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3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61.
<正>为了拣集风倒木,吉林省林业厅责成林业勘察设计院制定了《长白山保护区风灾区山林清理与恢复规划》。该规划根本违背森林生态学和森林演替规律,无视自然保护区这种特殊地理单元的保护管理目标和宗旨,甚至有意回避风倒木发生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这个重要事实,因此漏洞百出,谬误连篇。试举两段重要的观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2.
<正>借助作者清晰的记忆,我们得以严肃地审视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三大案例"——三次有组织的人为干扰是怎样摧残美丽、神圣、充满生物多样性的长白山的?我们看到了"风倒木案"中装傻充愣、浑水摸鱼的洗劫者,"红松籽案"中将野生动物的食物卖给外界者,"保护区宾馆案"中将保护区推向人工化建设的"大手笔"。我们看到了20  相似文献   
163.
探讨亲缘关系密切、营养关系相似的物种间的共存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同域物种的资源利用特点和分化方式,对于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工作亦具有指导意义。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humiae)、白鹇(Lophuranycthemera)和红喉山鹧鸪(Arborophilarufogularis)为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同域分布的3种雉类,它们亲缘关系较近,食性相似。比较三者春季取食地18个生态因子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广适性(生态位宽度值>0·8)的取食地因子最少(1个),专一性(生态位宽度<0·8)因子最多(4个);白鹇居中(3个和2个);红喉山鹧鸪与黑颈长尾雉恰好相反(6个和0个)。黑颈长尾雉与白鹇生态位重叠指数≥0·5的因子数(5个)多于黑颈长尾雉与红喉山鹧鸪的(2个)和白鹇与红喉山鹧鸪的(4个);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和种子密度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在3种雉类间均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雉类在坡向、乔木密度、草本层盖度、种子密度和土壤动物等5个因子均无差异;在距空旷地距离、距道路距离和灌木层盖度等3个因子均有差异;而其余因子则是在不同的两个物种之间有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取食地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信息量达85·6%,白鹇的前6个达86·0%,红喉山鹧鸪的前5个达79·0%。影响这三种雉类取食地选择的因子主要集中于前3个主成分。3种雉类间取食地因子差异状态呈镶嵌分布,意味着种间生态位呈分化状态。各物种优先选择的因子组合不同,各因子的重要程度亦不一。  相似文献   
164.
《生物学通报》2006,41(12):12-12
在近日举行的吉林省10年禁猎表彰暨湿地保护会议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向吉林省省长王珉、吉林省林业厅厅长刘延春颁发了“自然保护领导者卓越贡献奖”,表彰他们为生态保护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这是该组织首次在中国颁发这一奖项。世界自然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  相似文献   
165.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在物种保育方面的应用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疏忽岛屿与大陆环境存在的实质性差异:岛屿是由性质均一的海水环绕,导致岛屿周边气流温度、湿度等因子较一致,使得岛屿环境多样性降低.岛屿环境单一化和气候变化是物种较少和易灭绝主要原因.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在物种保育方面的应用误区,主要是片面强调自然保护区面积效应和距离效应,忽视气候变化等产生的环境单一化对物种濒危作用.说明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必须修正,只有将岛屿环境单一化以及物种脆弱性作用等方面纳入理论框架内,才是正确理论和可应用于物种保育.对自然保护区设置和物种保育提出新思路和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6.
2012年6月,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松桃县一村庄采到雄性角蟾标本1号,经鉴定为短肢角蟾(Megophrys brachykolos Inger and Romer),系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167.
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标本整理以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研究,为探讨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起源以及该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资料。结果表明:(1)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193种,隶属于31科59属,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51种)、水龙骨科(41种)、蹄盖蕨科(22种)、铁角蕨科(10种),优势属为耳蕨属(27种)、鳞毛蕨属(20种)、瓦韦属(17种)。(2)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种,以泛热带分布型(55.56%)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4种,以泛热带分布型(23.81%)、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型(19.05%)为主;蕨类植物以土生(55.88%)为主,石生(24.35%)和附生(21.76%)也占有一定比例,缺乏水生蕨类。(3)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与南迦巴瓦峰地区联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横断山地区和尼泊尔,与九塞沟自然保护区、秦岭地区有一定的联系,与西双版纳地区的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68.
基于馆藏标本,对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蕨类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蕨类30科、67属、177种及10变种;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0个类型11个亚型;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划分为9个类型、20个亚型及7个变型;该保护区温带区系成分占优势;与相邻地区区系成分比较发现,蕨类区系与云南药山联系的紧密程度为:轿子雪山>梅里雪山及附近地区>玉龙雪山>黄山.  相似文献   
169.
山西云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云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吕梁山脉中段,有野生种子植物926种,隶属于391属、85科,其中裸子植物2科、4属、6种,被子植物83科、387属、920种(其中双子叶植物72科、311属、756种;单子叶植物11科、76属、164种).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属共275属,占总属数的82.08%.种子植物种的区系成分中,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达566种,占总种数的62.61%,中国特有分布次之,有306种,它们是构成云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和灌丛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经与有关山地植物区系和植被组成比较后得出,云顶山自然保护区与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密切的联系,与五台山次之,而与中条山具有明显的差异.云顶山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还有山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山西乌头、红景天和党参3种.  相似文献   
170.
为揭示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在庐山自然保护区的扩散过程及其对林地的可能影响及规律,调查了庐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分布现状,并在庐山自然保护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群落设置了长期监测样地,对7个1 m×1 m的样方进行了植物多样性季节变化的定点研究.结果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已在庐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大量发生,尤其是在城镇周边和高速公路两侧.庐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光弱、多雾天气不利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与繁殖,因此,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样地内的扩散较慢.但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所处的植物群落草本层一直长期存在,并导致样地内部分本土草本植物多度下降,尤其在每年10月期间群落植物多样性下降到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有可能在郁闭度较好的林地实现种群更新,对自然保护区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