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53篇
  145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提高对肺曲霉病的认识。方法对诊断为肺曲霉病的18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的肺曲霉病患者伴有基础疾病;有临床症状者占89%;胸部影像表现为:以右肺为主,多见于上叶,且多分布于外周;大叶性肺炎型占17%,肺曲霉球型占50%,结节或肿块型占33%,支气管肺炎型占6%,双肺弥漫病变型占22%,且有22%合并胸腔积液;组织病理学发现呈约45°分支和有隔膜的曲霉菌丝;50%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术后应用抗真菌药物,50%患者仅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89%的患者治愈或好转,11%死亡。结论肺曲霉病患者多有基础疾病;部分类型有典型影像学改变;诊断需结合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和胸部影像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主要是药物,部分可手术。  相似文献   
62.
稻绿核菌(稻曲病菌)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对不同情况下稻曲病菌的分离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早期稻曲球上的绝大多数新鲜的厚垣孢子具有萌发能力,及时进行分离培养是病原菌成功分离的关键。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厚垣孢子萌发能力急剧下降;消毒处理可杀死大部分的厚垣孢子。菌核可长期保存并保持极高的萌发生长能力,是稻曲病菌分离最为理想的材料。稻曲球中部的致密菌丝组织分离难度较大,只能作为稻曲病菌分离的一种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2例治疗中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例)和对照组(n=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调整、消化道解痉药和止泻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外其余处理同观察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分别失访2例和4例,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较对照组的75.68%更佳(χ2=3.95,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IBS-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较快并能持久缓解其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其升高血清VIP水平,降低血清SP水平,纠正血清脑肠肽水平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4.
从阿片与抗阿片这一对矛盾中研究针刺镇痛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济生 《生命科学》1992,4(3):13-16
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都希望能从自己祖国的科学遗产中发掘出一些精华以贡献于人类,我和我的同事们也不例外。针灸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瑰宝。50年代末期医学界试图把几千年来针灸止痛的临床经验转用于现代外科学,借以预防或减轻外科手术引起的疼痛,称之谓“针刺麻醉”。在某些小手术(如扁桃腺摘除,拔牙)上取得成功后,六、七十年代曾把这一方法推广应用到几乎每一种外科手术。经过20—30年的实践逐渐认识到:①针刺有一定的镇痛或防痛的效果,这是确定无疑的事实;②单独应用针刺还不足以完全消除大手术引起的强烈疼痛,  相似文献   
65.
郑巍 《蛇志》2007,19(2):111-113
目的评价彩色双功能超声在检查创伤性肢体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高频线阵探头对16例(17个)肢体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检查,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肢体假性动脉瘤首先经超声检查诊断,所有病例假性动脉瘤体内均有红蓝相间的“来和去”特征性彩色血流图像,6例行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与超声诊断完全相符。诊断符合率为100%。11例手术切除,其中10例与超声检查结果相符,1例合并桡动脉漏超声未能检出。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创伤性肢体假性动脉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6.
将稻穗置不同种类、浓度的酸溶液中浸泡后,观察其对颖花开放及颖花活性的影响,发现0.5%~10%的甲酸、乙酸和丙酸均能显著地诱导水稻开颖。当甲酸浓度在0.5%-1.5%、乙酸和丙酸浓度在0.5%-2%的范围内对颖花无不良影响。硝酸、盐酸和硫酸等在一定的浓度下能诱导开颖,但同时又对颖花产生伤害。另外,水杨酸、苹果酸等在适宜的浓度下也能诱导水稻开颖。酸可以促使浆片细胞壁的松弛,加快浆片吸水膨胀。酸诱导开颖的时间约为30s,作用部位为浆片;酸的诱导效应可被呼吸抑制剂NaN3所抑制。  相似文献   
67.
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研究阿加曲班对大鼠不同时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和阿加曲班给药组(Argatroban),其中Argatroban组分为4组:Argatroban+30 min组、Argatroban+1 h组、Argatroban+3 h组和Argatroban+7 h组,Sham组和Model组40只,其余各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术中输注Argatroban,剂量为0.3μg·kg^-1·min^-1,完成手术前5 min停止输注。手术完成后,Sham组和Model组分别于术后30 min、1 h、3 h和7 h处死10只取样;Argatroban给药组5个时间点处死取样。检测大鼠血浆血细胞数量,并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es,PLA)表达水平,观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计数变化,ELISA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TA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含量(HGB)和中性粒细胞(GR)数都显著升高(p<0.05),且与给药组没有统计学差异。Sham组、Model组和Argatroban给药组的骨髓有核细胞数也没有统计学差异。与Sham组相比,Model组PLA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Argatroban+30 min组PLA表达水平却低于Sham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Argatroban+1 h组高于Sham组和Argatroban+30 min组(p<0.05),Argatroban+3 h组和Argatroban+7 h组高于Argatroban+1 h组低于Sham组。术后各组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Sham组(p<0.05),Argatroban各组的血小板计数要低于Model组(p<0.05),并在30 min时达到最低,30 min以后血小板升高,但是1 h以后血小板不再升高,趋于稳定。Argatroban各组PT和APTT虽略有降低,但是与Sham组和Model组并没有统计学差异。造模后各组TAT、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Argatroban各组TA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Argatroban+30 min组水平最低。MCAO模型大鼠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凝血功能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血小板活化增强,阿加曲班可对此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戊吡虫胍是将新烟碱类和缩氨脲类杀虫剂杀虫活性部分重新组合的新型杀虫剂。但对于该类杀虫剂究竟如何影响离子通道,通道门控特性和功能是如何变化目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明确该杀虫剂是否影响电压门控钙通道和钾通道的门控过程,探究其是否为该杀虫剂的潜在作用靶标。【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戊吡虫胍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中枢神经细胞电压门控Ca~(2+)通道和K~+通道的影响。【结果】戊吡虫胍作用后Ⅰ-Ⅴ曲线和激活曲线均向超极化方向移动10-15 mV,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稳态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约5 mV,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压门控Ca~(2+)通道峰值电流(I_(peak))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浓度增大I_(peak)降低有减小的趋势。此外,1μmol·L~(-1)戊吡虫胍作用后钙离子的窗口电流(I_w)面积增加幅度较10μmol·L~(-1)和100μmol·L~(-1)大,为93.20%。提示在一定的测试电压下,该药物作用后处于激活状态的Ca~(2+)通道数目增多。另外,其作用后电压门控钾通道I_(peak)降低。随着浓度增大I_(peak)降低有减小的趋势。同时Ⅰ-Ⅴ曲线下移,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约8 mV,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戊吡虫胍作用后K~+通道在较高电位下才能激活。【结论】戊吡虫胍能够有效抑制Ca~(2+)通道和K~+通道I_(peak),并使通道的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发生移动,影响Ca~(2+)通道和K~+通道的门控特性。表明棉铃虫中枢神经细胞上的电压门控Ca~(2+)通道和K~+通道是戊吡虫胍的潜在作用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69.
植物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对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目前已成为植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来植物PCD研究的某些进展,包括植物PCD的特征,植物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以及与环境互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PCD及其证据,植物PCD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等等。对植物PCD研究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可能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保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机制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维生素E和熊去氧胆酸等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连用6周。记录并判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内毒素、降钙素原(PCT)和D-乳酸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ALT、AST和GGT水平较治疗前均不同幅度下降(P0.05或P0.01),且对照组下降幅度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血清内毒素、IL-6和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且对照组下降幅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能下调血清肝功能、内毒素、PCT和D-乳酸等指标,降低肠黏膜渗透性,增强肠黏膜上皮的修复能力,保护其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