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土壤有机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土壤有机磷在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土壤有机磷,对深入了解土壤-植物系统中磷的营养循环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已有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从土壤有机磷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土壤有机磷的形态和测定方法、土壤有机磷的分组和施肥的影响、土壤有机磷的矿化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有机磷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目前在土壤有机磷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2.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V:V)=70:30,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测定了蔬菜中甲1605和久效磷两种常用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该法相关性好,线性范围广,精密度高,准确度好。  相似文献   
73.
红脖游蛇咬伤引起严重中毒的临床观察报告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温汉春  李其斌 《蛇志》2006,18(2):115-117
目的为了观察红脖游蛇(Rhabdophis subminiatus)咬伤的临床表现,探明其中毒引起出血的机制。方法对2001~2005年我科诊治的7例红脖游蛇咬伤病人,采取临床观察结合实验室检查:试管法凝血时间(coagulation time)、PT、APTT、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rinogen,Fib)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含量(3P和D-二聚体)测定等实验检查的血液学研究。并采用自行设计方法治疗:蛇咬伤伤口局部消毒后给予点状加压止血(绝对不能切开,已经切口的需把伤口缝合后再止血)。全身治疗主要有(1)根据需要输注全血或血浆;(2)止血抗纤溶药:止血敏维生素K,止血芳酸,止血环酸;(3)654-2加地塞米松静脉点滴防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4)口服中草药蛇药;(5)抗感染;(6)抗休克和治疗MODS等对症处理。结果7例病人就诊时全部有伤口出血难止,全身严重出血倾向,其中1例头颅CT检查发现有脑出血,2例出现了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全部患者进行血液学检查试管法凝血时间均明显延长,普通试管里血液未能凝固;PT、APTT和T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基本检测不出,3P阳性和D-二聚体增加,呈脱纤维蛋白原血症状态。脑出血患者因无手术指征,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自动出院,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无法人工肾治疗而自动出院(后证实死亡)。其余5例痊愈出院。结论提示该蛇咬伤可引起患者体内凝血系统被激活而继发纤溶亢进完全脱纤维蛋白状态的DIC样血液学改变,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合并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74.
浙江省商品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浙江省主要产竹区4县(市)商品竹林27个样地,对土壤主要有机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残留的有机农药种类为有机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有机磷(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P)和拟除虫菊农药(pyrethroid,PY),未检测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有机氯农药残留种类为HCH、DDT、百菌清、五氯硝基苯、三氯杀螨醇,其中,HCH、DDT检出率分别为100%和70.37%.有机磷农药残留种类为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甲胺磷和乐果,其中,甲基对硫磷检出率96.30%.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种类为氯氰菊酯、顺-氰戊菊酯,检出率分别为18.52%和62.90%;顺-氰戊菊酯残留量达1 227.14μg·kg-1,其他种类农药残留量低于150 μg·kg-1;这说明,试验取样区商品竹林土壤普遍存在有机农药污染:有机氯、有机磷残留量较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较高.竹林经营类型、经营水平、土地利用方式对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残留有一定的影响,集约经营竹林显著高于粗放经营竹林,笋用竹林较毛竹笋材两用林高,山地竹林较原农业耕作地改种为竹林的低.  相似文献   
75.
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胆碱酯酶(AChE)是一种催化乙酰胆碱分解的水解酶。它与有机磷农药有特异反应。利用AchE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检测、人类疾病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昆虫的抗药性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有关AchE的基因克隆技术与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并对AchE转基因技术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展望了AChE基因工程技术在农药快速检测、环境保护、人类疾病防治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不同形态的磷源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艳  唐海溶 《生态科学》2006,25(1):38-40
研究了不同浓度和形态的无机磷(DIP)和有机磷(DOP)对球形棕囊藻细胞生长、培养基中磷浓度的变化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的影响。在缺磷和大分子DOP(卵磷脂)作为磷源的情况下,碱性磷酸酶活性迅速提高,在第9天达到了最大值,其活性分别为19.11U和18.28U,显然在缺磷胁迫下和大分子DOP的利用过程中碱性磷酸酶起着重要作用。DIP(磷酸二氢钾)和小分子DOP(β-甘油磷酸钠)都容易直接被球形棕囊藻吸收利用,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7.
