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0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3548篇
  1457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537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479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641篇
  2001年   504篇
  2000年   530篇
  1999年   445篇
  1998年   421篇
  1997年   527篇
  1996年   438篇
  1995年   545篇
  1994年   502篇
  1993年   478篇
  1992年   508篇
  1991年   463篇
  1990年   419篇
  1989年   416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103篇
  1985年   140篇
  1984年   111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目的 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生物梅里埃IST2试剂盒,对887例宫颈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887例标本中检出Uu阳性401例(45.2%),Mh阳性4例(0.5%),Uu+Mh阳性137例(15.4%),共检出542例(61.1%).药敏结果表明,Uu与Mh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较为敏感,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结论 女性泌尿生殖道Uu和Mh感染率很高,主要以Uu为主,Uu和Mh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其中以环丙沙星为最高,单纯Uu、Mh和Uu+ Mh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治疗支原体感染首选交沙霉素、四环素.  相似文献   
152.
德日进和罗学宾于1945年报道了山西榆社盆地发现的4件大后猫(Metailurus major)化石,但没有注明具体产地和层位。本文通过查询这些标本的原始资料,最终确定其产自榆社盆地晚上新世麻则沟组中部地层。其与前人报道的大多数晚中新世的Metailurus化石在时间上存在较大的间隔,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时代最晚的Metailurus化石之一。对这些标本的再研究表明,这些材料与M.major的正模及其他归入标本有较大的差别,应为一新种,将之命名为Metailurus ultimus。该种以体型大而粗壮,头骨在颧弓处特别宽、前半部形成一短宽的等边三角形,下颌水平支厚实、与颊齿列一起呈弧形向外明显凸出,上、下犬齿前后嵴上有明显的横向沟纹,P3相对较长、前附尖明显,P4前附尖和原尖都较大,p3前附尖小但明显,m1跟座非常退化至接近于无等特征区别于其他已知各种。  相似文献   
153.
在本文中描述了乌头属和翠雀属各一新种和一新亚种,唐松草属一新种,侧金盏花属一新亚种,以及毛茛属五新种,首次报道了圆叶唐松草在中国西藏南部的分布,在对叶、雄蕊和心皮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之后认为,这种植物与特产云南的糙叶唐松草有一定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4.
香柱菌属Epichloë内生真菌存在于宿主植物地上部组织,不仅能提高宿主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逆境的抗性,而且能对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产生影响。该研究以染内生菌(endophyte-infected,EI)和不染菌(endophyte-free,EF)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为实验材料,探究内生真菌和不同水平盐碱胁迫处理对宿主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和盐碱胁迫处理对苇状羊茅根系AMF多样性影响存在交互作用。EF苇状羊茅根系AMF多样性随盐碱胁迫处理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内生真菌的存在缓解了这一效应,在200和400 mmol/L盐碱胁迫处理下,内生真菌感染增加了苇状羊茅根系AMF多样性;此外,内生真菌感染改变了苇状羊茅根系AMF群落组成,降低了优势属Funneliformis相对多度,增加了ClaroideoglomusGlomus和unclassified AMF相对多度。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内生真菌通过间接增加土壤总磷浓度对苇状羊茅根系AMF多样性产生影响。本研究为筛选盐碱污染区生态修复的植物-微生物共生体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5.
中国蜘蛛抱蛋属植物的分类和植物地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蜘蛛抱蛋属植物主要产于亚洲东部,中国的广西是其现代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通过对从其 分类和植物地理方面的研究和修订,确认此属中国产有47种,其中45种为中国所特有,4个种为新种。文中列有中国产全部种的分种检索表和全部标本引证。  相似文献   
156.
4种红豆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标记研究了分属于4种红豆杉属(Taxus Linn.)植物的68个单株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UPGMA方法分析68个单株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2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0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8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9.1%;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9.1条带.南方红豆杉[T.wallichiana var.mairei (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种内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和观察等位基因数均最高;欧洲红豆杉(T.baccata Linn.)种内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s信息指数均最高;须弥红豆杉(T.wallichiana Zucc.)种内的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低.供试4种植物的种内遗传多样度、种间遗传多样度、基因流和种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1745、0.358 6、0.401 7和0.554 5,表明55.4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间.南方红豆杉和须弥红豆杉遗传距离最近;曼地亚红豆杉(Taxus×media Rehd.)和须弥红豆杉的遗传距离最远.通过聚类分析可将68个单株分为3组,欧洲红豆杉的18个单株和曼地亚红豆杉的18个单株分别各自聚为1组;须弥红豆杉的16个单株和南方红豆杉的16个单株聚为1组,其中须弥红豆杉的16个单株和南方红豆杉的16个单株又各自聚为1个亚组,且南方红豆杉的雌、雄单株也分别聚在同一分支上,表明须弥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遗传关系较近,而欧洲红豆杉与其他3种植物的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57.
