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6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156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620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1311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339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6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魏屹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20,39(2):223-235
鸵鸟蛋皮串珠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成为人类主要的装饰品类型之一,提供人类行为和认知发展方面的重要线索,至今仍广泛流行于非洲的狩猎采集者社会中,充当个人和群体间信息通讯的媒介。本文将从鸵鸟蛋皮的结构和种属鉴定入手,系统介绍旧石器时代鸵鸟蛋皮串珠的发现,及民族学记录中鸵鸟蛋皮串珠的制作与使用,并对20世纪以来有关鸵鸟蛋皮串珠的考古学研究作以概述,以期对我国考古学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帮助。  相似文献   
112.
氮代谢参与植物逆境抵抗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磊  吕新芳 《广西植物》2020,40(4):583-591
近年来,植物所受到的诸如干旱、盐、高温、低氧、重金属胁迫和营养元素缺乏等环境胁迫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营养元素,同时也是核酸、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代谢过程与植物抵抗逆境的能力息息相关。氮代谢是指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同化和利用的全过程,是植物体内基础代谢途径之一。氮代谢主要从氮素吸收、同化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参与植物的抗逆性,并通过调节离子吸收和转运、稳定细胞形态和蛋白质结构、维持激素平衡和细胞代谢水平、减少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以及促进叶绿素合成等生理机制来影响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因此,提高植物在逆境下的氮代谢水平是减轻外界胁迫对其损伤的一种潜在途径。该文从氮素同化的基本途径出发,分别阐述了氮代谢在干旱胁迫、盐胁迫和高温胁迫等多个方面的逆境抵抗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氮代谢参与植物抗逆性研究提供了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13.
面向森林碳汇供给的企业减排路径选择机理与政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飞  祁慧博 《生态学报》2020,40(21):7966-7977
采用我国碳交易试点省市中钢铁、火电、化工3个碳排放密集型行业89家企业2759个减排单位为样本,通过构建企业减排路径选择模型,模拟分析面向森林碳汇供给的企业在不同减排政策影响下的减排路径及其行业差异。研究表明:(1)企业购买森林碳汇、技术减排和购买配额的成本分别为210元/t、319元/t和158元/t,因边际减排成本不同,行业间企业减排路径选择受减排政策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2)为激励企业购买森林碳汇以抵消碳排放,应对不同行业企业采取有差别的政策,综合考虑补贴投入和激励效果,应分别对火电企业实施102元/t的技术减排补贴,对化工企业给予技术减排补贴和购买森林碳汇补贴各83元/t,对钢铁企业购买森林碳汇进行168元/t的补贴;(3)在以上分行业施策的影响下,3个行业企业经不同减排路径成本比较后,均将有约50%的减排单位选择购买森林碳汇。结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目标和各行业发展规律,研究结果为积极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充分挖掘森林碳汇市场潜力、减小企业减排成本压力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4.
徐雨晴  肖风劲  於琍 《生态学报》2020,40(14):4710-4723
植被生产力是表征植被活力的关键变量,能够反映陆地生态系统的质量状况。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是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基础,有助于认识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因而对于深刻理解陆地碳循环和全球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有大量针对近几十年国家和区域尺度上植被NPP时空分布的研究,其中专门针对森林生态系统NPP的研究也有不少。研究尺度多为全国范围或者片段式区域,以行政区或流域尺度最为多见。然而,这些研究总体比较分散,其中部分研究的结果、结论并不一致甚至相悖,尚缺乏异同性分析与比较,也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这并不利于全面掌握我国相关研究的整体情况、了解清晰明确的研究结论以及进行更深层次的规律及原因探究,也非常影响对森林NPP的精确评估及机理认识,因而,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整合和总结非常有必要。鉴于此,本文收集了近几十年我国植被NPP研究的相关文献,依据其研究结果,系统地综述了全国及区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NPP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未来可能变化趋势,揭示出NPP与气候因子(以CO_2、温度、降水为主)的关系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并指出目前国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索引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5.
基于生态调控的小麦害虫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小麦虫害问题趋于严重。而目前化学农药是小麦害虫防治的主要手段,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带来了环境污染、害虫抗性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科学家在阐明小麦害虫区域性灾变规律和机理的基础上,发展了小麦害虫生态调控技术,并构建了基于农田景观设计的生态调控工程。本文综述了我国小麦害虫治理的新进展,并基于国际上小麦害虫治理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我国小麦害虫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6.
生物矿化修复技术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具有环境友好、适用范围广、产物稳定性好等优点,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从生物矿化常用微生物、生物矿化作用机理及发展瓶颈等方面简单介绍生物矿化,然后从微生物群落调控、溶液参数等方面对强化生物矿化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含铀废水污染地区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  相似文献   
117.
《微生物学通报》2021,(1):81-81
《微生物学通报》创刊于1974年,月刊,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内容包括:工业、海洋、环境、基础、农业、食品、兽医、水生、药物、医学微生物学和微生物蛋白质组学、功能基因组、工程与药物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产业化新技术和新进展,以及微生物学教学研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18.
赵翔  贺桂珍 《生态学报》2021,41(16):6692-6705
基于1998-2019年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以及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应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分析框架的中英文文献,以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及可视化图谱展现,对国内外学者应用DPSIR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DPSIR分析框架研究发展都经历了形成期-成长期-快速发展期3个阶段;(2)国内外框架应用侧重点不同,基于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发现,当前国际研究热点在海洋及海岸带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决策系统构建等方面;国内热点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3)国内外学者在DPSIR框架改进与完善方面侧重点不同,各有优势;国内研究应用方向分支少,较集中;(4)DPSIR框架国内未来应用重点可能在于人类社会及自然气候为主的驱动机制的探究。该研究可为国内拓展DPSIR应用领域、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近年来,自组装多肽纳米技术因其可形成规则有序的结构、具有多样的功能而备受关注。研究发现自组装多肽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具有确定结构的聚集体,这种聚集体具备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高等优点,表现出不同于单体多肽分子的特性和优势,因此其在药物传递、组织工程、抗菌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介绍了自组装多肽形成的分子机理、类型、影响因素,综述了自组装多肽形成的纤维肽基水凝胶与自组装抗菌肽的最新进展,并提出目前多肽自组装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20.
目前,我国历史遗留铬渣堆场多数采用湿法解毒工艺进行处理,但大量化学药剂的添加不仅增加了成本,引入了污染物,而且随时间的延长铬渣中的Cr(Ⅵ) 源源不断的返溶,场地出现返黄现象,形成二次污染。为了持久稳定的修复铬渣,研究人员提出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处理湿法解毒后铬渣中Cr(Ⅵ) 的返溶。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修复铬渣污染场地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述了铬渣的危害、处理现状及传统的铬污染修复技术,并以湿法解毒铬污染为例,重点揭示了处理后铬渣中Cr(Ⅵ) 的返溶机理,由此可知湿法解毒后的二次污染不可避免。随后详述了微生物修复Cr(Ⅵ) 过程中生物还原、生物吸附和生物矿化三大作用机理,并阐述了铬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物种的响应及群落结构的演替,最后,总结了微生物修复铬渣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