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52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种组成、结构与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荒漠河岸林植被动态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于塔里木河干流源头荒漠河岸林内建立6个1 hm 2样地,对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共有物种12科15属16种,杨柳科重要值最大(28. 97%),是群落优势建群科。取样面积在0. 04 hm 2时,包括了87. 5%的物种;样地内稀有种和偶见种均占所有物种的12. 5%。植物区系贫乏,单种科、属多,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古地中海成分也占有重要地位,具典型温带区系性质。样地内 DBH ≥ 1 cm 的活木本个体有2497株,灰胡杨多度占92. 95%,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最大,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群落内科、属、种的数量随植株高度级的增加而减少,垂直结构层次分明,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构成。样地内所有树种平均胸径15. 57 cm,径级与高度级结构均呈偏正态分布,缺乏高度≤ 2 m的个体,群落更新不良。优势种灰胡杨、胡杨径级结构均呈单峰型,其中胡杨幼树出现断层,灰胡杨幼苗向幼树发展过程中死亡率极高(92. 56%),均为衰退型种群。两个优势种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不同生境下随径级增大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同;且两个优势种在空间上相互排斥而占据不同生境,暗示着种间竞争与生境异质性是影响荒漠河岸林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和物种共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2.
戴崝  张文华  程虹  丁璟 《生物学通报》2009,44(12):33-35
V形图是一种有助于人们理解知识结构及知识建构过程的启发式工具,其设计理念植根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适用于生物学实验教学。介绍了V形图的结构、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中国有壳肉足虫(原生动物)五新纪录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采自云南、湖北和广东的5种有壳肉足虫,隶属原生动物亚界,肉鞭门,叶足纲,表壳目,均为国内新纪录种:非游巧装表壳虫Arcella artocrtea aplanata Grospietsch,1954;具角肋表壳虫A.costata angulosa (Perty) Playfair,1918;拟普通盘状表壳虫A.discoides pseudovulgaris Deflandre ,1928;光滑弯凸表壳虫A.gibbosa laevis Deflandre ,1928;球形叉口砂壳虫Difflugia gramen globulosa Stěpánek et Jirí,1958.  相似文献   
994.
林窗内光照强度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窗内光强存在复杂的时空变化,对植物更新和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林窗光照强度的快速测量方法是生态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测量林窗光强的方法可分为3类:(1)直接测量法采用光量子探头等仪器直接测量光强,但测量林窗光强异质性时十分费时费力.(2)模型估测法通过几何计算可快速估测林窗任意位置光强,但模型估测法将林窗简化为圆柱体或椭圆柱体,并忽略了许多林窗光强的影响因素,这极大影响了它的测量精度.(3)相片法采用半球面影像等相片间接计算相片拍摄点的光强,但测量林窗光强异质性时需要在林窗内拍摄大量相片;相片法具有较高精度,可区分直射光和散射光,其中,基于半球面影像的林窗光指数(gap light index)精度最高,使用广泛;基于几何计算的林窗光指数不仅具有较高精度,且可以快速测量林窗任意位置光强,该方法适用于林窗光强水平分布格局、垂直结构以及光组成成分(直射光和散射光)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995.
长白山北坡土壤氮矿化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琪璟  徐倩倩  张国春  周才平 《生态学报》2009,29(10):5656-5664
利用土壤温度连续观测数据,基于文献报道的土壤氮矿化测定数据,对长白山主要林型的年矿化量进行模拟计算,同时修正了以往利用气温计算造成的偏差以及相关模型中的参数错误.根据长白山各植被带的土壤温度观测数据,对各植被带的矿化量进行估计.位于基带的针阔混交林的矿化量为58.5 kg · hm-2 · a-1,红松云冷杉林为34.5 kg · hm-2 · a-1,岳桦云冷杉林为28.5 kg · hm-2 · a-1,苔原为19.6 kg · hm-2 · a-1.建立了通用于各植被带的土壤矿化对温度(t)的综合回归模型(y=0 038255e(0.1392t)).同时用所建立的综合方程,模拟计算了各海拔高度土壤氮矿化季节变化,并指出海拔每升高100m矿化速率降低2.31 kg · hm-2 · a-1.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有髓轴突横断损伤后郎飞结区钠通道聚集状态的变化.方法:用雪旺细胞-背根神经元髓鞘化共培养系统复制周围神经髓鞘形成和郎飞结发育,于髓鞘化培养基中共培养第14天用前房角切开刀造成有髓轴突横断损伤,在损伤后1、2、3、4、5、6、7、14天进行髓鞘碱性蛋白和钠通道免疫荧光染色,损伤前共培养作为对照.利用SPOT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钠通道聚集簇的直径、长度和直径/长度比.结果:损伤前钠通道蛋白在有髓轴突郎飞结区形成直径/长度比略大于1的聚集簇;有髓轴灾横断损伤后钠通道蛋白沿轴突纵向扩散,钠通道聚集簇的直径/长度比逐渐减小,损伤后第14天已无法检测到钠通道表达.损伤区出现节段性脱髓鞘.结论:轴突横断损伤可造成钠通道聚集簇扩散、消失,导致郎飞结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997.
重庆四面山5种不同配置模式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对重庆四面山地区5种人工水土保持林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5种人工林群落以枫香+木荷+石栎+香樟+灌木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纯杉木林最次.(2)各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群落间的变化以乔木层的枫香+木荷+石栎+香樟+灌木混交林、灌木层的石栎+木荷混交林、草本层的纯杉木林等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3)不同林型的物种多样性不同,其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也有较大差异.建议在四面山地区以及类似生态区的退耕还林过程中选择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乔一灌结合混交林模式,以提高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实现理想的水土保持林功能.  相似文献   
998.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群落最小取样面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塔里木河下游退化程度不同的3个典型断面,采用相邻样方格子法,调查荒漠河岸林群落的种-面积关系,利用种-面积饱和曲线方程拟合的方法对群落的最小取样面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断面的群落最小面积分别设为1500、2000和2500 m2可以满足精度为60%~80%的研究要求,满足精度为90%研究要求的群落最小面积分别为2500、3600和4500 m2;群落最小面积呈现随植被退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地下水埋深对群落最小面积的影响并不明显;种-面积饱和曲线针对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群落最小面积拟合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9.
《昆虫知识》2009,(5):822-82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杨星科研究组博士生宋克清在新疆喀纳斯发现了1只雌性蛩蠊,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第2只蛩蠊目昆虫标本。该蛩蠊为西蛩蠊属Grylloblattella的1个新种,是世界上该属发现的第3个种。该种蛩蠊采自新疆喀纳斯湖北侧、友谊峰西南方向、距离白湖约8000m、海拔1750m处的冷杉林中。  相似文献   
1000.
李启剑  李越 《生命科学》2009,(4):589-592
1933年,遗传学家Goldschmidt提出"有希望的怪物"假说,以解释宏演化(macroevolution)中有别于"达尔文式"的演化机制。近年来,有关内共生和基因倍增等进展表明,"有希望的怪物"在自然界中其实非常普遍。这虽然与"现代综合进化论"的观点不甚一致,但却能在经典达尔文主义找到契合点:作为自然选择的补充,"有希望的怪物"可以为宏演化提供一种潜在的候选机制。这种建立在多元论基础上的进化观是达尔文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