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9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162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51.
物种相对多度指数在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及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度是衡量物种种群数量的参数之一, 多度的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经典问题。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 RAI)作为一种简单、便利的指标, 广泛应用于动物本底清查中。但RAI易受物种自身特征、探测率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需要结合其他物种数量分析方法, 以验证其与种群大小的相关性。随着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调查中的广泛应用, 用红外相机数据估计动物种群数量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 基于红外相机数据计算RAI的方法有多种, 不同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存在差异, 亟需对现有方法和应用进行梳理。本文综述了根据红外相机数据计算物种相对多度的4种主要方法: (1)拍摄一张有效照片所需要的天数; (2)基于单位调查强度的物种拍摄率; (3)每个位点每天的物种拍摄率; (4)某一物种的照片数占所有物种的比例。总结了我国野生动物监测调查中采用红外相机方法计算RAI的应用现状。国内的研究主要采用第2种和第4种计算方法, 其中约72.5%的研究论文应用第2种计算方法, 而第4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比较。我们建议根据红外相机数据计算RAI时尽量使用第2种计算方法, 这有助于研究或管理人员对不同研究中的物种RAI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52.
科学分析动物种群增长动态,合理确定环境容量是管控城市半野生动物种群激增危害的根本途径。本文对贵州贵阳黔灵山公园半野生猕猴种群特征、种群增长、环境容纳量以及猴群对公园的危害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较之野生种群,园内栖息种群密度高、猴群大。现有8个稳定猴群共计1067只[最小群:47只;最大群:226只,平均:(133±67)只],总体雌雄性比为1.33;全区种群密度约达251只/km2,但猴群主要栖息于游道及其周边,导致主分布区密度高达 2134只/km2;(2)种群增长迅速、繁殖力旺盛。自1992年以来,种群呈指数型增长(年均增长率为8.08%,增长函数为y=30.6789*exp[(x-1987)/8.7894+ 64.0193),当前种群总体年龄结构为成年猴>青年猴>幼年猴,虽青幼个体数量较成年个体少,但成年雌雄性比达到1.50,性成熟个体较多,有效种群数大,仍保持旺盛的繁殖力;(3)种群Logistic增长曲线(y=792/(1+2.8495E+183*exp-0.2104x)表明园内环境容量(K值)为792只,与该区猕猴伤人事件频率曲线进入高位平台期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接近。文中还对猴群栖息对当地植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监测表明,种群过大且集中栖息导致公园内生物多样性破坏、人猴冲突、公共健康隐患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建议应通过节育、分流等相关措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K/2即400只左右为宜。本文可为黔灵山公园猕猴保护管理及其他城市野生动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3.
陈青  李萌姣  李瑶  沈浩 《广西植物》2019,39(3):403-410
荷木(Schima superba)是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中的优势种,为了解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构建机制,该研究分析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 hm2样地中荷木种群在2005—2017年间的动态变化,并从径级和生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其死亡率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荷木种群个体数量从2005—2017年呈现出减少的态势。(2)在径级方面,荷木的死亡率和相对生长率的变化在不同径级区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径级在1~10 cm范围的荷木相对生长率大并迅速下降,死亡率上升且维持在较高水平;径级在10~50 cm范围的荷木随着径级增大,相对生长率减缓,然后下降,而死亡率不断下降;在50 cm以上的径级范围内,荷木相对生长率小、死亡率大。(3)不同生境中,2010年各个生境死亡率相差不大,2015年高海拔生境(高坡、山脊、高谷)死亡率大于低海拔生境(低坡、低谷),2017年则为低海拔生境大于高海拔生境。(4)荷木的死亡率与土壤中酸碱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有效钾、有效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54.
Leymus chinensis (Trin.) Tzveh is a rhizomatous perennial herbage of Gramineae. Reproduction is mainly by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Tillering nodes and rhizomes of L. chinensis serve as organs for both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and nutrient storage. Water-soluble carbohydrate (WSC) contents were measured in tillering nodes, nodes and Internodes of rhizomes of different age classes of L. chinensis populations at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namely the dough ripe stage, the vegetative growth stage after full ripeness, and the withering stage, in two habitats: sandy soil and saline-alkaline so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SC content in tillering nodes of the three age classes of L. chinensis were all marked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ge in both sandy soil and saline-alkaline solh A similar trend of changes In WSC contents was observed in the nodes and internodes of rhizomes in different age classes In both habitats. The highest WSC contents were in 2-age-class nodes and internodes of rhizomes, followed by those In the 1 age class, with the lowest WSC contents found in 3-age-class nodes and internodes of rhizomes at the dough ripe and vegetative growth stages after full ripening. In turn, WSC content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ge at the withering stage in both habitats. The WSC content in each age class of internod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de of rhizome at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in both habitats.  相似文献   
955.
Insect infestation, soil moisture, and yield were examined in populations of≈33 140 plants/ha (low) and ≈ 40 340 plants/ha (high) of an oilseed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 cv. ' Triumph 660CL' with two levels of weediness. Less weedy plots resulted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 of S-metolachlor and sulfentrazone, whereas more weedy plots resulted from application of sulfentrazone alone. Among the 12 weed species recorded, neither plant numbers nor biomass differed between crop plant densities. Larvae of the stalk-boring insects Cylindrocopturus adspersus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and Mordellistena sp. (Coleoptera: Mordellidae) were less abundant in high density sunflowers, ostensibly due to reduced plant size. However, the same effect was not observed for Dectes texanus (Coleoptera: Cerambycidae) or Pelochrista womanana (Lepidoptera: Tortricidae), two other stalk-boring insects. Soil moisture was highest in low density and lowest in the high density sunflowers that were less weedy. Stalk circumference, head diameter, and seed weight were reduced for sunflower plants with short interplant distances (mean = 20 cm apart) compared to plants with long interplant distances (mean = 46 cm apart). These three variables were greater in less weedy plots compared with more weedy plot〉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terplant distance. Yields on a per-hectare basis paralleled those on a per-plant basis but were not different among treatments. The agronomic implications of planting density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weed and insec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956.
