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过氧化物酶在植物的损伤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采用生物化学分析和组织定位技术,确定了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剥皮再生过程中形成层区域过氧化物酶的分布和活性变化.剥皮后第4天至第21天,剥皮植株过氧化物酶含量大幅度增加(与对照比,增加了30~40倍),在整个剥皮再生过程中(从第0天至第63天),过氧化物酶在细胞分裂活跃的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中分布较少.而在愈伤组织、类皮层、成熟韧皮部和成熟木质部中分布较多.过氧化物酶在形成层及其两侧呈梯度分布,形成层中最少,在两侧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中依次递增.其等电聚焦电泳显示两条酶带:POD Ⅰ和PODⅡ.前者只在木质部中分布,可能与木质部的分化有关;后者只在再生的组织中分布,可能与树皮再生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2.
玉米叶片原形成层细胞衰退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玉米(ZeamaysL.)叶片原形成层发育的不同阶段常出现细胞衰退的现象,其衰退方式可分为自溶型和凝缩型。自溶型衰退的特点是细胞发生一系列降解活动最后导致细胞自溶死亡。衰退早期的细胞出现明显的自体吞噬活动,伴随核糖体和细胞质电子密度下降。衰退最后阶段的细胞自溶导致所有原生质组分的解体和消失,其中细胞核和质膜是最后消失的组分。凝缩型衰退的起动则伴随细胞质密度的增大。随着衰退的进行,原生质组分以一定顺序逐步退化解体:首先是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接着是质体、细胞核和部分线粒体。但到衰退后期当细胞被挤压塌陷时仍有质膜、核糖体和线粒体存在。  相似文献   
23.
毛白杨维管形成层带细胞超微结构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次生木质部)是树木形成层细胞分化的产物,形成层的活动方式不仅影响木材的产量。而且影响木材的结构和性质。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生长在北京地区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枝条形成层带细胞一个完整活动周期的超微结构变化。在木质部母细胞完全恢复活动之前,形成层纺锤状原始细胞的分裂和韧皮部细胞的分化已经开始。枝条上芽的展开和幼叶的生长可能决定了形成层带细胞的这种活动方式。透射电镜观察更清楚地揭示了树木形成层细胞在活动初期的分化特点。活动期形成层细胞中的大液泡在进入休眠期后逐渐分成许多小液泡分散在细胞质中。随着液泡融合逐渐消失的深色蛋白类物质又重新充满了大部分液泡。油滴和淀粉颗粒的年变化情况同液泡中的蛋白类物质基本相似。无论在活动期还是休眠期,形成层纺锤形细胞的质膜上都发现有许多可能与物质运输有关的小泡状内折。由核膜,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及其分泌小泡组成的细胞内膜系统,在形成层活动周期的不同阶段,其形态和分布明显不同,尤其在形成层细胞的恢复活动及其衍生木质部细胞次生壁的沉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整个活动周期中,形成层纺锤形细胞的径向壁都比弦向壁厚。处在休眠期的形成层带细胞,其径向壁和弦向壁的差别则更明显。形成层恢复活动时,径向壁上特别是弦向壁相连的角隅处出现部分自溶现象。细胞壁特别是径向壁的变薄是形成层细胞恢复活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4.
构树形成层的活动周期及其淀粉贮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形成层活动周期中,每年7月末以后,未成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逐渐减少,成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急剧增多。8月初开始分化晚材。进入9月后木质部的形成逐渐停止,而一个半月以后才停止形成韧皮部。淀粉贮量的消长与形成层的活动周期有很强的相关关系。早春形成层恢复活动后,淀粉贮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尔后,形成层活动减慢,特别是木质部分化停止后,淀粉又开始积累。当韧皮部分化也停止后,淀粉又消失,直至翌年1月才重新积累,这似乎与两个休眠期的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25.