眼斑拟石首鱼虹彩病毒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珠海市每年6—10月池塘养殖的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 socellatus)暴发不明原因疾病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症状观察、病原分离鉴定、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解剖病鱼可见鳃丝贫血、脾脏和肾脏肿大、出血,通过镜检未检测到大量的寄生虫;从发病鱼的肝、脾、肾脏和肠中未分离到致病菌;在病鱼肝、脾和肾组织病理切片中观察到有大量肿大细胞;通过使用OIE 推荐的虹彩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出570 bp左右的目的片段,MCP基因序列比对显示扩增获得的基因序列与真鲷虹彩病毒(RSIV)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2%。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导致眼斑拟石首鱼发病死亡的原因是感染了细胞肿大属虹彩病毒而引起的虹彩病毒病。  相似文献   
158.
黑龙江晚白垩世植物区系及东亚、北美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文记载了黑龙江嘉荫县乌云组所产植物化石,计有53种,隶属39属、28科。其中蕨 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38种(包括单子叶植物1种),10个种为新种。 乌云组植物化石的区系及植被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植物区系成分中,大多是亚热带至暖温 带分子,具少数温带成分,由此组成的群落有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共同组 成暖性针阔叶混交林,指示当时气候温暖潮湿,大约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点。再从 植物化石叶子外貌特征来分析,其中全缘叶占40%; 叶的体积以中型的占大多数,大型和小型 的均少数; 脉序以具掌状脉的占多数。这些特征说明,沉积时期亦为温暖潮湿的气候。 晚白垩世在东亚出观的35属化石中,其中27属和北美共有,约占总属数的77%,这种区 系组成的相似程度,表明其区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入第三 纪或向更晚发展的进程中而逐渐减弱。主要由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使欧亚、北美在第三纪 初完全分离,此后这两块大陆隔离发展,植物区系的相同分子逐渐减少,以至现在生存植物中 的相同属仅占总数的4.1%,其中草本植物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晚白垩纪所产植物化石及同时代南方所产化石,大致可把晚白垩世的 植物区(带)划分为三个:(1)暖温带至亚热带植物区,主要代表植物是Metasequoia,Trochoden- droides,Platanus,Ampelopsis,Protophyllum,Pterospermites,Menispermites; (2)亚热带至热 带植物区,植物有Brachyphyllum,Cinnamomum,Nectandra和棕榈科植物; (3)亚热带或干 旱植物区,兼有南北过渡的植物或呈干旱性的植物。 乌云组植物大化石共有33属,和东亚,北美同时代植物群对比,出现不少相同属种,其中 15个属种出现在苏联晚白垩世的察加扬组及东锡霍特阿林,11个属种出现在日本晚白垩世 的Kuji地区,若与加拿大晚白垩世植物群比较,有11个相同属种; 与阿拉斯加晚白垩世植物 对比,则有12个相同属种; 若与乌云组同属一区的太平林场组比较,相同属种更多。再从孢粉 组合成分看,和本区松辽盆地明水组相同的属有15个,并具有少数晚白垩世代表性的花粉如 鹰粉、沃氏粉和山龙眼粉,表明乌云组的时代和明水组接近。同时在乌云组大化石中绝灭类型约占70%,证实该植物群的古老性。其时代属于马斯特里赫特期至达宁期而不是古新世。  相似文献   
159.
中国杜鹃花属植物志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0.
兰属、兜兰属、石斛属植物叶片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兰科植物的兰属、兜兰属及石斛属16个种折叶片及其横断面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兰属各种叶片上表皮细胞均为矩形,上表皮细胞表面具小乳突或不明显突起。石斛属及兜兰属的各个种上下表皮细胞均为多边形,但石斛属表皮细胞表面无坦无纹饰,而兜兰属花叶类上表皮细胞表面明显呈乳突状,绿叶类呈龟背状隆起。兰属及石斛属叶片叶肉组织没有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的分化,而兜兰属的绿叶类叶肉不分化;花叶类叶肉有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