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5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05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653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1.
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由于能够有效表达膜蛋白等有毒性蛋白,因此近二十年受到了关注,其蛋白表达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细胞抽提物活性的高低是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若找到简单易行的活性评估方法,将大大降低成本及时间。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H)是糖代谢的戊糖磷酸途径中的关键调控酶,该酶可以被用来评估细胞抽提物的活性。以G-6-PDH的活性为指标对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中的抽提物活性进行评价,并利用G-6-PDH活性评价体系对机械破碎、高压破碎以及超声破碎三种破碎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三种破碎方法的最佳破碎条件。机械破碎最佳破碎条件是5 000r/min, 用直径0.1 mm玻璃珠,破碎6次;高压破碎的最佳破碎压力为1 300bar;超声破碎最佳破碎条件是功率强度为总功率的60%,破碎30次。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机械破碎和超声破碎得到的抽提物活性比高压破碎得到的抽提物活性略高。  相似文献   
212.
【上集回顾】破解谜语后,古古卡老师几人来到非洲草原,寻托谜底所揭示的咒语知情者——鸵鸟。在一颗鸵鸟蛋上,他们发现了扫帚纹身,并循着这条线索,找到了一只有着扫帚纹身的小鸵鸟。然而,当古古卡和米鲁把小鸵鸟带回魔芋世界后,却得期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土拨鼠国王被一只郊狼绑架了!  相似文献   
213.
目的:探讨胰腺在某些损伤或病理条件下,由于细胞活跃增殖产生再生集中区域的细胞来源。方法:将27只成年ICR系小鼠分为9组,每组3只,其中1组进行假手术,其余8组进行小鼠胰腺大部分切除,分别在切除后12h,24h、36h、48h、3d、5d、7d、10d取材及冰冻切片,采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损伤后各时间段胰腺组织的形态变化和细胞增殖率。结果:H-E染色发现,胰腺手术72h后,剩余胰腺中就出现由细胞角蛋白阳性导管样结构组成的再生集中区,此区域细胞随后分化为功能性细胞类型,10d后消失检测不到。对胰腺再生集中区的定位研究表明,它们仅出现于切除后的伤口边缘。BrdU标记表明,胰腺再生集中区为细胞快速增殖区域,其出现与总导管增殖率提高同时发生,主/大导管和小导管增殖率上升都晚于再生集中区的出现。结论:小鼠胰腺大部分切除后再生集中区可能来源于腺泡细胞的快速增殖,而不是经由总-主/大-小导管-快速增殖区这一途径引起的来源于导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214.
组培枣苗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及其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组培二倍体木枣、四倍体变异苗和二倍体京枣苗为供试材料,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技术,研究了不同提取方法对其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枣叶片DNA的效果优于SDS法,表现为蛋白质杂质干扰少,DNA结构完整、纯度与得率高;用不同方法提取的样液中DNA片段的大小和分布是不同的,以改进的CTAB法提取的样液中大片段的DNA分子较多,所以在其底部分布较多,而用SDS法提取的样液中小片段的DNA分子较多,故在其上部分布较多;电泳时不同的加样量获得的DNA带也有较大差异,试验选出CTAB法提取样液的适宜的加样量为5 μL (7.485 μg ),SDS法提取样液的适宜的加样量为4 μL (5.988 μg);枣品种间DNA的含量明显不同,木枣四倍体的DNA含量(3.074 μg/μL)相当于组培木枣二倍体(1.497 μg/μL)的2倍,也明显地高于京枣二倍体(2.182 μg/μL).这些结果为枣树遗传种质资源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15.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对1例胃血管球瘤进行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特点:肿瘤细胞围绕薄壁血管呈实性排列,大小一致,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或透亮,界限清楚。免疫组化特点:肿瘤细胞表达SMA(++)、Vimentin(+++)。结论:胃血管球瘤是胃一种少见的肿瘤,易误诊为胃肠间质瘤、平滑肌瘤及类癌,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形态学观察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16.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申宝忠教授主编的《分子影像学》第二版(ISBN:978-7-117-13344-9/R.13345)一书已于2010年9月14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分子影像学》是国内第一部分子影像学大型专著。对于分子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概况都有精彩而详细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国际  相似文献   
217.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申宝忠教授主编的《分子影像学》第二版(ISBN:978-7-117-13344-9/R.13345)一书已于2010年9月14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分子影像学》是国内第一部分子影像学大型专著。对于分子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概况都有精彩而详细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国际  相似文献   
218.
天坛内各种古建筑功能配套,宏伟壮观、气氛庄严肃穆,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场所,它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环绕各种建筑,广植华北地区常见的侧柏和桧柏,其中有古柏数千株。80多年前天坛就已辟为公园,供广大市民观光休闲。如今,它不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已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成为具有世界文化精华之地。正当首都北京迈入生态城市的行列,并积极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关键时刻,如何发挥天坛公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作用,使之更适应文化奥运和绿色奥运的要求。为此,不久前笔者应天坛…  相似文献   
219.
恢复及演替过程中的土壤生态学考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社会的日益扩张,导致人类加速占据地球表面景观,并胁迫地球上生态系统提供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和废物吸收能力。所以保护尚未“开放”的自然生态系统及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成为人类长期生存的重要保证。该文着重讨论了恢复过程中的土壤生态学问题。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基础。土壤微生物与动物的种群变化,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及主要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改变是恢复生态的重要环节。生态恢复与演替有许多共性,所以演替理论对于认识生态系统恢复中的结构与功能变化有着很大帮助。与自然演替不同的是,人的积极参与在生态恢复中占有中心位置。从最初样地的确立与物种的选择,到后续的灌溉与施肥管理,人的选择影响着土壤的演化,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和最终恢复生态的结果。为保障恢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短期的工作目标,如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务必与长期的工作目标,如土壤的恢复相结合。植物与土壤的相互反馈是生态恢复成功的重要标志。成功的生态恢复不仅是对现有生态学理论的“试金检验”,也是推动生态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相似文献   
220.
Human α-synuclein is a presynaptic terminal protein and can form insoluble fibrils that are believ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veral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ch as 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and Lewy body varia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this paper, in situ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α-synuclein fibrils in solution using two different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imaging modes: tapping mode and contact mode. In the in situ contact mod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experiments α-synuclein fibrils quickly broke into fragments, and a similar phenomenon was found using tapping mod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in which α-synuclein fibrils were incubated with guanidine hydrochloride (0.6 M). The α-synuclein fibrils kept their original filamentous topography for over 1h in the in situ tapping mod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experiments. The present results provide indirect evidence on how 13-sheets assemble into α-synuclein fibrils on a nanometer 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