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2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1556篇
  561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对横断山及邻近地区风毛菊属(Saussurea)、帚菊属(Pertya)和针苞菊属(Tricholepis)的8种菊科植物进行细胞学研究,其中异叶帚菊(Pertya berberidoides)(2n=2x=32=28m+4sm)、针苞菊(Trichole-pis furcata)(2n=2x=32=16m+ 16sm)、中甸风毛菊(Saussurea dschungdienensis)(2n=2x=30=30m+Bs)、丽江风毛菊(S.likiangensis)(2n 2x=32=26m+6sm)、倒齿风毛菊(S.retroserrata)(2n=2x=32=14m+18sm)和显梗风毛菊(S.peduncularis)(2n=2x=36=26m+ 10sm)为首次报道染色体数目和核型,长毛风毛菊(S.hieracioides)和三角叶风毛菊(S.deltoidea)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64=30m+34sm和2n=2x=34=22m+ 12sm,与前人报道的一致.8种植物中,除中甸风毛菊和异叶帚菊的核型不对称性为1B型外,其余6种的核型不对称性均属于2B型;在中甸风毛菊中首次发现B染色体.结合现有的细胞学资料分析表明,风毛菊属和帚菊木族的染色体数目存在变异,并且存在明显的非整倍性;此外,分布于横断山区的风毛菊属植物仪有两种倍性(二倍体和四倍体),而且多倍化并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2.
正常人染色体Cd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应雄  周明娟 《遗传》1991,13(4):27-29,32
本文采用Cd-NOR同步银染技术,对23例正常人染色体Cd结构变异、Cd结构消失、小Cd结构以及“Cd-NOR融合”作了分析。结果发现:(1)具有小Cd结构的染色体常涉及D、G组染色体;(2)Cd结构变异最常发生于1号和16号染色体上;(3)G组染色体上“Cd-NOR、融合”频率显著高于其理论值;(4)正常人细胞中存在一定频率的Cd结构消失现象。本文还对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易于不分离的原因作了初步讨论,并对此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3.
本文用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卡死克、噻嗪酮和灭幼脲对意大利蝗Calliptatmnus italicus(L.)卵和3龄蝗蝻进行药剂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卡死克对意大利蝗药效最高:LC50、LC90分别为1.34、14.17 mg/L.灭幼脲次之LC50、LC90分别为2.09、45.22 mg/L.灭幼脲和卡死克在50 m...  相似文献   
94.
万宁佳  李可念  陈劲松  刘洪宇 《广西植物》2018,38(12):1641-1650
外来入侵植物可以通过淋溶、自然挥发、根系分泌和植株凋落物分解等途径向周围环境释放化感物质,抑制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该研究以不同浓度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叶片水浸液处理蚕豆(Vicia faba)种子,研究紫茎泽兰叶片水浸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细胞凋亡、蚕豆幼苗叶片叶绿素和N含量、光合生理特性、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紫茎泽兰叶片水浸液处理显著抑制蚕豆根尖的伸长和细胞的有丝分裂,并诱导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微核的产生,有丝分裂指数随着叶片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小,根尖细胞微核率随叶片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增大,高浓度叶片水浸液处理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凋亡及坏死有明显影响。(2)紫茎泽兰叶片水浸液处理引起蚕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和N含量显著降低,并导致蚕豆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的显著下降。总之,紫茎泽兰叶片水浸液可能引起蚕豆根尖的氧化损伤和抑制根尖的伸长,且叶片水浸液的抑制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紫茎泽兰叶片水浸液对蚕豆根尖的损伤和抑制作用可能影响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进而对蚕豆幼苗光合生理表现以及生物量积累产生显著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5.
利用染色体消除法获得太谷核不育小麦纯合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育性受单个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a1)控制,其不育株总是杂合(Ta1ta1)的,纯合不育株(Ta1Ta1)并不存在。实验以太谷核不育小麦(TriticumaestivumL.)为母本和玉米(ZeamaysL.)杂交,利用杂合子和幼胚细胞分裂过程中父本玉米染色体自发消除的特点,经过激素处理、幼胚拯救和染色体人工加倍,成功地获得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纯合显性太谷核不育小麦新种质(Ta1Ta1),并利用“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将这一宝贵新种质长期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96.
国产七种和一变种兰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国产7种和1变种兰属植物,即邱北冬蕙兰Cymbidium qiubeiense、春兰C. goeringii、春剑 C.longibracteatum、线叶春兰C.serratum、蕙兰C.faberi、送春C.fabri var.szechuanicum、寒兰C.kanran、莎 叶兰C.cyperifolium 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具体结果如下:邱北冬蕙兰为2n=40=24m+12sm+4st;蕙兰为2n=40=30m+8sm+2st;送春为2n=40=26m+l0sm+4st;寒兰为2n=40=26m+12sm+2st;莎叶兰为2n=40=24m+12sm+4st;春兰为2n=40=24m+l0sm+4st+2t;春剑为2n=40=24m+l0sm+6st。线叶春兰为2n=40=28m+l0sm+2st。线叶春兰中偶尔发现染色体数有2n=41,43,60,80。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染色体外重组方法在创建转基因动物中的应用,选取牛asl酪蛋白基因的5′及3′侧翼区和氯霉素乙酰化酶编码区,构建了两个具有3 kb相互重叠的融合基因.将这两个DNA片段末端脱磷酸后,以摩尔比1:1的比例混合,通过显微注射导入小鼠受精原核,最后获得了11个品系的转基因小鼠.对其中10个品系的小鼠的整合分析表明,所注射的两个DNA片段均发生了染色体外同源重组,而且除了 1个品系的小鼠丢失了大约1kb的序列外,其余品系小鼠的重组产物与预想的结构符合.在当代和后代的转基因小鼠乳汁中均可测到氯霉素乙酰化酶的活性.这表明融合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乳腺中得到表达和分泌,也说明显微共注射两个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是建立转基因动物的一个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8.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小麦品种天选15号、天选15号—4D缺体,黑麦品种德国白粒及利用“缺体回交法”培育的小麦(4D)一黑麦(4R)异代换系幼苗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D染色体对小麦的一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一种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量的合成具有控制作用,在小麦4D缺体的遗传背景下,黑麦4R染色体能够补偿由于4D缺失引起的这两种同工酶合成降低的效应。4D对小麦幼苗期酯酶同工酶的合成没有明显的作用,4R在小麦4D缺体遗传背景下对酯酶同工酶的合成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多梳家族(polycomb group,PcG)是一类控制细胞命运和胚胎发育的转录抑制因子,主要以转录抑制复合物(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PRC)的形式发挥功能.染色体盒蛋白质同源物6(chromobox protein homolog 6,CBX6)是PRC1的核心蛋白质亚基之一,在基...  相似文献   
100.
大天鹅为我国重点保护的世界性珍禽,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等方面,已有过不少专题研究,在细胞遗传学方面,Takagi和Sasaki(1974)曾对它的染色体组型作过介绍2n=80,分为:A组Sm 4条,st 4条。B组St 4条,C组t为±68。zw为第4对,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 我们以外周血白细胞培养方法,研究分布于新疆的大天鹅的染色体组型,发现2n=78,NF=82。由6对大染色体与33对小型染色体组成,按Levan的标准分为二组:A组第1、2对分别为亚中与中着丝粒染色体,B组第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