该研究通过基因克隆获得了水曲柳PHV基因,并命名为FmPHV。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水曲柳FmPHV基因编码区全长为2 112 bp,包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其编码了一个由70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中,为稳定亲水蛋白。保守域及同源分析表明,FmPHV与油橄榄、芝麻和烟草等物种的同源蛋白保守结构域同源性高达99%。在低温4℃条件下,使用50 mg·L-1吲哚丁酸(IBA)溶液对水曲柳树皮进行处理,获得了水曲柳形成层细胞,并进一步诱导获得形成层愈伤组织。对FmPHV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分析表明,FmPHV基因6月表达量最高,同时FmPHV能在芽中高表达,通过树皮获得的不同来源的愈伤组织相互比较可知,FmPHV在来源为形成层分生组织形成层愈伤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其他来源的愈伤组织中的表达。此外,对水曲柳幼苗瞬时过表达FmPHV基因,对其所在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FmPHV瞬时过表达后,生长素相关基因表达下降,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表达上升,有利于芽的分化。以上结果表明,揭示了水曲柳FmPHV在水曲柳植株生长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以及FmPHV过表达对芽再生通路各关键基因的调控情况,为研究水曲柳FmPHV调控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以及其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响应通路中发挥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模拟降水减少对帽儿山地区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佳  朱良军  苏金娟  王晓春 《生态学报》2015,35(13):4527-4537
以2004年在小兴安岭帽儿山地区栽植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经过100%减雨、50%减雨、冬季除雪和对照4种处理,在控雨的前期(6月)和后期(8月)用微生长锥取样利用石蜡切片方法测量扩大细胞的径向长度和数量。在10月末用生长锥取样,打磨后测量成熟管胞的径向长度和数量,进而分析降水减少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帽儿山地区,生长季温度与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显著正相关,降水在生长季后期为负相关。大树芯成熟管胞测定表明,3块样地综合而言,除雪组成熟管胞数量最多,其次是对照组,50%减雨组和100%减雨组成熟管胞数量最少;管胞径向长度在各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是,在3块样地中,成熟管胞数量和径向长度在相同处理间测定结果有差别,样地1的100%减雨组、50%减雨组、除雪组和对照组中成熟管胞数量随土壤湿度增加而增加,径向管胞长度差异不明显;样地2的除雪组中成熟管胞径向长度显著小于其他3个实验组,而50%减雨组、100%减雨组和对照组的成熟管胞径向长度和数量均差异不显著;样地3中4个实验组的成熟管胞数量均差异不显著,成熟管胞径向长度100%减雨组略小于其他3个实验组,这与样地3遮阴较大、土壤湿度较高有关。石蜡切片的形成层扩大细胞分析表明:在减雨处理的初期(6月份),样地3在扩大细胞的数量上,随着不同处理间土壤湿度的减小而减少。在减雨处理的后期(8月份),样地1扩大细胞的数量随着不同处理间土壤湿度的减小而减少。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减少会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微环境条件的差异,且不同时期降水减少的影响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7.
基于贺兰山地区98棵油松树轮样本的宽度数据、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以及土地覆被数据,采用VS-oscilloscope模型模拟的油松径向生长过程,研究植被冠层与树干形成层物候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林地冠层与油松形成层生长结束期(EOS)显著相关,且高于草地与形成层之间的相关.油松生长开始期(SOS)和EOS分别...  相似文献   
28.
采用Illumina HiSeqTM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泡桐维管形成层及木质部区组织转录组的109021918条clean reads(16.35 Gb)。将clean reads从头组装得到104432个单基因簇(Unigene),平均长度662 nt。将组装得到的Unigenes与公共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分别有40789(Nr:39.05%)、31675(NT:30.33%)、15539(COG:14.87%)、29168(GO:27.93%)、16316(KEGG:15.62%)、30499(SwissProt:29.20%)以及28828(Pfam:27.6%)个Unigenes获得功能注释。通过与GO数据库的比对分析,注释的29168个Unigenes归于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及分子功能三大类的55个功能组;15539条Unigenes注释到COG数据库,被分为25个类别中;基于KEGG数据库可将16316个Unigenes归于130个代谢途径。此外,在泡桐的维管形成层及木质部区转录组中共检测出16118个简单序列重复(SSR)位点。为进一步挖掘泡桐重要功能基因提供了大量数据。  相似文献   
29.
植物科学共有9个小题,1分×9=9分。1.下列哪个对双子叶植物伤害最大?( )a.去除中央的髓b.去除木栓层C.去除树皮d.去除木栓形成层  相似文献   
30.
植物科学共有9个小题,1分×9=9分。1.下列哪个对双子叶植物伤害最大?( )a.去除中央的髓b.去除木栓层C.去除树皮d.去除木栓形成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