山西南部翅果油树种群动态与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种群生态方面,探讨山西南部濒危树种——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的濒危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利用生存分析理论研究了翅果油树种群径级结构,编制了特定时间生命表,并绘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等曲线,同时又分析了生存率、积累死亡率和死亡密度等生存函数;而且应用谱分析理论分析了翅果油树种群的周期性。结果表明:(1)径级结构分析说明翅果油树种群属于增长型。(2)生命表分析表明,翅果油树种群损失度动态趋势和死亡率变化基本相似,呈现波动变化。存活曲线经统计检验更趋于DeeveyⅡ型。生命期望在17~21 cm径级出现高峰,说明此径级阶段翅果油树的生存质量相对较高。(3)生存函数分析表明,积累死亡率单调增加,生存率单调下降,其增加或下降幅度是前期高于后期。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和死亡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危险率函数曲线也和死亡率变化趋势一致。(4)谱分析表明在自然更新过程中翅果油树种群动态表现出大周期内的小周期迭加现象,并且受基波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57.
通过对天津沿海滩涂单优群落的取样调查,研究了互花米草种群生殖分株的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在籽实成熟期,互花米草种群单个生殖分株重为15.62±9.26 g,穗和种子重分别为2.68±2.08和1.39±1.12 g,小穗和种子数分别为537.7±362.2和490.2±376.3个,生殖分配Ⅰ和生殖分配Ⅱ分别为15.02±5.83和7.62±3.8%,结实率为81.9 ±28.6%。穗和种子的形成分别需要分株积累3.2和3.6 g以上的生物量。穗长、穗重、种子数、小穗数、生殖分配Ⅰ和生殖分配Ⅱ分别与分株高度呈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穗重、小穗数、种子重、种子数、生殖分配Ⅰ和生殖分配Ⅱ分别与分株重呈极显著(p<0.01)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种子数、小穗数、生殖分配Ⅰ和生殖分配Ⅱ分别与茎和叶鞘生物量分配呈极显著(p<0.01)的负相关关系。穗各构件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存在较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58.
研究了10个不同地区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菌株群体遗传结构。145个病菌样品ITS序列可推导出13种单倍体型(haplotype),其中,Haplotype 5为优势单倍型,有127个菌株。湖北随州地理种群与其他种群遗传分化极大,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4685–0.40385。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13%和87%;Mantel测试显示地理距离与遗传分化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该菌经历过种群扩张,群体间存在有效基因流。  相似文献   
959.
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及种子萌发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设置样方调查和室内萌发试验,研究小花山桃草种群各构件生物量的结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繁殖分配以及种子萌发特点。结果表明:(1)小花山桃草根、茎、叶、花(果)序生物量与植株高度之间以及各构件生物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可用幂函数模型或线性函数模型较好地表达;(2)各构件生物量在个体生物量中所占的比率表现为茎>花序>叶>根;(3)小花山桃草的繁殖投入和繁殖分配都随植株个体的增大而增加;(4)小花山桃草个体大小和繁殖投入之间为线性关系,而个体大小和繁殖分配之间为幂函数关系;(5)小花山桃草存在一个较小的繁殖阈值(0.6043g);(6)小花山桃草种子在有光照(12h)和黑暗条件下发芽率均可达到85%以上;未经贮藏的种子不萌发,低温沙藏(1~2℃)和室温干藏(14~32℃)一个半月种子萌发率分别可达92.5%和79%;低温沙藏时种子即可发芽,且发芽率可达61%。在研究地区,小花山桃草几乎整个生长季都可萌发,甚至初冬还有幼苗产生。小花山桃草构件生物量结构和繁殖分配特征、种子萌发特点等都有助于其入侵能力的提高,是其成功入侵我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0.
滇池北部湖区浮游植物时空格局及相关环境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滇池北部湖区浮游植物的时空格局,探讨影响格局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在滇池北部湖区选择6个点位,共开展了24次采样,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相关理化参数。通过比对滇池全湖周年监测数据,研究发现,北部湖区叶绿素a浓度从12月中旬开始下降,2月中旬降至最低值26.5μg/L,5月中旬达到最大值530.5μg/L。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4属97种,其中绿藻53种,蓝藻20种,硅藻17种,隐藻2种,金藻2种,甲藻1种,裸藻2种。蓝藻生物量在12月、3月至6月期间占优势,12月份优势种为绿色微囊藻(Microcystis viridis),3月至5月为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flos-aquae),6月为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硅藻在1月占优势,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研究结果表明,水温高于14℃以上,微囊藻生物量迅速增加;束丝藻生物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高于22℃时迅速减少。北部湖区6个点位浮游植物的空间差异显著,D1、D4号点微囊藻、束丝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四个点(P<0.01),D2、D5号点广缘小环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四个点(P<0.01)。研究结果显示,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滇池北部湖区,水温可能为影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生物量的关键因子,浮游植物水平分布的差异主要由气象因素和水体营养盐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