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761.
以蝶蛹金小蜂及其寄主菜粉蝶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内寄生蜂对寄主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当寄主蛹被寄生后 1 2h或第 4和 5d时 ,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明显增高。寄生蛹血淋巴中血细胞凝集素活性始终高于针刺和未寄生蛹 ;同样 ,寄生蛹血淋巴的抗菌活性也明显增强 ,而后两者处理蛹的活性则很微弱。由此可知 ,该蜂寄生能引起寄主体液免疫因子活性的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62.
研究了中国金小蜂科、金小蜂亚科的痣斑金小蜂属Acrocormus Foerster,1856,描述2新种,美痣斑金小蜂Acrocrmus eucallus sp.nov.和棕唇痣斑金小蜂Acriocormus fuscussp.nov.,编制了中国痣斑金小蜂属分种检索表。美痣斑金小蜂Acrocrmus eucallus sp.nov.与榆痣斑金小蜂A.ulmi Yang较相似,新种与后者的主要区别为:盾纵沟伸至中胸盾片的1/2处;翅痣长为高的1.55倍;柄后腹长为宽的3.7倍,正模♀:河北献县,采集时间及采集人不详;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棕痣斑金小蜂Acriocormus fuscussp.nov.与五营痣斑金小蜂A.wuyingensis Yang相近,比较杨忠岐(1996)的描述,新种与后者主要区别为:唇基区具明显的册形刻点;前胸背板前缘具脊;并胸腹节具完整的侧褶;缘脉为痣脉的1.5倍。正模♀:黑龙江伊春,1978-08-12,廖定熹采。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763.
螅状独缩虫表膜下纤毛系及形态发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施心路  余育和  沈韫芬 《动物学报》2001,47(1):13-18,T001,T002
利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螅状独缩虫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1)在大核形态尚未出现明显变化时,生发毛基索(GK)的前端即出现原基,随后原基增生扩大。最早出现的是两条将来分别演化为新仔虫第三咽膜(P′3)和第二咽膜(P′2)的原基带,随后出现的是位于外侧的新仔虫的单毛基索(HK′)。同时,新仔虫的第一咽膜(P′1)也开始由老单毛基索(HK)复制,并在细胞分裂后期与老结构分离;(2)大核在虫体分裂过程中由长带状逐渐缩短变粗至扁圆形,于虫体即将分开时迅速拉长,然后分裂为二个新大核;小核分裂先于大核,在两仔虫口毛器即将分开时完成;(3)原帚胚及柄归属老仔虫,新仔虫的帚胚在虫体分裂后逐渐形成,柄内肌丝则在柄鞘形成后逐渐长出。  相似文献   
764.
为深入研究寄生蜂卵黄发生及其内分泌调控,特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4株能稳定分泌抗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卵黄蛋白(vitellin, Vt)的单克隆抗体(mAb),即PpVt mAb1,PpVt mAb2,PpVt mAb3和PpVt mAb4。这4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和轻链的亚类均分别为IgG1和κ类型,不仅特异性识别Vt,而且识别雌蜂血淋巴中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但与雄蜂体液无反应。通过比较4种不同的ELISA方法,确定了微量检测蝶蛹金小蜂体内Vg/Vt的最适ELISA法,即双夹心ELISA法。该方法可用于单头雌蜂体内Vg/Vt的检测,其检测灵敏度为20 ng/mL。用Western 免疫印迹的方法证实了该蜂Vg的合成始于刚羽化的成虫,并在羽化后12~36 h内含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765.
遮光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遮光对4个基因型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基因型玉米叶片的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Pn)、电子传递速率(ETR)、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受光强的影响.遮光降低了玉米的光饱和点,苗期遮光处理豫玉2号和丹玉13分别在光量子通量密度(PFD)为1400μmol·m-2·s-1和1100μmol·m-2·s-1时达到饱和.遮光还降低了玉米的Pn、ETR、Fv/Fm和ΦPSⅡ,但不同基因型玉米表现不同,豫玉2号和掖单22的下降幅度较小,而丹玉13和掖单6号的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766.
采取4种不同退耕还林(草)模式对喀斯特严重侵蚀区进行了10年定位治理,2003年对各退耕模式及相应对照的土壤理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明显增加,土壤水解性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及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得到显著加强,土壤养分贮量和速效养分供应强度得到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土壤综合肥力评价表明,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IFI)呈增长趋势.因此,采用合适的生物措施,辅于必要的工程措施,是改善喀斯特地区土壤肥力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67.
