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64篇
  8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方鼎  王育生   《广西植物》1983,(3):189-191
<正> 乔木,高15—17米,胸径21—30厘米,树皮灰褐色,粗糙;老枝暗紫褐色,疏生不甚明显的褐色细小皮孔,变无毛,幼枝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芽椭圆形或狭卵形,长3—5毫米,芽鳞阔卵形,疏被短柔毛或无毛,边具缘毛。叶互生,卵形,稀狭卵形,长5—10.5厘米,宽2.5—5厘米,顶端渐尖,稀短浙尖,基部微心形,稍偏斜,上面疏生长柔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绿色,密被短柔毛,中脉上面下凹,被开展的长柔毛,背面突起,基部密被其余疏被长柔毛,侧脉14—20对,脉间距离宽达6毫米,上面下凹,被短柔毛,背面突  相似文献   
732.
锯缘青蟹复眼的形态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的复眼做了电镜观察。扫描电镜下,半球形复眼的背面有一拇指状的无小眼区。透射电镜下,小眼为十足目短尾类特有的长六边形;复眼内小眼的感光系统包括了11个小网膜细胞(RCs),4个RCs位于感光部分的远端,7个RCs构成了感光系统的近端主体;上下两群细胞连接处清晰显示“4 7”且有局部交错的结构。这与三疣梭子蟹和罗氏沼虾溞状幼体的文献记述相似,而与蜘蛛蟹和中华绒螯蟹的“1 7”结构不同,可能与它们对视觉依赖程度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733.
凹宽蛾属Acria的模式种异凹宽蛾Acria emarginella(Donovan,1804)常有变异,对采自各地的标本进行了解剖和比较研究,给出了成虫和雌雄外生殖器及其经常变异部位的特征图,提供了该种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图。介绍了异凹宽蛾的生物学,通过定点饲养、观察研究,将已知寄主由6科7种增加到17科27种,其中11科20种寄主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34.
【目的】铁蛋白(Ferritin)在维持生物铁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铁蛋白基因,揭示其对点蜂缘蝽的生物学影响,为进一步探究铁蛋白功能以及点蜂缘蝽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鉴定点蜂缘蝽铁蛋白基因;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铁蛋白基因在不同龄期和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对点蜂缘蝽若虫分别注射铁蛋白基因dsRNA进行基因沉默。【结果】本研究鉴定到了3个点蜂缘蝽铁蛋白基因,分别是铁蛋白重链亚基(RpFer1)、铁蛋白轻链亚基(RpFer2)和体铁蛋白(Rpsoma-Fer)。3种铁蛋白基因在各个龄期均有表达,RpFer1和RpFer2的表达随昆虫蜕皮呈周期性变化,而Rpsoma-Fer的表达与昆虫蜕皮无明显相关性。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3种铁蛋白在肠道、肌肉以及表皮组织中表达较高,而在唾液腺、精巢、卵巢的表达较低。RNA干扰结果表明,抑制RpFer1和RpFer2会导致点蜂缘蝽若虫蜕皮受阻,进而表现出高致死率,但抑制Rpsoma-Fer没有出现明显的表型变化。【结论】铁蛋白RpFer1和RpFer2在点蜂缘蝽的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可能在蜕皮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未来可以将其作为RNA干扰技术防治点蜂缘蝽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735.
陕南早寒武世早期磷酸盐化Punctatus发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陕南宁强宽川铺地区早寒武世早期灯影组宽川铺段地层中发现了数十枚呈三维立体精美保存的磷酸盐化Punctatus动物化石,包括花冠状口部,5辐射锥体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化石标本和2枚罕见的完整Punctatus化石.研究表明,这些胚胎标本中的部分类型与Punctatus有关,通过对这些Punctatus及与Punctatus有关的胚胎化石认真观察,对Punctatus的生长方式和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两极生长发育模式.腔肠动物的出现标志着真后生动物的开始,所以腔肠动物一直在生物起源与演化研究方面占据显要地位,上述研究为"化石胚胎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增添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736.
对中国宽漠甲属Sternoplax Frivaldszky进行了分类整理,共计4亚属10种,含2新种:双脊宽漠甲Sternoplax bicarinata sp.nov.和隆脊宽漠甲Sternoplax lineola sp.nov.;给出中国已知种检索表及其名录,绘制了新种的形态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737.
