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1篇 |
免费 | 62篇 |
国内免费 | 488篇 |
专业分类
14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103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始鼠科(Eomyidae)是一类已绝灭的小型的鼠类,在古近纪和新近纪时广布全北区,以北美(中始新世—晚中新世)和欧洲(早渐新世—晚上新世)发现的化石较丰富。过去在亚洲发现的始鼠化石极少。亚洲的第一个始鼠化石是1982年才发现的(郑绍华等,1982)。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亚洲陆续发现了一些始鼠化石,表明从中始新世到上新世时在亚洲已有始鼠生存过(Wang and Emry,1990;Qiu,1994,1996;Tomidaand Setoguchi,1994;Emry et 相似文献
32.
应用AmpFLSTR~Y-filer~(TM)PCR Amplification Kit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ABI公司),对曲阜地区11 18名孔姓男性个体血样DNA进行PCR,扩增,统计分析17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17个基因座除DYS385a/b基因座检出51个单倍型外,其余基因座上分别检出4~11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009~0.8265之间。由17个基因座组成的YH单倍型系统共检出206种单倍型。根据Y-STR单倍型推断了Y-SNP单倍群,发现曲阜孔姓有3种高频单倍群:C3、Q1a1和O3,前两者有着明显的单祖先扩散结构,最可能是孔子类型。本实验通过对曲阜地区孔姓人群群体17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的调查,记录、保存孔姓人群遗传学数据。 相似文献
33.
目的:调查白内障的手术情况并评估其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黑龙江省南部农村人口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抽样单位,两组人员通过预实验统一标准后对年龄(?)50岁共5058人(受检率91%)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先后在其中的两个抽样单位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高年龄组、女性和低教育程度者的白内障患病率较高。在所有调查的68只白内障手术眼,最佳矫正视力(?)20/60的占51.5%(35/68)。结论:白内障是50及50岁以上农村人口的主要致盲眼病,迫切需要提高手术质量是关键,特别是高龄和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34.
地胆系鞘翅目芫菁科地胆属昆虫,它的幼虫是蜜蜂体外寄生虫,蜜蜂受地胆幼虫寄生为害,被称为“地胆病”。虽然不常发生,但是有时对养蜂业的局部危害也很严重。在我国,地胆病很少见。自1991年在宁夏固原县首次发现以来,新疆、安徽部分地区也相继发生。 相似文献
35.
利用甘肃省岷县农业气象观测站1987--2004年的观测资料,探讨了气候变暖对高寒阴湿雨养农业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8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呈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并且变暖的幅度和速率远远大于全国近50年的平均值,春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表现在生长期缩短、产量增加;春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温度升高对各发育阶段的影响不完全一致,各阶段变暖对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开花.乳熟期的温度增加和产量的相关性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出苗-拔节期、开花.成熟期的温度增加以及拔节-孕穗期的温度降低,是引起每穗籽粒数增加而不孕小穗率减少,最终导致产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春小麦生长期间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生长期缩短约9.2d,产量增加约26.2%;预计随着未来气候进一步变暖该地区的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将会继续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6.
施肥对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季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7-2008年,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施N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落叶松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两年平均值分别比水曲柳林地低13.8%和18.3%,但两种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规律:5月最低,9月最高;表层(0~1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数量均高于亚表层(10~20 cm)土壤.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季节变化格局与生物量不同.施肥降低了两种林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其中,落叶松林地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分别降低了24%和63%,水曲柳分别降低了51%和68%.说明施N肥限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37.
中国林蛙变态蝌蚪对pH、盐度和碱度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水温16~18℃的野外条件下,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水环境中pH、盐度和碱度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变态蝌蚪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林蛙变态蝌蚪对pH的适应范围为4.3~9.7,最低耐受限3.6,最高耐受限10.7;对盐度的最高耐受限为9.98g·L^-1,适应盐度上限7.14g·L^-1,安全盐度上限1.70g·L^-1;对碱度的最高耐受限为19.96mmol·L^-1,适应碱度上限8.76mmol·L^-1。安全碱度上限2.41mmol·L^-1.野外变态蝌蚪饲养池水体pH应控制在6.5~8.5,盐度控制在2.0g·L^-1以下,碱度不超过4.0mmol·L^-1.中国林蛙变态蝌蚪是一种狭酸碱、低耐盐、低耐碱生物。 相似文献
38.
39.
40.
在渤海海域渤中34-A地区东营组二段下部,发现了以渤海地方属种具棘绍曾介Shaozengia echinata、腹瘤绍曾介S.ventrinodosa、鼓包绍曾介S.gibbosa等为主的大量介形类化石,指示沉积水体环境为淡水-微咸水的滨湖-浅湖;在沙河街组一段上部发现了指示沙河街组一段上亚段存在的李家广北介Guangbeinia lijiaensis亚组合,亚组合发育有椭圆西营介Xiyingia elliptica、高西营介X.alta等大个体、高梯形的介形类,反映当时浅湖-半深湖的沉积环境。通过东营组二段下部与沙河街组一段上部两个介形类发育段的追踪,重新厘定了研究区东营组的地层界面,并确定了沙河街组一段的连续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