胡玲玲  江云晓  郑海峰 《蛇志》2013,25(2):237-239
五步蛇学名尖吻蝮,又称蕲蛇、五步龙、白花蛇等,属蝰蛇科类,具有管牙的毒蛇.其特点是体积较大,牙齿尖长、锋利,毒腺大,毒性强烈,以消耗性凝血障碍和纤溶症为主要病理过程,临床表现以全身广泛性内外出血为其突出症状[1],是血循毒(中医学称"火毒")类毒蛇的代表.以夏秋季节为五步蛇咬伤的高发期.五步蛇咬伤病情发展迅速,来势凶猛,病程缠绵,危险期长,致残及致死率高.现将我所2012年4~11月收治的129例五步蛇咬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以L929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镉中毒体外模型,研究镉中毒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使用含有终浓度为100、50、25和5μmol·L-1氯化镉的DMEM培养基培养L929细胞,培养后0、6、12、24、36、48 h时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应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来测定细胞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当镉浓度大于50 μmol·L-1时,细胞形态损伤严重,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当镉浓度为5 μmol·L-1时,细胞未出现明显损伤,细胞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时间效应观察结果显示,当镉作用36 h以上,细胞出现严重损伤,较多细胞悬浮于细胞培养基中,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结果表明,镉的终浓度为25 μmol·L-1,与L929细胞共同作用24 h为建立镉中毒体外模型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9.
董雪松  刘盛业  刘伟  刘淑英  刘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1,19(4):351-353,I0023,I0024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百草枯(PQ)致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 33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只)。实验组腹腔一次性注射PQ 10 mg/kg,并于染毒后第2、5、7、14、28天处死小鼠,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并于第28天处死。观察两组小鼠的一般情况、肺组织大体结构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实验组小鼠在染毒后2 h即出现中毒性改变,肺组织在第28天出现了明显的纤维化改变。结论腹腔一次性注射PQ能简便、可靠的构建出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可用于进一步研究PQ中毒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0.
中亚热带森林更新方式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磷(P)在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内的有效性,在三明市梅列区陈大采育场黄坑工区,选择天然林采伐后采取不同更新方式的多种森林,以米槠天然林为对照,研究森林不同更新方式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全磷、有效磷及可溶性有机磷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100 cm土层,(1)土壤全磷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米槠天然林(NF)(0.49±0.09)g/kg,米槠轻度干扰人促更新林(LAR)(0.35±0.04)g/kg,米槠强度干扰人促更新林(HAR)(0.34±0.03)g/kg,马尾松人工林(PIM)(0.32±0.02)g/kg,杉木人工林(CUL)(0.3±0.03)g/kg,人促更新林比人工林高,NF显著高于其它的林分(P0.05);(2)土壤有效磷(Na HCO3提取)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NF(0.41±0.39)mg/kg,LAR(0.26±0.2)mg/kg,HAR(0.23±0.16)mg/kg,PIM(0.17±0.05)mg/kg,CUL(0.13±0.06)mg/kg,NF显著高于其它林分,LAR显著比人工林高(P0.05)。(3)在0—10 cm土层,各林分可溶性有机磷含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温度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是影响其重要因子之一;同一季节,人促更新林比人工林高,NF显著高于人工林(P0.05)。结果表明,全磷、有效磷和可溶性有机磷含量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强呈降低趋势,其与年凋落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全磷和有效磷在土壤剖面呈表聚性特征。相比于人工林经营,采取人促天然更新的方式,更有利于中亚热带森林养分的贮存和转化,有利于森林的长期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