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鹅掌楸属种间杂种与亲本花粉壁的超微结构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杂种鹅掌楸及其亲本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为材料,研究花粉形状及花粉壁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杂种与亲本间花粉壁超微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它们可作为种间及杂种与亲本的识别与区分的依据.从杂种鹅掌楸与双亲的花粉壁的纹饰的遗传关系来看,前者花粉壁表面皱疣状隆起的纹饰表明,北美鹅掌楸花粉壁纹饰特征在杂种鹅掌楸中得到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32.
埃塞俄比亚芥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幼胚培养方法重新获得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 A.Braun,2n=34)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O.E.Schulz,2n=24)的属间杂种仍为混倍体(2n=14~34),2n=34细胞的频率最高;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PMCs)表现正常的17个二价体配对和17:17的分离。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体细胞和PMCs中不含有整条的诸葛菜染色体,2n=34的体细胞和PMCs中包含了来自黑芥(B.nigra (L.)Koch,2n=16)的16条染色体。这些具有完全或部分埃塞俄比亚芥染色体组成的细胞,可能来源于以前提出的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中完全或部分亲本染色体组分开和染色体复制,并伴随诸葛菜染色体的消除。  相似文献   
33.
对小麦体细胞杂种F6株系Ⅰ-1-3和其亲本小麦济南177的幼苗在不同NaC1浓度处理6d时的生长量和Na^ 、K^ 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杂种的生长量明显高于亲本小麦。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杂种和亲本的叶、茎和根中Na^ 含量均增加,但杂种叶与茎的Na^ 含量显著低于亲本,而根的却高于亲本,这可能提示杂种根部液泡较亲本有较强的储Na^ 功能。受盐胁迫的杂种叶与茎中K^ 含量显著高于亲本,K^ /Na^ 比值高。杂种的Na^ 净积累速率也高于亲本。可见杂种比亲本小麦有更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34.
以台中65及其7个F1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水稻亚种间杂种F1裂药性及其与小穗育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的裂药性受花粉不育基因互作控制。不同杂合座位内等位花粉不育基因互作导致杂种F1花药不开裂的程度不同,S-b座位导致杂种F1部分花药不开裂;不同杂合座位问非等位花粉不育基因互作明显降低杂种F1的裂药程度;杂种F1中含杂合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数越多,其裂药指数越小,裂药程度越低,含三个杂合花粉不育基因座位的杂种F1裂药指数为2.27,35.3%的花药不开裂。杂种F1花药不开裂的原因随其所含的杂合花粉不育基因座位种类和数目不同而异。杂种F1裂药程度的下降显著减少落在其柱头上的花粉总数和萌发的花粉数。杂种F1裂药指数和结实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5.
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向小麦转移高冰草染色体小片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小麦与高冰草不对称体细胞杂种F5代株系Ⅱ-1-3和Ⅰ-1-9的染色体组成及异源染色体存在方式进行分析. 花粉母细胞观察统计发现两杂种中分别有84.69%和84.75%的细胞为20~21对二价体, 其中环状二价体分别占89.83%和89.57%, 表明两杂种的遗传组成基本稳定. RAPD分析证明两杂种含有双亲的DNA并发生了整合. GISH结果表明高冰草染色体以小片段的方式分布在杂种Ⅱ-1-3和Ⅰ-1-9的4~6个染色体上, 小片段位于小麦的近着丝粒位置及近端部. SSR分析结果表明高冰草DNA分布于两杂种株系的2A, 5B, 6B和2D染色体上, 与GISH分析的多位点小片段插入的结果相对应  相似文献   
36.
对异源四倍体柑桔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粗柠檬”及其亲本的花粉活力,花器官发育,花器官形态发生与共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阶段进行了观测和统计,结果发现:“哈姆林甜橙+粗柠檬”的花粉染色活力,萌发率,线花药中花粉粒数均居于其双亲之间,花器官发育及其形态发生具有双亲的特点,但小花粉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不正常四分体比率远远高于其双亲。以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粗柠檬”为花粉亲本,与二倍体单胚类型宜昌橙与华农本地早的有性后代杂交,获得了110棵有性后代植株,其中三倍体82棵,二倍体和其它倍性的植株28棵。  相似文献   
37.
小麦花培育种效率与从不同杂种世代取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小麦花培育种效率与不同杂种世代取材的研究表明,过去小麦花培育种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取F1代材料花药培养。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认为;用F1代材料进行花药培养育种的效率非常低,特别是在花培苗群体小的情况下,要获得新品种几乎是不可能的,根据实验结果以及理论分析,建议花培育种应结合常规的田间选择,取F2或F3代(特别是F3代)材料是进行花培,育种效果较好。并在此实验结果的指导下,从稍高世代取材,于5-7年的时间内选育出两个通过审定的花培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38.
小麦(Triticum asetivum L.)济南177的两种原生质体,一种来自快速生长的悬浮细胞,它们因长期继代而丧失分化能力,其染色体只有2n-24-28,另一种来自可以再生的愈伤组织,其原生质体不能持续分裂,它们中任一种与UV照射过的簇毛麦原生质体融合均不能再生植株,然而当它们混合在一起作为受体时,能够获得再生绿色植株,细胞核基因和胞质基因的分析证明这些绿色植株是杂种,以上事实说明这两种原生质体在融合时存在某些互补的关系,讨论了这种融合方式的可能作用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39.
对水稻BT型和WA型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相应保持系和恢复系以及杂种的mtD-NA用12个线粒探针进行了RFLP分析,结果如下:(1)BT型和WA型不育系的mtDNA在组织结构上存在差异;(2)不育系的mtDNA与其保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推测mtDNA与水稻的cms有关;(3)atp9探针检测到WA型不育系与F1之间的多态性,Frag36探针检测到BT型不育系与F1之间的多态性,Frag9探针检测到WA型和BT型不育系与其F1之间的多态性,证明核恢复基因影响mtDNA的结构;(4)对mtDNA的结构变异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0.
本文报道了利用原始爪哇稻资源与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培矮64S配制的27个籼爪交组合在长沙的农艺性状和杂种优势表现.从总体上来看,籼爪交组合与对照相比在每穗实粒数和理论产量上无显著差异,在其它性状上均有极显著的差异;籼爪交组合在秆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方面有正向对照优势,在播始历期、有效分蘖数、结实率、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上存在负向对照优势.从个体上来看,籼爪交组合理论产量对照优势>40%的比例为11.1%.实际产量对照优势>40%的机率为3.7%,说明爪哇稻资源在籼爪交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利用价值.本文还对爪哇稻资源在籼爪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