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47篇 |
免费 | 331篇 |
国内免费 | 2066篇 |
专业分类
86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167篇 |
2022年 | 187篇 |
2021年 | 231篇 |
2020年 | 188篇 |
2019年 | 162篇 |
2018年 | 146篇 |
2017年 | 183篇 |
2016年 | 166篇 |
2015年 | 207篇 |
2014年 | 403篇 |
2013年 | 279篇 |
2012年 | 431篇 |
2011年 | 433篇 |
2010年 | 330篇 |
2009年 | 385篇 |
2008年 | 507篇 |
2007年 | 376篇 |
2006年 | 381篇 |
2005年 | 404篇 |
2004年 | 365篇 |
2003年 | 369篇 |
2002年 | 356篇 |
2001年 | 276篇 |
2000年 | 233篇 |
1999年 | 214篇 |
1998年 | 159篇 |
1997年 | 127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103篇 |
1993年 | 83篇 |
1992年 | 86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4篇 |
1963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本研究旨在探讨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 S. Typhi)中非编码RNA617(non-coding RNA617,ncRNA617)的分子特性,并研究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ncRNA617的表达,通过cDNA 5’末端快速扩增技术(5’-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5’RACE)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o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3’RT-PCR)实验分析ncRNA617可能的转录起始位点和终止位点;构建ncRNA617缺陷菌株、回补菌株和过表达菌株等相关菌株,通过生物膜形成实验,观察ncRNA617对伤寒沙门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分析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ncRNA617和差异基因的结合区域,初步分析ncRNA617发挥调控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伤寒沙门菌确有ncRNA617的表达,长度约300 nt,其转录起始位点位于mig-14终止密码子下游967 nt处,终止位点位于t2681起始密码子上游 2 378~2 560 nt处。与野生对照菌株相比,ncRNA617缺陷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P<0.05),回补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恢复至野生菌株水平,过表达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有所下降(P<0.05)。qPCR结果表明,ncRNA617可负向调控多个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P<0.05)。经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发现,ncRNA617与差异基因有不同的结合区域。本研究结果提示,ncRNA617在伤寒沙门菌中存在,其长度约270~452 nt。ncRNA617可能通过靶向结合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下调基因表达,从而负向调控伤寒沙门菌生物膜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低氧胁迫和恢复对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黄优1号”肠道组织的影响, 研究运用酶活测定、HE染色、qRT-PCR、TUNEL检测及16S rRNA测序技术等方法, 分析低氧胁迫[(1.0±0.1) mg/L]和恢复下[(7.0±0.5) mg/L]该鱼肠道氧化应激指标、组织结构形态、细胞凋亡及微生物组成变化。结果显示: (1)在低氧胁迫下肠道中抗氧化酶活性(SOD、CAT、GSH-Px)、能量代谢酶活性(LDH)、丙二醛(MDA)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著升高, 恢复溶氧后氧化应激反应也比较剧烈。(2)低氧胁迫阶段, 肠道组织受损现象逐渐加剧, 杯状细胞肿胀、黏膜层被侵蚀, 恢复溶氧24h后, 缺氧引起的生理变化并未得到明显改善。(3)肠道组织细胞凋亡程度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而加剧, 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9和p53)的表达量显著升高, bcl-2基因的表达量则减少。(4)低氧胁迫阶段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降低, 低氧胁迫72h的处理组中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47.8%)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0.6%)的丰度最为优势, 恢复溶氧后肠道菌群数量有所增加; KEGG功能预测显示, 多数肠道微生物与代谢通路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解析低氧和恢复下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肠道组织内环境稳态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鬼伞类真菌涉及蘑菇科的鬼伞属Coprinus以及小脆柄菇科的小鬼伞属Coprinellus、拟鬼伞属Coprinopsis、近地伞属Parasola、刺毛鬼伞属Tulosesus和心孢鬼伞属Narcissea。基于标本研究和文献记载,确认我国该类真菌57种:小鬼伞属9种,刺毛鬼伞属10种,心孢鬼伞属3种,拟鬼伞属25种,近地伞属8种,鬼伞属2种。本文记载1个新组合——速亡型心孢鬼伞Narcissea ephemeroides,中国新记录种11个:黄鳞小鬼伞Coprinellus ellisii、甜味小鬼伞Coprinellus saccharinus、锐突拟鬼伞Coprinopsis acuminata、非洲雪白拟鬼伞Coprinopsis afronivea、美丽拟鬼伞Coprinopsis bellula、钟孢拟鬼伞Coprinopsis mitraespora、麻醉拟鬼伞Coprinopsis narcotica、厚壁拟鬼伞Coprinopsis pachyderma、近雪白拟鬼伞Coprinopsis pseudonivea、施罗特近地伞Parasola schroeteri和刺毛近地伞Parasola setulosa。编制了中国鬼伞类真菌分种检索表,对新组合和中国新记录种进行形态学描述,并提供线条图。结合ITS和LSU序列片段,采用了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法建立系统发育树,反映各类群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4.
105.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规模DNA测序技术是揭秘人类和其它生物遗传密码的重要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和基础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DNA测序的通量大幅提高,测序的成本大幅下降,原来只有在大型测序中心才能完成的测序任务现在已经可以在更多的实验室展开。但是,早期的第二代测序技术仍然存在诸如文库构建过程复杂、测序成本依然较高等缺点。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近三年发展了几种新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测序技术,这些技术不仅继承了早期第二代测序技术通量高的优点,而且在文库构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进一步简化了测序操作,降低了测序成本,缩短了测序时间。本文就几种最新的大规模测序技术的原理、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磷脂酰甘油分子种与杨树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析了杨树叶磷脂酰甘油(PG)的分子种组成,用酶解和气相色谱(GC)方法分析了PG脂肪酸定位,比较了抗寒性不同的杨树叶片PG分子种。结果表明,杨树叶片PG主要含有以下的分子种脂肪酸组成(sn-1和sn-2):18:18:2(18:2/18:3),18:3/16:1(3t);18:3/16:0;18:2/16:1(3t);16:0/18:2,18:2/16:0;18:1 相似文献
109.
110.
转基因微生物生态学及大田释放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向环境中释放转基因微生物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在大面积释放之前必须对转基因微生物在环境中发生基因转移的潜力、存活能力、扩散能力及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等进行生态学研究和风险评价,同时还要探索有效的检测方法和风险评价策略.该研究有助于分子生态学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安全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