.
由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外界环境对水处理系统的冲击干扰,污水水质常出现不达标现象。引入外源含有相关功能基因并且具有基因水平转移能力的工程菌株进行生物强化处理是提高污水处理效能的有效措施。污水处理系统中存在能够分泌信号分子的菌体,菌间具有群体感应现象,当种群密度达到感应阈值时,菌体会通过释放信号分子来触发一些群体行为,从而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如生物膜形成、生物发光、抗生素合成和毒力因子表达等)。早期的群体感应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信号传递学、微生物社会行为学和医学微生物领域,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也开始有相继报道,研究表明群体感应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影响生物强化菌株的定殖和污染物降解,因此群体感应行为调控是生物强化技术成效显著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群体感应及信号分子的作用机制、信号分子释放及存在的影响因素以及群体感应对菌株定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并对从群体感应角度出发研究生物强化过程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生物强化技术的有效实施及提升污水处理效能提供一种新思路,为深入理解生物强化过程中群体感应调控行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3.
【目的】明确昆虫病原线虫 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 LF品系(LF)与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HBF-18菌株(Bt HBF-18)混用后对华北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oblita 幼虫的致病力的协同增效作用,为该害虫的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措施。【方法】在室内测定了LF在不同使用剂量、不同环境温度及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对华北大黑鳃金龟7-10日龄幼虫的致病力;通过室内生测测定了Bt HBF-18对LF存活的影响,以及Bt HBF-18与LF两者混用后对7-10日龄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防治效果;同时通过室外盆栽试验测定了两者混用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死亡率随LF施用剂量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其中,侵染期线虫(infective juveniles, IJs)800 IJs/100 μL及以上剂量处理7 d后幼虫死亡率达到了100%;25℃为该线虫侵染的最适宜环境温度;适宜土壤湿度范围为14%~20%,湿度过低或过高都会显著影响其侵染效率。室内生测结果表明, Bt HBF-18处理9 d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 50 )为 1.44× 10^8 CFU/g土,此浓度对LF的存活基本没有影响。另外,室内生测和室外盆栽试验结果均表明,将LF与Bt HBF-18混用能显著提高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防治效果,混用后具有不同程度的加成或协同增效作用。室内生测试验中LC 50 Bt+200 IJs/100 μL LF混用处理3 d后,较单独LF和Bt HBF-18处理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了约43.07%和36.05%,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室外盆栽试验中1/2 LC 50 Bt+1 000 IJs/mL LF, LC 50 Bt+1 000 IJs/mL LF和1/2 LC 50 Bt+1 500 IJs/mL LF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中1/2 LC 50 Bt+1 500 IJs/mL LF增效作用最佳,较单独LF和Bt HBF-18处理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了约38.89%和80.55%。【结论】将昆虫病原线虫LF与Bt HBF-18混用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防治具有加成或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4.
【背景】烟草特有亚硝胺(tobacco-specific nitrosamines, TSNAs)是烟草于调制和发酵阶段产生的一类致癌物质,由烟草生物碱与氮氧化物发生亚硝化反应生成,生物碱和亚硝酸盐是TSNAs的直接前体物质。【目的】发掘适用雪茄高温发酵且显著降低TSNAs形成与积累的微生物。【方法】以TSNAs前体物质亚硝酸盐的高效降解为目标,对从雪茄烟叶分离得到的烟草源微生物菌株进行高温培养、亚硝酸盐降解及亚硝酸盐耐受能力研究,得到可于50℃高效降解亚硝酸盐及耐受高浓度亚硝酸盐的微生物菌株,将菌株应用于雪茄烟叶高温发酵35 d,对发酵前后亚硝酸盐、TSNAs、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香味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菌株在雪茄烟叶发酵中对TSNAs含量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获得了3株于50℃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菌株NY7、NY8和NY9,分别鉴定为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NY7、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 NY8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Y9,其中B. halotolerans NY8亚硝酸盐降解能...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究微嗜酸寡养单胞菌中的漆酶对AFB1的降解活性,并确定漆酶在菌株CW117降解代谢AFB1过程中的贡献.[方法]从微嗜酸寡养单胞菌基因组中,共筛选到两个漆酶基因lc1和lc2,并用大肠杆菌BL21外源表达蛋白rLC1和rLC2,在体外检测其对AFB1的降解活性.同时参考前人报道,研究了氧化性辅剂对漆酶AFB1...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运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贵州省都匀市斗篷山景区的地衣进行内生真菌分离,乙酸乙酯萃取菌株液体发酵物,通过打孔法筛选地衣内生真菌提取物并对9株临床致病菌株及耐药菌株进行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一株分离自星点梅衣属地衣Puncteliasp.的内生真菌DPS-165-9对其中的6株显示抑制活性.此6株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  相似文献   
77.
【背景】菌种退化是草菇生产中面临的难题,探究一种简单高效的复壮方法是草菇产业亟须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外源添加5种矿质元素对草菇退化菌株的菌丝性状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清除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出5种矿质元素的最佳浓度并添加于PDA培养基中,测定草菇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ROS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结果】MnSO4、Na2SeO3、CaSO4、FeSO4可有效提高草菇退化菌株D1和D2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降低O2·-、H2O2等ROS的含量,并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disulfide,GSSG)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谷胱甘肽...  相似文献   
78.
核酸检测试剂盒在微生物快速检测领域飞速发展,使检测过程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便于现场检测的优势,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试剂盒在制备过程中需要通过计量溯源以确保其定性及定量的测量能力。核酸标准物质(nucleic acid reference materials,NARMs)应用于临床卫生、食品、仪器检定/校准以及核酸检测等多个领域,通过片段化分割遗传物质,最大程度地保障生物安全性,满足质量评价和计量溯源的需求,能够对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有效质控,为核酸检测试剂盒的量值评价提供精准的“标尺”。综述了我国NARMs的研制方法,重点阐述了目前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的应用情况,分析了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未来核酸计量工作发展的可能性,以期为核酸检测行业的早期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布拉酵母菌联合标准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患者再次治疗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24例H.pylori感染患者,按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2例。A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胶囊1 000 mg/次,2次/d;呋喃唑酮100 mg/次,2次/d;雷贝拉唑40 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150 mg/次,4次/d,疗程14 d。B组患者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250 mg/次,3次/d,疗程14 d。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程结束完全停药4周后检测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H.pylori的根除率、症状改善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22、9.239、10.01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t=9.780、8.495、7.002,均P<0....  相似文献   
80.
原生质体技术选育桃红侧耳优良菌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桃红侧耳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并进行了原生质体再生株的筛选工作。实验表明,培养5天的桃红侧耳菌丝体30℃酶解3h原生质体数目可达8.4×107/mL。原生质体再生率在1号再生培养基上最高,为6.9%。再生菌株经筛选后,得到长速显著快于出发菌株的优良菌株H120和H247。经F3代栽培实验证明:H120和H247的生物学效率明显优于出发菌株,且差异极显著。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H120和H247酶谱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