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9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9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西藏年楚河流域水土流失及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成 《生态学杂志》2002,21(5):74-77
西藏著名粮仓年楚河流域位于北纬 2 8°10′~2 9°2 0′、东经 88°35′~ 90°15′ ,地处喜马拉雅地质构造区中段。年楚河全长 2 17km ,平均坡降 0 .6 1% ,落差达 132 2m ,大致呈东南 西北流向 ,于日喀则附近逆向汇入雅鲁藏布江。行政区划上包括康马、日喀则县大部和江孜、白朗县全部 ,总面积 6 311km2 ,耕地面积 4 .70× 10 4 ha ,农业人口 16 .5 9万人 ,分别占西藏自治区的 0 .9% ,13.5 %和 7.7% ,现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区“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流域 )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  相似文献   
82.
黑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分异协调规律与耦合发展模式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方创琳 《生态学报》2002,22(5):699-708
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黑河流域生态经济带,是从根本上高效配置流域水资源,彻底化解流域上,下游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共享,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推进流域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国务院黑河流域分水方案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黑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上-中-下游投入产出效益的比较分析和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生产、生活系统发展分异及互动协调关系的分析,提出了黑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上-中-下游多维互动的协调耦合发展模式,进而提出了黑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推进黑河流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和集成管理公司化,大力推行全流域水资源的差异化有偿使用制度,实施流动上、中、下游的水权转让贸易,实行规范的流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和经济的整合帐户体系,实行跨行政区域河流边界水量水质达标交接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83.
流域尺度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减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1 引  言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 ,流经黄土高原的 9大支流进入河口镇至花园口的中游河段 ,总径流量为 187× 10 8m3 ,输沙量占黄河流域总沙量的 90 % .建国以来以修建梯田坝地、造林种草、建谷坊、调整种植结构为主的水土保持工程、生物治理长年不懈 ,其目的在于减水减沙 ,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但是 ,除部分中小尺度流域进入生态、经济效益良性循环的轨道外 ,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 ,部分地区有恶化之势 .因此 ,定量评价水土保持工程、生物措施的治理效益是广为关注的研究课题 ,虽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少 ,但是绝大部分工作是评价水土…  相似文献   
84.
干旱内陆流域下游绿洲的形成与演变对流域地表径流变化响应强烈 .采用绿洲生态斑块动态模拟、植被与水盐状态相关分析、生态需水量估算等方法 ,分别对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在不同分水方案与水资源利用情景下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维持现状绿洲面积不再萎缩 ,在考虑水资源利用合理化的前提下 ,其最低净需水量为 5 .7× 10 8m3 ,如果考虑下游地区人畜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 ,同时考虑水量在输送过程中的散失损耗 ,为在近期 (2 0 15年以前 )维持现状绿洲面积 ,狼心山断面入境流量需达到6 .0× 10 8m3 ;而要使绿洲面积恢复到 2 0世纪 80年代初的水平 ,狼心山断面过水量应不低于 8.9× 10 8m3 ,正义峡断面下泄水量要求达到 10 .9× 10 8~ 13.1× 10 8m3 .  相似文献   
85.
应用DRASTIC模型评价西湖流域地下水污染风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地理信息系统(Blackland GRASS软件)为基础平台,建立了西湖流域基础和专题数据库;结合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专业模型(DRASTIC模型)。计算出流域内地下水污染风险图,对照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提出流域内的污染优先控制区,研究表明,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中,居民区占了14.7%,在流域地下水污染防治中,建议首先对优先污染控制区内的居民区进行生活污水截污。  相似文献   
86.
钱塘江流域的淡水贝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告了对钱塘江流域进行淡水贝类调查的结果。标本经鉴定计有67种,隶属于腹足纲有9科18属42种,瓣鳃纲有4科11属25种,内有29种属浙江省新记录。分析了该流域淡水贝类与栖息环境的关系及该流域的常见种和偶见种,并探讨了该流域淡水贝类的分布区划。  相似文献   
87.
秦岭田峪河流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田峪河流域是陕西秦岭植物园的核心区,有种子植物128科,605属,1231种(不含种下等级)。区系分析表明,该流域仍以温带成分为主,占总属的70.96%,热带成分占21.13%,地中海与中亚成分占4.41%,中国特有属占3.5%,稀有濒危植物、单种属和少种属、中国特有属及木本植物均占较大比重,说明了历史起源的古老性,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分布交错,具有明显的温带特征。  相似文献   
88.
黑河流域浮游植物及其地理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5至8月对黑河(中)流域河道、湖泊、沼泽的10站位的调查中,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109种(未鉴定到种的按1种计),其中蓝藻(Cyanophyta)16tkhh,bqvnaiks(Cryptophyta)2种,甲藻(Pyrrophyta)3种,金藻(Chrysophyta)4种,黄藻(Xanthophyta)4种,裸藻(Euglenophyta)8种,绿藻(Chlorophyta)38种,硅藻(Bacillariophyta)34种。南部祁连山山区的浮游植物种类很贫乏。中下游诸点有黑河流域浮游植物全部属、种,故可以认为黑河流域浮游植物地理分布具有与河流水文分带相对应的垂直地理性分异。  相似文献   
89.
2001-2014年博斯腾湖流域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博斯腾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的MCD12Q2和LST产品、GHCN_CAMS气温观测/再分析资料与气象数据,采取趋势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法探求了博斯腾湖流域2001-2014年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对作用,对博斯腾湖流域植被物候分区不同的驱动区域。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期内,整个研究区植被物候始期在第76-168天,末期在第172-295天;物候始期自南向北逐渐推迟、而末期逐渐提前,物候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该区海拔高度的分布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②2001-2014年植被始期和末期有明显提前趋势(提前3-6d),主要分布在流域的盆地和平原绿洲区,表示研究区植被物候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③植被物候始期与末期变化受气候因子驱动影响的区域占比分别为57.10%和51.30%,主要分布在黄水沟流域,清水河流域,孔雀河流域,大尤路都斯盆地和小尤路都斯盆地周围地区;而非气候因子占42.90%和48.70%,主要位于博斯腾湖周围绿洲和库尔勒绿洲等地势较低的区域。④由植被生长季物候与降水、气温的偏相关性关系和复相关性关系可以得出,多年物候始期和末期与气温有关;而且随海拔升高,气温的敏感幅度越高。博斯腾湖流域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不仅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主要受人类活动和海拔高度差异等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0.
为了解沙颍河流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 于2016年秋季对该流域设置了20个采样点, 进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调查, 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沙颍河流域共检测出浮游动物36属78种, 其中轮虫20属60种、枝角类10属12种、桡足类6属6种; 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萼花臂尾轮虫(B. calyciflorus)、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Ia valga)和象鼻溞(Bosmina sp.); 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沙颍河流域上游, 且从上游至下游, 生物量和密度的空间变化趋势相一致, 大致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检测位点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的范围为1.03—3.51, 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26—0.70。综合分析各采样点的种群和多样性指数反映出沙颍河流域上游水体污染较为严重, 中下游水体为中度污染。水质总体呈现出中度-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