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46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目的:研究PCI术后是否应用依诺肝素抗凝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间,连续入选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置入了支架的患者158例,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非抗凝组或抗凝组两组各79名。非抗凝组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凝组术后加用依诺肝素。对入选患者进行院内随访记录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术后抗凝组113处病变共置入支架135枚;非抗凝组109处病变置入支架115枚。院内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严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出血事件抗凝组多于非抗凝组(P=0.007)。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非抗凝治疗组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抗凝组无明显增加,小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该研究结果表明,对PCI术无特殊并发症的患者术后无需常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32.
微生物脂肪酶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碧林  朱庆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6):1958-1972
脂肪酶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生物燃料、诊断、生物修复、化学品、化妆品、清洁剂、饲料、皮革和生物传感器等工业领域,微生物脂肪酶是商品化脂肪酶的重要来源。高温、酸性、碱性和有机溶剂等恶劣的工业生产环境使得脂肪酶的进一步工业应用受到限制,获取稳定性好的脂肪酶成为打破这一限制的关键环节。本文重点对提高微生物脂肪酶稳定性的策略进行了综述:挖掘极端微生物脂肪酶资源;利用定向进化、理性设计和半理性设计等蛋白质工程策略改造脂肪酶;利用物理吸附、封装、共价结合和交联等酶的固定化技术提高脂肪酶的稳定性;利用物理/化学修饰、表面展示以及多种改良策略相结合提高脂肪酶的稳定性。结合作者前期对酶工程的研究发现,新型酶催化剂的获得应该基于明确的设计思路,结合多种改造方法,基于定向进化-理性设计、定向进化-半理性设计、蛋白质工程-酶的固定化、蛋白质工程-物理/化学修饰、酶的固定化-物理/化学修饰等组合改造,比单一的改造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33.
7,8二氢-8-氧鸟嘌呤(7,8-dihydro-8-oxoguanine,8oxoG)是一种常见的DNA损伤碱基。由于8oxoG能够与腺嘌呤配对,在DNA中的8oxoG被修复之前进行复制,DNA将会产生GC→TA的突变,从而造成基因组的不稳定。目前,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是修复DNA中8oxoG的经典途径,其中8oxoGDNA糖苷酶(8-oxoguanineDNAglycosylases,OGG)是启动BER途径的关键酶。研究发现,OGG能够识别和切除DNA中的8oxoG,从而阻止细胞内GC→TA突变的积累。目前,OGG分为3个家族:OGG1、OGG2和AGOG (archaeal 8oxoG DNA glycosylase),广泛分布于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古菌基因组的序列表明,它们至少编码一种OGG。目前,对源自细菌和真核生物的OGG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于极端嗜热古菌OGG的研究相对较少,尚处于初期阶段。本文综述了极端嗜热古菌OGG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4.
顿悟问题的核心特征在于思维僵局, 即解题者主观上不知如何推进解题进程的心理状态. 尽管对顿悟问题解决的神经机制已有较多研究, 却很少有研究对顿悟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僵局的时间进程进行探讨. 本研究运用高时间分辨率脑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对顿悟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僵局的动态时间进程进行了考察, 实验记录了有思维僵局和无思维僵局问题的锁时事件相关电位, 其中, 问题类型是根据被试的有无遭遇思维僵局的主观反应确定的. 研究显示, 早期的散布在额中央区的P2成分主要与思维僵局前意识性的元认知觉察有关, P3a主要与思维僵局所引发的注意聚焦有关. 这些结果表明, 思维僵局虽在晚期才完全形成, 但在一个相对较早的阶段就已经启动, 此外元认知在顿悟问题解题过程中思维僵局的监控方面扮演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早期心电图QRS波宽度(QRSw)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的心电图QRSw将患者分为A组(QRSw为60 ms≤QRSw≤80 ms)、B组(QRSw为80 msQRSw100 ms)、C组(QRSw为QRSw≥100 ms),将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QRSw与MACE发生的关系。结果:A、B及C组三组患者在梗死面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B型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及B组比较,C组血清hs-CRP、BNP、c Tn I、CK-MB较高,梗死面积大、LVEF偏低。三组患者在MACE发生率方面亦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C组高于A组及B组。MACE组患者QRSw高于非MACE组(P0.05),其含有QRSw≥100 ms患者的比例亦高于非MACE组(P0.05);QRSw(OR=1.214,CI:1.104~1.441,P0.05)是STEMI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EMI患者随着QRSw增大,MACE的发生风险亦增加,QRSw可能是STEMI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所引起的认知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对照组患者治疗2个月及3个月后MOC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MOC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月治疗后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及3个月后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MMSS、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对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所引起的认知障碍的预防有较好疗效,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李潇丽 《化石》2016,(2):18-22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气候、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存产生的重大影响。面对日益多变的气候变化,人们采取如何的应对策略是目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今天的气候变化的特点是晚新生代地球环境演变而来的,那么在漫长的人类起源和演化历史上,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祖先的起源、演化和灭绝等事件呢?古人类学研究表明,人类起源和演化具有阶段性,随着考古发现和环境科学的发展,科  相似文献   
38.

通过回顾近年国内外应对患者安全问题所采取的行动与举措,总结其行动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和经验,从优化医院管理理念、健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及差错反馈机制、建立标准化数据库,持续评价改进效果、鼓励患者参与等方面为我国医院未来的患者安全行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9.
依据全球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观测网络(GNIP)和已有研究中陕甘宁地区的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资料,并结合相关气象数据,分析了陕甘宁地区大气降水氧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建立了大气降水线方程.结果表明:3省大气降水线的斜率、截距由小到大依次为:甘肃、陕西、宁夏,且均小于全球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截距,表明3省的降水过程受蒸发作用影响程度沿宁夏、陕西、甘肃增强;陕甘宁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值在时间变化上,表现为夏秋季节富集、冬春季节贫化,从空间分布来看,由西北至东南,加权平均δ18O值呈减小趋势;3省降水中δ18O温度效应显著,但不存在降水量效应,这体现了中高纬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高程效应的定量关系为-0.12‰·(100 m)^-1,纬度效应更显著(纬度每增加1°,降水中δ18O相应贫化0.27‰);采用HYSPLIT模型对各站点的水汽来源进行追踪,气团聚类轨迹表明,夏半年主要有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东南季风水汽和西风带水汽,冬半年以西风带水汽为主.  相似文献   
40.
为获得具有盐碱地改良应用潜力的耐盐碱菌株,将采集于东营盐碱地的土样稀释涂布于pH 9、盐浓度100 g·L-1的Gibbson改良培养基上,共获得18株细菌.通过提高盐浓度、pH值,最终获得在pH 12、盐浓度20%的条件下仍然可以生长的极端耐盐碱菌株N14.对N14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N14为马氏芽孢杆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盐碱土(CK)相比,N14菌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生物量,株高、鲜重、干重分别提高了21.8%、57.9%、41.7%;显著增加小麦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增长率分别为36.4%、20.0%、31.7%;显著提高盐碱土壤中的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长率分别为23.2%、68.8%、106.5%;显著提高小麦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长率分别为109.6%、17.8%、50%;显著减少小麦根系丙二醛的含量,减少率为39.8%.本研究为极端耐盐碱菌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为盐碱地的改良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