利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宜冷贮虫期和温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普遍利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大量繁殖和释放赤眼蜂防治多种农林害虫。对赤眼蜂进行冷贮有助于其商品化生产、运输和释放应用。为了全面评价冷贮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影响,作者采用柞蚕卵为寄主,以贮存温度(4℃、7℃、10℃和13℃)、贮存虫期(卵、幼虫、预蛹和蛹期)和贮存时间(2周、4周、6周和8周)为参试因子,研究了冷贮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比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可单独或互作显著影响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尤以贮存虫期的影响更为明显;但3个因素对单卵出蜂性比影响不大。综合各冷贮虫期对低温的反应,松毛虫赤眼蜂对10℃反应最敏感,各虫期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明显降低,不适宜长期冷贮;对7℃反应相对较不敏感,最适宜长期贮存。在适宜长期冷贮温度(4℃和7℃)条件下,适宜贮存虫期有所不同,4℃下为幼虫期和蛹期,7℃下为卵期和蛹期,在这些虫期和贮存温度条件组合下羽化出峰率和单卵出蜂数相对于其他虫期受冷贮的不利影响较小。从对羽化出蜂率的影响来看,于卵期7℃下冷贮为最适宜;从对单卵出蜂数的影响来看,于蛹期在4℃和7℃冷贮为适宜。  相似文献   
768.
分离和鉴定二化螟Chilo suppresalis幼虫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BMV)中Cry1A毒素的受体蛋白,对于阐明Cry1A毒素作用机理和二化螟抗性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Cry1A毒素对二化螟杀虫活性及Cry1Ac与二化螟中肠受体的配基结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Cry1Ab对二化螟室内品系(CN)的毒力高于Cry1Ac,而Cry1Ac高于Cry1Aa。配基结合分析表明二化螟CN品系幼虫中肠BBMV中有6个Cry1Ac结合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0,70,90,120,160和180 kDa), 其中180,160和90 kDa结合蛋白的条带颜色明显深于其他结合蛋白的条带,表明这3个受体蛋白具有较高的结合浓度。同源竞争结合研究表明,180和90 kDa结合蛋白为Cry1Ac的低亲合性结合蛋白,其他4个为高亲合性结合蛋白。为了研究Cry1Ac和Cry1Ab受体结合部位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异源竞争结合研究。Cry1Ab可以与Cry1Ac所有的6个结合蛋白进行竞争性结合,与180,120,70和50 kDa结合蛋白具有高亲合性,而与160和90 kDa结合蛋白具有低亲合性。结果显示,Cry1Ac与Cry1Ab在二化螟幼虫中肠BBMV上拥有多个共享的结合位点,但对每个结合位点的亲合性有差异。基于毒素结合部位的相似性,Cry1Ac和Cry1Ab不宜同时用于转基因Bt水稻来控制二化螟。  相似文献   
769.
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天生 《昆虫知识》2000,37(2):122-128
松毛虫Dendrolimusspp.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历史性的松树害虫。我国共有27种松毛虫,其中6种危害较严重,马尾松毛虫列为第一位。松树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总面积约为3.3-4千万hm2。松树不仅广泛用于民用和工业建材,而且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有着重大生态效益。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与人口的增加,天然林面积锐减,人工林面积增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以致松毛虫发生面积逐渐增大。据近年来统计,松毛虫发生面积平均约2.7万hmz。建国以来,在松毛虫生物学、生态学研究以及防治手段与综合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关松毛虫种…  相似文献   
770.
方丽  张守富 《昆虫知识》2000,37(5):294-295
在自然界里鸟类是控制林木害虫发生与蔓延的重要天敌 ,保护利用鸟类防治虫害是一项经济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实践证明 ,鸟类的种群数量与自然环境的优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在北方地区 ,各种食虫鸟类多选择松、竹等常绿林为栖息活动的场所 ,因而起到控制松林害虫的作用。为了探讨竹林—鸟类—赤松毛虫 (Dendrolimusspectabilis)三者之间的关系 ,近几年作者分别在不同生境类型建立试验区 ,进行了调查分析 ,现将获得的资料整理初报如下。日照市位于鲁东南沿海地区 ,地处北温带南缘 ,水热条件良好 ,气候适宜 ,生物多样 ,十分有利于竹类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