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形成层是已经分化成熟了的薄壁细胞,经过生理上和形态上的变化,重新恢复分裂机能的次生分生组织。根和茎的不断加粗靠的就是各种形成层的活动。形成层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和额外形成层。它们的发生来源和生理功能是不尽相同的。维管形成层  相似文献   
42.
喜树原形成层到形成层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了枣树茎中原形成层到形成层的转化过程。距茎端0.5mm处,节间开始伸长之前,横切面上4—5个原形成束及束间的分生组织组成原形成层环。径向切面观,原形成层环呈现出较均一的结构。随着节间开始伸长,由于原形成层细胞发生假横向分裂,出现了长短两类细胞,长细胞多数端壁倾斜,短细胞多数端壁平截。以后,长细胞发育为纺缍状原始细胞,短细胞发育为射线原始细胞,部分射线原始细胞可以伸长井侵入生长而转化为纺缍状原始细胞。在节间伸长将停止时,此种转化基本完成。喜树为非叠生形成层,纺缍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都有多核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43.
适于研究形成层活动的不脱蜡苏木精—番红染色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一种适用于研究形成层浩大活动的石蜡切片法,材料用加甘油的FAA固定液固定,用代氏或哈氏苏木精番红对不胶蜡的切片同时染色、同样条件下分色,脱蜡后直接封片。此法快速有效,所制切片的重量不亚于、甚至更铖于常规染色法,制片可以长期保存而不退色.  相似文献   
44.
构树形成层活动周期中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工酶分析表明:在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形成层活动周期中, 形成层区域和木质部中过氧化物酶酶带变化最大,参与IAA 浓度调节的酶带在晚材形成前出现,当其它生长停止、韧皮部仍在分化时又消失,完全休眠后, 所有酶带又都出现。在周皮、形成层区域和木质部中,酯酶同工酶酶带变化明显与形成层活动有关,有些酶带只在木栓细胞和/或木质部细胞分化时出现  相似文献   
45.
Peroxidases are known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 wound healing. Biochemical analysisand 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assess changes and distribution of peroxidases inthe recovering bark after girdling in Eucommia ulmoides Oliv. Between 4 and 21 days after girdling (DAG),peroxidases activity in the girdled tre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30-40 times over that in ungirdled trees.During the whole bark recovery process (from 0 to 63 DAG), the peroxidase signal was not found in thetissue regions subjected to intense cell division activity (regenerating cambial zone and phellogen). However,high peroxidase activity was detected in the callus, cortex-like, mature phloem and xylem. Interestingly, itwas shown that, in maturing xylem and phloem cells, there was respectively an inward and outwardperoxidase activity gradi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mbium zone. An isoelectric-focusing electrophoresis ofthe extracted protein displayed two isozyme bands of peroxidase: POD Ⅰ and POD Ⅱ. POD Ⅰ was onlydetected in the xylem fraction and could play a role in xylem differentiation. POD Ⅱ was only identified inthe recovering bark portion and could be more engaged in bark regeneration process. A relationshipbetween IAA and peroxidase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6.
构树形成层活动中内源IAA的变化及其结合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Vent.)形成层活动周期中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形成层区域的内源IAA浓度的变化,并用自行发展的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测定了由此处生活细胞制得的原生质体中IAA结合蛋白的分布。结果表明,形成层旺盛形成未成熟木质部和未成熟韧皮部时期,内源IAA急剧增加,当这些细胞分化成熟时IAA浓度降低,并维持在一定范围内。IAA结合蛋白主要分布于质膜、胞质、核膜及核质中。  相似文献   
47.
对杜仲 (EucommiaulmoidesOliv .)一年生枝条休眠中的芽和维管形成层的结构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杜仲不同休眠期转化的生理生化机理。结果证实了杜仲树的休眠期包括 2个被动休眠期和一个生理休眠期。在生理休眠期 ,无论用外源IAA处理 ,还是给予适当的温度和光照 ,形成层都不能恢复活动。而且 ,雌株进入各个休眠阶段的时间都比雄株早。树皮中的蛋白质含量在第一被动休眠期间 (Q1)显著地逐步增高 (P <0 .0 1) ,进入生理休眠期 (R)后 ,急剧降低 ,但第二被动休眠期 (Q2 )开始后又显著升高 (P <0 .0 1)。杜仲雌雄株树皮中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但雄株发生变化的时间比雌株早。SDS_PAGE电泳结果表明 ,在Q1 R Q2的转变期出现一11.8kD的特异蛋白条带。此特异蛋白条带可能与形成层休眠期中各阶段的转变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8.
试论甘薯块根的生长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甘薯块根形式与膨大的生长机理,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刘玉佳  顾卓欣  王晓春 《生态学报》2017,37(8):2684-2693
2004年在带岭、孙吴、松岭和塔河构成的纬度梯度上分别选取幼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将其统一移栽到纬度较低的帽儿山地区,以模拟温度升高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在2013年生长季(6—9月)分别在4个纬度移栽原地和移栽地(帽儿山)的树木主干和小枝上取样,主干用微生长锥钻取样芯,小枝直接截取一段,主干和小枝的样品用石蜡切片法得到扩大细胞和成熟细胞的大小及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导致兴安落叶松主干扩大细胞大小和数量均增加,但是主干径向生长与温度升高不呈正比。生长季前期(6月),带岭小枝成熟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在8月晚材细胞数量偏少,表明其还在继续生长。生长季后期(8月),松岭兴安落叶松小枝扩大细胞平均大小为5μm,分化数为4个,而松岭移栽到帽儿山后扩大细胞平均大小为9.9μm,分化数为7个,增长了近1倍。松岭成熟细胞大小较其他两地偏大,可能与其水分状况有关。温度升高不能直接改变植物生长周期一类由基因控制的生理特性,但是对树木不同构件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小枝受到的影响要大于主干。当全球变暖尤其是伴随降水量减少时,将减少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包括管胞直径、数量和生长周期。通过纬度变化模拟气候变暖,深入分析不同构件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预测气候变化对兴安落叶松生长及分布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维管形成层是植物的次生分生组织,它的活动促进植物侧向生长。近年来,大量研究成果加深了对维管形成层的了解,但与顶端分生组织相比,对维管形成层还是知之甚少。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形成层的增殖与分化受多因素调控,包括长距离激素信号、短距离肽信号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除此之外,各种转录因子和microRNAs在维管形成层活动的调控过程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维管形成层发育及调控其增殖分化的新发现,并且对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