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9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环境与优生关系密切,环境污染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是涉及子孙后代健康素质的重大问题。影响优生的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药物、生物等。因此,消除环境污染是优生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2.
《生物加工过程》2012,(6):69-69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员穆尔蒂,在实验室里极低温度下的冰面用激光轰击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发现其可演变成更加复杂的有机分子。该研究的目标是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2012年的《天体物理学通讯》上。  相似文献   
163.
矿区道路两侧雪岭云杉叶片重金属富集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矿及矿产品运输过程会对环境造成重金属污染进而对生物体产生危害。为定量描述艾维尔沟矿区道路两侧重金属污染程度、明确雪岭云杉叶片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效应,通过采集雪岭云杉叶片和土壤样品,测试其铅(Pb)、锌(Zn)、镉(Cd)、砷(As)、铜(Cu)、铬(Cr)的含量,分析重金属的富集效应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雪岭云杉叶片和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P0.05),叶片中Pb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重金属(P0.05),平均达86.28μg/g,土壤中Zn、Cu超过了国家土壤质量标准的一级限制值,而As比三级限制值大41%;(2)以背景区(板房沟林场)的土壤和雪岭云杉叶片重金属为评价标准,研究区雪岭云杉叶片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2.05,属中度污染,其中As和Pb单项污染指数较高,达3.65和2.57。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69,属轻度污染;(3)随距离增加,除土壤和叶片中Pb含量表现为负线性递减外,As和Cu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土壤中Cr、Zn逐渐升高,但叶片中Cr逐渐降低,Zn变化不大;(4)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中Cu、As、Pb与雪岭云杉死树胸径和树高呈正相关关系,而Cr、Zn与其呈负相关。采矿及运输已对土壤和雪岭云杉的生长造成影响,本文对天山雪岭云杉森林的生态修复与保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4.
生物异化还原作用是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部分,其对环境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治理作用。从湖南省石门县的土壤中分离出1株厌氧砷还原菌,通过16S rRNA分析为毛球菌属,命名为Trichococcus sp.CC328。菌落圆形,无色透明,短杆状革兰阴性菌,最适生长条件为p H 9,Na Cl浓度12-16 g/L。当As(V)的初始浓度为63mg/L时,24 h时细胞数目最多(18×108个/m L),48 h时砷还原率为83%;当Fe(III)的初始浓度为30 mg/L,72 h时还原率为37%。本研究是首次发现具有砷和铁还原能力的毛球菌,为土壤中砷的生物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5.
研究Cd、pb、Cu、Zn、As复合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效应,供试污染物浓度以接近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作为高剂量处理,结果表明,该5种元素间可产生加和与协同作用,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低剂量时,妈阿使土壤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高剂量时可使农作物减产10%,在酸性土壤上减产达50%以上,对苜蓿及树木产引起减产。  相似文献   
166.
生物降解地膜应用与地膜残留污染防控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地膜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过去30多年,地膜用量和农作物覆膜面积一直稳定增长,2014年地膜用量达到了144万t,覆膜面积超过1 800万hm~2,该技术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地膜残留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些农田的地膜残留量超过250 kg/hm~2,在我国西北的局部区域,地膜残留已经对农田土壤、作物生长发育、农事作业等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生物降解地膜成为替代普通PE地膜、解决地膜残留污染的一种有效措施和手段,目前生物降解地膜正处于产品研发和评价试验的关键阶段,部分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在马铃薯、花生、烟草生产上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总体上还面临巨大挑战,主要包括需要进一步提高地膜产品质量,提高地膜产品破裂和降解可控性,改善地膜的增温保墒能力,实现满足农作物对地膜覆盖功能的要求;此外,需要降低生物降解地膜综合成本,促进生物降解地膜规模化应用。总体上,随着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生物降解地膜应用将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7.
植物修复油污土壤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植物生物量较小、生长缓慢等不足。将具有修复功能的外源基因引入植物中,使转基因植物的生物修复功能大大增强,为解决土壤石油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文章系统论述了转基因植物对石油污染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尤其是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吸收、转化和降解作用以及近年来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指出了利用生物基因修复技术进行土壤石油污染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8.
乐安江沉积物中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17,自引:3,他引:114  
选择污染严重的乐安江河流沉积物为对象,利用风险因子E和风险指数RI等定量诊断工具开展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根据风险指标体系和空间分异规律,将流域划分居不同特征的4种生态风险功能区。对比评价效果。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与地积累 情况大同小异,可以相互补充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9.
长江三峡库区江段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测定了三峡库区江段沉积物中21个元素的含量,比例比配统计分析指出,重庆至涪陵江段的沉积物样品间无明显相关,涪陵至巴陵段的沉积物间在90%置信水平上显著相关;沉积物中钙、镁、锶、钡、铁、钴、镍、镉、锰、锌、铝、钒、镧、钇、钛等元素间在90%置信水平上有显著相关,伸砷、镉、铜、汞、铜、磷等元素间以及它们与上述元素间无显著相关,这表明涪陵以上江段的沉积物因受重庆和长春污染影响大,样品间的相似性小,而涪陵  相似文献   
170.
三峡库区汞污染的化学生态效应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测定长江三峡库区江段鲤、铜鱼、鲇、长吻中的砷、镉、铜、汞、铅、硒、锌等元素的含量。比例匹配分析表明,样品或元素间无显著相关。铜鱼、鲤、鲇及长吻对汞的富集系数分别为8.0×103、1.5×104、3.3×104、8.4×104(L/kg)。这表明鱼体汞元素含量与鱼类在食物链营养级的位置密切相关,食物链越长,汞的富集系数越高。鲤、鲇及长吻的肌肉、肝、肾和牌间的汞含量比值约为6:2:1,而铜鱼为1:1:2.5。三峡库区降低鲤、鲇及长吻的肌肉有机汞含量占总汞含量的84%-92%,肝、肾和脾的有机汞占总汞的55%-77%。但铜鱼脾中的无机汞约占总汞的89%。并且有机汞与总汞含量间具有显著地线性关系:肌肉:Hg-o=-0.001094+0.9101Hg-gP<0.01这表明鱼体肌肉是储存有机汞主要组织。并且鱼体肌肉汞元素含量C与鱼的体长L或体重W间满足经验方程:LnC=A+BLnLLnC=A'+B'LnW三峡库区江段因受川东高汞背景的影响,鲤肌肉汞含量高于长江水系鲤汞含量的背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