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2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709篇 |
专业分类
13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该研究以青杨雌雄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实验的方式,设置20.5(CK)、50(T1)和100mg·kg-1(T2)3个铅浓度水平,分析面源水平铅污染条件下青杨性别间铅的积累和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CK相比,面源水平铅污染条件下,青杨雄株幼苗的总生物量未受到显著影响,雌株总生物量显著降低,但相同处理条件下雌株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雄株。(2)2个梯度的铅污染均未显著影响两种性别青杨各器官中N的浓度,且雌雄间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T2处理一定程度降低了两种性别各器官中P的浓度;与CK相比,雄株在受铅胁迫处理时N/P逐渐增加,说明此时雄株的生长可能会逐渐受到P素营养缺乏的影响。(3)随着铅处理浓度的增加,青杨雌株幼苗对铅的积累总量逐步增加,但雄株的积累总量的增加却不显著。可见,青杨雄株在面源水平铅污染条件下的抗性和耐受性优于雌株;雌雄青杨对土壤铅污染有不同的适应策略,雌株对铅的积累策略是其生物量下降以及营养平衡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雄株对铅低吸收的策略使其更适应在铅污染区域生长。 相似文献
862.
氯酸盐是一类毒性强的氧化剂,曾被作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和脱叶剂大量施用,近年来,氯酸钾作为产期调控剂也在龙眼(Dimocarpus longan)反季节生产中大量应用。然而,氯酸根离子强氧化性对生物体有明显的毒害效应,其残留及次生污染物对水体和土壤环境也存在较强的污染效应。龙眼园通常间种花生(Arachis hypogaea),该文实验研究了氯酸钾和氯化钠对花生生长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当浸种溶液的KClO3浓度高于50 mg·L-1时,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和胚根长度大大降低,幼芽的电解质渗漏率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当土壤中KClO3浓度高于50 mg·kg-1时,会使花生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增大,而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降低,氯酸钾的毒害效应远远超过氯化钠的盐害效应,高于50 mg·kg-1的KClO3还能使花生荚果期植株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生物量合成和根瘤菌的数量显著降低。结论是,土壤中的KClO3浓度高于50 mg·kg-1时,即会显著影响花生植株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63.
864.
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排入渤海海域的污染物质总量不断增加,污染物质的长期增加和积累造成了渤海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渤海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备受人们的重视。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及实际调查基础上,论述渤海污染现状,主要包括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石油类污染、沉积物形成的二次污染等;分析导致其污染的原因和危害:陆地污染物的大量排入、海水养殖、油气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防治渤海污染、改善渤海环境的对策,主要包括依法治海、建立简洁高效的管理机制、应用新技术新手段以及加强预报工作等。 相似文献
865.
植物种植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模式、技术与效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土壤污染中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植物修复技术以其经济有效、不易产生二次污染且适于大面积土壤修复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以植物修复技术对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影响为研究内容,侧重研究桉树、白花泡桐、向日葵、毛白杨以及节节草等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6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居装修也逐渐上了一个档次。品目繁多的新型建材、家用电器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但与此同时,化学、物理和生物污染也被带进了家门,其中以化学污染最为严重。如现已检测出室内有500多种有机化学物质,其中20多种有致癌或致突变作用。而最主要的有毒有害气体是甲醛、苯及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气体及氨气和氡气。这些隐藏于各个角落的污染,时刻威胁着人体的健康。为了消除形形色色的污染,人们首选的应是植物。美国科学家威廉.沃维尔曾经测试了几十种植物对化学复合物的吸收能力,结果发现有50余种绿色植物都能有效地降… 相似文献
867.
采用6级Andersen生物空气采样器和常用真菌计数培养基,对鸡舍空气真菌的浓度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空气样本经培养、计数和纯化共鉴定出78种真菌,以有丝分裂孢子真菌为主,优势真菌类群为Cladosporium,Penicillium,Aspergillus,Candida,Alternaria及Fusarium等,其中包括A.flavus,A.fumigatus,A.niger及F.sporotrichioides等在内的10余种禽类病原真菌。鸡舍内空气真菌的平均浓度为2.3×103CFU/m3。A.flavus,A.fumigatus及A.niger在鸡舍空气中的浓度相对较高。鸡舍空气真菌呈对数正态分布,Cladosporium,Penicillium及Aspergillus主要分布在C和D级(3.0~6.0μm),A和B级(>6.0μm)及E和F级(<3.0μm)相对较少。此外,还分离到出现频率较低但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危害的病原真菌,如Candida albicans,Histoplasma capsulatum,Cryptococcus neoformans及Coccidioides immitis等。 相似文献
868.
869.
870.
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及组分的变化与生态系统功能密切相关。以青藏高原东缘龙苍沟流域27条Strahler 1级源头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DOM荧光特性表示组分特征,同时调查各河流地理特征、气候特征和水化学特征,探究源头河流DOM含量和组分的关键调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在0.35-1.50 mg/L之间,平均值为0.85 mg/L。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 FI)的均值分别为0.91和1.11,类色氨酸与类酪氨酸比值(Trypto/Tyro)的均值为0.76,新鲜度指数β/α均值为0.61,表明蛋白质的生物可利用性较差、微生物活性较低。随着海拔的降低,龙苍沟流域河流DOC浓度降低,DOM组分外源性降低,而微生物生物活性升高(P < 0.05)。DOM组分受地形、流域面积和气候因素影响不显著(P > 0.05)。荧光指数 FI、新鲜度指数 β/α与Ca2+/Mg2+和NO3-浓度显著正相关(P < 0.05)。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海拔、坡降、温度、pH、氧化还原电位、DOC浓度、Ca2+/Mg2+和NO3-浓度都对DOM组分起到了一定作用(P < 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在Strahler 1级源头河流中Ca2+/Mg2+和 NO3-浓度是驱动DOM组分海拔变异的主要环境因素。综合以上分析,随着海拔降低,岩石风化加剧,同时人类活动的增加引起NO3-浓度的增加改变了水化学环境,导致DOM组分品质改善。对源头河流DOM组分空间变异和调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加深对源头河流有机物代谢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