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64篇
  免费   1206篇
  国内免费   5312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523篇
  2022年   561篇
  2021年   556篇
  2020年   512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519篇
  2016年   527篇
  2015年   570篇
  2014年   844篇
  2013年   676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893篇
  2010年   819篇
  2009年   900篇
  2008年   958篇
  2007年   748篇
  2006年   817篇
  2005年   874篇
  2004年   882篇
  2003年   787篇
  2002年   601篇
  2001年   600篇
  2000年   506篇
  1999年   448篇
  1998年   339篇
  1997年   362篇
  1996年   355篇
  1995年   346篇
  1994年   308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329篇
  1991年   275篇
  1990年   264篇
  1989年   268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何氏细鲃鱼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肾脏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何氏细鲃鱼的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其2n=50,NF=96,核型公式为16m+30sm+2st+2t。  相似文献   
192.
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型是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它反映了植物种群个体的散布状态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境对植物影响的生态反映的生态学关系,是一条可以了解凭种类组成研究演替的研究途径 森下正明(Morisita,1959)提出了扩散指数Io(Morisita's index);美国的Lloyd,(1967)提出了平均拥挤度(Mean crowding,m)这个颇有兴趣  相似文献   
193.
人乙型肝炎病毒(HBV)不仅能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炎,而且还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形成。然而,遗憾的是至今尚无有效的办法来防治HBV的感染。近年来,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加速了HBV的研究进程,HBV的基因结构,转录及增殖特性已基本弄清,并且整合在原发性肝癌细胞染色体上的HBV DNA序列亦被证实。同时采用多种载体系统重组HBV DNA片段,在体外已成功地表达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相似文献   
194.
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感染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细胞后能诱导提高胸苷激酶的活性。不论是正常或感染细胞中的胸苷激酶都可将脱氧胞苷磷酸化,酶活最适pH及Mg~( )离子浓度值基本相同,DEAE-纤维素和Cibacron blue-sepharose柱层析所得酶活性图谱亦相似。TnNPV在胸苷激酶缺陷型的草地贪夜蛾细胞中能正常复制,但被感染细胞不具有胸苷激酶活性。由此可以确定,经TnNPV感染诱导后,活性有所提高的胸苷激酶不是病毒基因编码的。  相似文献   
195.
草莓花药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花粉发育为单核期的花药接种,在MS附加IAA 4ppm、K 2ppm、BA 2ppm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可直接分化出“沙尔普斯”、“红岗利德”、“春香”3个品种的花药植株。稍加调整附加激素成分和浓度,可在“索非亚”、“宝交早生”、“戈雷拉”、“红衣”、“丽红”等品种的花药上直接经愈伤组织分化出植株。其中有“沙尔普斯”、“红岗利德”、“春香”、“宝交早生”、“索非亚”等5个品种的花药植株经过病毒检测确认不带SMoV、SCrV、SMYEV和SVBV4种病毒。对无病毒植株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植株生长势和果实产量都明显超过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96.
温度对草鱼出血病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鱼呼肠孤病毒(FRV)感染的草鱼饲养在人工控温的水族箱内,水温在24—30℃恒温时其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20℃和33℃恒温时死亡率则明显降低,与24℃—30℃恒温相比死亡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人工感染恒温饲养期间,死亡高峰期随水温降低而推迟,缓慢改变水温能降低死亡率,在低于20℃攻毒并维持一星期左右,即使逐步升温至30℃也不会导致感染鱼的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97.
本文采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114株实验感染家兔,用免疫荧光法及病毒培养技术研究了家兔病毒血症动态,发现感染后第6天,病毒抗原首先在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出现;次日,亦可见于粒细胞中,第10—12天的抗原反应较强,第15天则明显减弱至消失。而在红细胞及血小板中始终未见明显的抗原反应。从感染后第3—13天的血浆中分离出病毒;感染后第6—15天,外周血单核细胞病毒分离阳性。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接种局部增殖后,侵入血液,并在白细胞中复制增殖,可能使病毒随血循环播散至全身其它组织脏器,造成因血传播引起的靶器官感染。  相似文献   
198.
温度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角体计数、对流免疫电泳、单向免疫扩散及火箭免疫电泳测定的结果表明:26℃适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的增殖。多角体含量或其相对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并渐趋于平稳,两者间呈Logistic曲线关系。单位体重或单头幼虫所含的多角体数量(y_1或y_2)、扩散环直径(y_3)和火箭峰值(y_4)与时间(t)的关系式分别为:y_1=(8.1481)/(1 EXP(9.4210-0.0608t))×10~9PIB/克;y_2=(6.1596)/(1 EXP(5.4809-0.0376t))×10~8PIB/头,y_3=(1.4)/(1 EXP(2.710-0.015t))cm;y_4=(3.52)/(1 EXP(4.580-0.040t))cm。但30℃下,EoNPV增殖严重受抑制,饲毒后24~168小时内难以测出多角体,其后多角体含量也极显著低于26℃,乃至难以被三种免疫测定法测出。  相似文献   
199.
为了描述种群的空间格局,I之、:。“’提出了如下的二一二模型(模型l)m=a+夕,,(1)徐汝梅等‘艺’改进这模型为(模型2)+口‘爪+Y,仇2+(2)于秀林等“’再次改进模型l(模型习为,之a,+口,m+了,二“+占爪3.(3)I期。势一附关系模型的研究及空间分布型的向量测定方法苦其中参数a,,尸,Y‘,占均有生物学解释. 在自然界中,种群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扰动.如随机死亡,天敌的捕食等.从而造成 *种群在空间格局和数量动态上的变化.扰动后,种群是否还能保持二一爪关系?模型的参数是否会发生变化?在应用中如何检验模型的假设?能否在不同的层次上度量种群的拥…  相似文献   
200.
巨细胞病毒(CMV)属疱疹病毒β亚科,分布广泛,在人及其他哺乳动物中感染非常普遍。在人类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率约为40—100%,但多数为隐性感染。新生儿中,平均有1%受感染,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国家,感染率更高(2—3%)。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先天性HCMV感染,都可造成婴儿不同程度的损害。免疫损害的病人可发生严重的或致死性的HCMV感染。目前,随着新的抗病毒药物的发现及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H{CM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就显得愈加重要。由于HCMV在人纤维母细胞中产生细胞病变(CPE)慢,病毒分离不符合临床早期诊断的要求,需要有新的、快速、敏感的方法取代。本文就HCMV感染的实验诊断及新近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