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测定杀虫真菌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幼虫的室内毒力,明确高毒力菌株的种类,为应用杀虫真菌防治二化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喷雾法测定10株杀虫真菌在同种浓度、湿度和温度下对二化螟幼虫的室内毒力,选择毒力最强的菌株,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杀虫真菌分生孢子对二化螟的侵染过程;根据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利用白僵菌Beauveria sp.18S r 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序列分析,并在核酸序列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序列对比。【结果】真菌YQ147、QING、Bbr14、Bbr84在浓度为1.0×108孢子/m L下均对二化螟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其中真菌YQ147在处理后第10天对二化螟累计校正死亡率达到78.4%,LT50为5.8 d,分子鉴定的结果显示该菌为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结论】明确了球孢白僵菌对二化螟的室内毒力最强,这为利用其对二化螟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利用柑桔黄龙病病原亚洲种16S rDNA序列的特异引物,建立了依据16S rDNA基因序列扩增的有无检测柑桔黄龙病的PCR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对大田中感病植株的检出率高,也适用于柑桔无病毒苗木的大量检测。  相似文献   
993.
以银鹊树幼嫩的合子胚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经增殖后转接到液体培养基中悬浮继代培养,对其多次继代培养的胚性愈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检测发现:多次继代培养后的胚性愈伤细胞染色体数正常的比例为48.28%(2n=30),部分细胞出现染色体数目2n=15~60的变异,其变异率高达51.72%,其中以亚二倍体变异为主(40.07%).结果表明,在体细胞胚胎诱导形成过程中,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在染色体水平上发生部分变异,这可能是体胚形成过程中畸形胚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94.
柑桔属植物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柑桔属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及其药理活性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95.
麻疯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麻疯树(Jatrophac curcus L.)的树皮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鉴定(IR,1H NMR,13C NMR,EI-MS)分别为二十六酸甲酯(1),β-谷甾醇(2),蒲公英萜醇(3),蒲公英甾醇(4),伪蒲公英甾醇(5),curcusones A(6),curcusones B(7),jatropholone A(8),jatropholone B(9),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0),胡萝卜甙(11),蔗糖(12)。其中化合物1,4,5,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6.
麻疯树小孢子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内质网和质体较多;减数分裂和四分体时期,细胞处于明显的代谢活跃状态,细胞器丰富,主要有内质网、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和球状体;在小孢子发育早期和晚期,线粒体和内质网仍较丰富;小孢子经过高度的不对称分裂后,形成较大的营养细胞和较小的生殖细胞,营养细胞中细胞器数量明显减少,含大量的淀粉和脂类物质,生殖细胞中脂类物质丰富;表皮、药室内壁和中层细胞在小孢子母细胞和四分体时期淀粉粒丰富,小孢子时期明显减少,绒毡层从小孢子母细胞至小孢子发育晚期的细胞器都很丰富,主要为内质网、质体和线粒体,为二胞花粉发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7.
采用超薄切片技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麻疯树(Jatropha curcasL.)花药发育过程中Ca2 的分布特征。在孢原细胞时期的花药中几乎看不到Ca2 沉淀,但花药维管束周围的细胞中有较多的Ca2 沉淀;到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细胞质中Ca2 沉淀依然较少,绒毡层壁上Ca2 沉淀明显增多;四分体形成时,小孢子细胞质和绒毡层细胞质中出现了较多的Ca2 沉淀;在小孢子发育早期,细胞质中Ca2 沉淀增加不明显,花粉壁部位累积有很多的Ca2 沉淀,绒毡层中Ca2 沉淀数量达到最多;到小孢子发育晚期,小孢子大液泡的液泡膜上有大量的Ca2 沉淀,绒毡层中Ca2 沉淀明显减少;随着二胞花粉中的大液泡消失,细胞质中积累淀粉粒以后,花粉中看到的Ca2 沉淀极少,同时,在花药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又出现了较多的Ca2 沉淀,表明花粉对Ca2 的需求可能降低。麻疯树花药发育过程中钙的动态分布特征暗示着钙参与了调控花粉发育过程,Ca2 的运输途径是由药隔薄壁组织运输到绒毡层,再进一步转移到小孢子表面和细胞质中,整个花药发育过程中,Ca2 沉淀表现为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8.
西南地区麻疯树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采用聚苯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 对采自四川、云南、贵州3个省的10个麻疯树天然种群的叶片样本进行了同工酶分析。7个酶系统10个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 麻疯树种群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 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428 6, 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14%, 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96 4。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41 3, 种群间总的基因流较高, 为5.808 9, 种群间遗传一致度较高(Shannon信息指数为0.921 7- 0.995 3)。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聚类结果显示, 10个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麻疯树天然种群具有较低程度的遗传分化、较高的基因流, 种内及种群内多样性丰富, 这为麻疯树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良好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99.
在中国和北美大陆分别收集53和15株高卢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菌株,并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对这些菌株进行了亲缘关系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北美大陆的A. gallica因地理隔离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异,在系统发育树上分别形成了各自的进化分支;北美大陆的分支内部遗传分化尚不明显,而中国的进化分支遗传分化程度相对较大且更为古老,中国菌株可能是两个大陆A. gallica的祖先株系。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究进化模型对DNA条形码分类的影响, 本研究以雾灵山夜蛾科44个种的标本为材料, 获得COI基因序列。使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 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以及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构建系统发育树, 并且对邻接法的12种模型、 最大似然法的7种模型、 贝叶斯法的2种模型进行模型成功率的评估。结果表明, 邻接法的12种模型成功率相差不大, 较稳定; 最大似然法及贝叶斯法的不同模型成功率存在明显差异, 不稳定; 最大简约法不基于模型, 成功率比较稳定。邻接法及最大似然法共有6种相同的模型, 这6种模型在不同的方法中成功率存在差异。此外, 分子数据中存在单个物种仅有一条序列的情况, 显著降低了模型成功率, 表明在DNA条形码研究中, 每个物种需要有多个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