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5篇
  1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城郊公路两侧主要森林类型铅含量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对南京城郊312国道两侧主要森林类型林木不同器官中Pb含量和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不同树种、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中Pb含量有明显差异.火炬松对Pb污染的净化能力强于杉木、栎树.汽车尾气排放的Pb污染影响范围在离公路两侧100m以内,主要在40m以内范围.有林地土壤由于有林木及林下植被的覆盖,其Pb含量(尤其是表层0~20cm范围内)明显降低,说明林分可有效地降低土壤中Pb的污染程度.林木不同器官对Pb尘的吸附率在180%~281%之间,以叶片吸附能力最强;不同树种比较,以松树吸附率为高  相似文献   
92.
遗传标记经历了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等4个阶段,其中分子标记的发展最为迅猛和有效。本文比较了几种主要分子标记方法的特点,为更好地利用分子标记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分子标记在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育种、DNA指纹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鉴定及分类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93.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影响荔枝生产及出口的重要害虫.由于其具有钻蛀为害的习性,其生态学研究薄弱.以荔枝果核、龙眼果核为饲料,在室内成功饲养了连续3个世代的荔枝蒂蛀虫.并编制了荔枝蒂蛀虫实验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特定时间生命表参数为:第一世代R0(I)=2.0503,rm=0.0230;第二世代R0 (I)=7.5067,rm=0.0538;第三世代R0 (I)=0.3104,rm=0.0321.特定年龄生命表参数为:第一世代R0 (I)=2.0594,rm=0.0217;第二世代R0 (I)=7.5261,rm=0.0559;第三世代R0 (I)=0.3114,rm=0.0333.研究了两类生命表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相应的换算论证.通过R0≈I的关系,在本例中,两种生命表之间的参数是可以进行换算的.生殖力表不同于特定时间生命表,它丢失了幼期累计存活率而使R0失真.  相似文献   
94.
张从明  满孝武  吴芳  员瑗  边禄森 《菌物学报》2023,(10):2041-2062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是中国重要造林树种,但具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北京西山处于油松生长的适生区,但为樟子松引种的南界,成为探究树种在土壤-林木连续体微生物群落构建驱动作用的理想研究样本。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了北京西山同一地点的油松和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林木连续体多个部位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探究了树种因素在这2种松树土壤-林木连续体微生物群落构建中发挥的作用。土壤作为林木微生物主要来源具有特殊地位,本研究进一步研究了与土壤微生物关系密切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2种松树土壤-林木连续体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和根际土壤中;β多样性分析表明仅针叶中内生的细菌群落组成在两松树间差异不显著,其他部位的微生物群落在2种松树间均具有一定的组成差异,树种对土壤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方差的解释度最高,而对针叶微生物群落组成方差解释度最低,即树种在土壤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中发挥较大的作用,而在针叶内生微生物群落构建中发挥作用较小。油松比樟子松相同部位细菌群落具有更加复杂的网络结构,细菌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95.
我们自1994~1997年对成都市范围内各区县的竹木用材蛀虫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发现成都地区对竹木用材危害性最大的蛀虫是竹长蠹(Dinoderus minurus Fabricius),其次是象甲(Curculionidae)。受害对象主要是竹材及其制品,而木材及其制品的受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96.
植物精油对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驱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两种试验方法,测定了14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对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驱避效果.结果表明,香紫苏油、肉桂油和香茅油对荔枝蒂蛀虫有很好的产卵驱避效果,其非选择性产卵驱避率(ODRn)达90%以上;而选择性产卵驱避率(ODR.)达80%以上.留兰香油对荔枝蒂蛀虫也有较好的产卵驱避效果,其ODRn和ODR.分别为89.19%和73.30%.  相似文献   
97.
董易之  徐淑  陈炳旭  姚琼  陈耿民 《昆虫学报》2015,58(10):1108-1115
【目的】荔枝蒂蛀虫 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荔枝龙眼上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果为害。本研究旨在明确荔枝蒂蛀虫幼虫龄数及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和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为该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基础生物学数据。【方法】定期收集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荔枝蒂蛀虫幼虫,测量幼虫头壳宽度,对其进行频次分析,Crosby指数验证和曲线回归分析,以确定幼虫龄数。通过室内群体饲养的方法,测定了17~38℃区间8个温度梯度下荔枝蒂蛀虫各虫态和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并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对其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根据荔枝蒂蛀虫幼虫头壳宽度频次分布图,其头壳宽度的频次分布可明显分为5个区域,说明其幼虫分5个龄期,符合Dyar定律。1-5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092~0.120, 0.140~0.206, 0.217~0.319, 0.356~0.523和0.582~0.728 mm。温度对荔枝蒂蛀虫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有明显影响,其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发育速率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并符合线性回归模型。在20~32℃,荔枝蒂蛀虫可完成世代发育;在17℃时,该虫只能发育至3龄幼虫;在35℃时,蛹多不能羽化;在38℃时,卵多不能孵化。在20~32℃,其世代历期为41.16~19.34 d,蛹期为12.74~5.38 d,而产卵前期为4.75~4.22 d,温度对产卵前期无明显影响。在20~35℃,荔枝蒂蛀虫幼虫可正常发育,其1龄幼虫龄期为4.50~1.17 d,2龄幼虫期为2.09~1.40 d,3龄幼虫期为2.84~1.00 d,4龄幼虫期为3.41~1.18 d,5龄幼虫期为3.00~1.37 d,预蛹期为2.41~0.69 d。在17~35℃,荔枝蒂蛀虫卵可正常孵化,其卵期为7.73~2.09 d。【结论】荔枝蒂蛀虫幼虫分5个龄期,不同于前人所报道的4个龄期。在20~32℃温度范围内,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98.
中国林木害虫寄生蜂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林木害虫寄生蜂资源调查、主要种类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生化、人工繁殖及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林木害虫寄生蜂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松毛虫赤眼蜂、管氏肿腿蜂、花角蚜小蜂、平腹小蜂及白蛾周氏啮小蜂等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
林木白蚁的生物防治和生物源农药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白蚁在我国南方林区危害严重.目前,林木白蚁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农药残毒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构成极大威胁.利用生物防治以及生物源农药对林木白蚁进行防治具有高效、低毒,与环境兼容的特性,极具发展潜力.本文综述了生物防治以及生物源农药防治林木白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0.
任绍富  吴高荣 《昆虫知识》1990,27(5):303-304
<正> 棉大造桥虫 Ascotis selenaria diarnia Hübner原是一种为害棉花、花生、豆类等农作物的食叶害虫。1984年发现该虫转主为害部分水杉苗木,由于不太严重,当时没有引起重视。1987年9月下旬,我县国营三台林场棉大造桥虫大发生,严重为害水杉。仅几天时间,在该虫发生中心地带就有250亩14年生的水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