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金小蜂科脊柄金小蜂属AsaphesWalker ,共记述 6种 ,其中包括 4新种 :脐刻脊柄金小蜂Asaphesumbilicalissp .nov .,大眼脊柄金小蜂Asaphesoculisp .nov .,长梗脊柄金小蜂Asaphessici formissp .nov .和小索脊柄金小蜂Asaphesglobularissp .nov .。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脐刻脊柄金小蜂Asaphesumbilicalissp .nov .:正模 :♀ ,吉林延吉 ,196 2 VI 2 0 ,陈泰鲁采。本种与本属其它种区别 :胸部被粗糙的网状刻点 ,且具脐状刻点 ;后足基节背面光滑无毛 ;前翅后缘脉为缘脉的 2倍 ;触角位于复眼下缘连线上方 ,第 2环节亚方形且具感觉毛。大眼脊柄金小蜂Asaphesoculisp .nov .:正模 :♀ ,云南丽江丽地坪 ,340 0m ;1984 VIII 14,李畅方采。本种与蚜茧蜂脊柄金小蜂A .vulgarisWalker区别在于 :梗节长为宽的 2 .33倍 ;前翅被密毛 ,无透明斑。长梗脊柄金小蜂Asaphessiciformissp .nov .:正模 :♀ ,云南小中甸 ,380 0m ,1984 VIII 1,李畅方采。本种与大眼脊柄金小蜂Aaphesoculisp .nov的区别为 :梗节与鞭节长之和与头宽相当 ;头背面观宽为长的1.8倍 ,上颊后缘无被毛 ;颚眼距为复眼高的 1/ 2。小索脊柄金小蜂Asaphesglobularissp .nov .:正模 :♀ ,西藏曲松 ,4 10 0m  相似文献   
738.
T4病毒科一个新成员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松毛虫中分离一种球状二十面体病毒粒子.病毒直径为44nm.通过低温冷冻电镜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该病毒衣壳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病毒颗粒具双层结构,衣壳由240个亚基组成,分布于T=4的二十面体上.病毒核酸地衣酚反应呈阳性,联苯胺反应呈阴性结果.而紫外吸收实验则呈明显的单链特征,辅以酶消化实验的结果,证实该病毒为单链RNA病毒.琼脂糖电泳显示该病毒RNA分子大小约为5.2kb.SDS-聚丙烯酰胺电泳表明该病毒结构蛋白有一条大小约为52kD主带和一条弱带(39kD).本病毒是T4病毒科的一名新成员,这是我国首次报告的T4病毒科的病毒.  相似文献   
739.
中华水韭叶舌和缘膜的发生及其发育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以人工培养的中华水韭幼苗的最初几枚叶至成熟植株的叶为实验材料,连续解剖观察其叶舌和缘膜的发生、发育进程,并分析其发育进程与孢子囊和叶片的关系.结果显示:(1)中华水韭叶舌与叶片在其个体发育早期来自于同一原基,但叶舌最初的发育速度快于叶片.(2)中华水韭的苗龄达到15枚叶时开始有孢子囊发生,此时的叶舌下方有明显的缘膜结构.(3)当中华水韭的孢子体达到30枚叶片以上时,早期产生于植株外围的孢子囊已经发育成熟,可以清楚地区分出大、小孢子囊,其中在已经成熟的大孢子叶上,叶舌相对于孢子囊的长度变短,下唇萎缩,缘膜消失;成熟小孢子叶的叶舌比大孢子叶的叶舌长,上翻程度大,下唇萎缩程度不如大孢子叶明显,缘膜也退化消失.研究认为,缘膜是水韭系统发育早期的普遍结构,而演化后期一些地区的缘膜则显著退化甚至消失;对于系统发育初期的中华水韭,其叶舌与叶片的差异并不像现代水韭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740.
周斌  周国英  杨权  董文统  李小敏  周莎  何苑皞 《昆虫学报》2015,58(11):1253-1261
【目的】棕斑澳黄毒蛾Orvasca subnotata Walker是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人工林中新发现的一种食叶害虫,其生物学特性描述和龄期判定是虫害预测预报与林间防治的重要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定期林间采样的方法,对棕斑澳黄毒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进行调查; 并通过测量头宽、前胸毛瘤宽和体长3项分龄指标,测定棕斑澳黄毒蛾幼虫的龄期。【结果】本文报道了棕斑澳黄毒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研究结果表明,棕斑澳黄毒蛾幼虫随龄期增长,前胸逐渐变黑,腹部背线和翻缩腺颜色逐渐加深,特征逐渐变得明显。通过频次分析统计,测得棕斑澳黄毒蛾幼虫龄数为5龄。头宽和前胸毛瘤宽可作为分龄指标,头宽优于前胸毛瘤宽,且前胸毛瘤宽与头宽呈直线关系(y=0.994x-0.114,R=0.999)。体长经统计检验,符合Dyar氏法则,但区域重叠明显,不宜作为分龄指标。【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棕斑澳黄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幼虫虫龄,可为林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