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02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基于数字土壤制图技术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准的土壤属性空间分布信息有助于提升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精度。本研究以河南省济源市南山林场为研究区,以地形因子为预测因子,利用模糊C均值(FCM)聚类方法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厚度和土壤砾石含量进行数字土壤预测制图,基于数字制图结果实现土壤有机碳密度预测制图和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结果表明: 基于数字土壤制图方法得到的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4.24 kg·m-2,其预测图的平均误差(ME)为0.08 kg·m-2,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80 kg·m-2,均方根误差(RMSE)为5.03 kg·m-2,与传统类型方法相比,预测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更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最终估算得到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为3.08×108 kg。基于数字土壤制图技术仅采用少量土壤样点即可实现较高精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制图和储量估算,且能表征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为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提供了新途径,有助于提升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42.
为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以陕西关中平原连续11年麦玉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为基础,选择5种还田模式,即秸秆均不还田(CK)、小麦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WH-MC)、小麦玉米秸秆均粉碎还田(WC-MC)、小麦高留茬-玉米秸秆不还田(WH-MN)和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WC-MN),测定不同模式土壤有机碳(SOC)、活性碳组分和无机碳(SIC)在0~40 cm土层的分布。结果表明: 与CK相比,WH-MC和WC-MC的SOC储量分别增加28.1%和22.2%,SIC储量分别增加20.4%和17.3%;与试验初始土壤碳储量相比,各还田模式SOC固持量变化为-0.84~6.55 t·hm-2,SIC固持量为-0.26~8.61 t·hm-2;土壤总固碳效率为7.5%,维持土壤初始碳储量水平的最小碳投入量为4.65 t·hm-2·a-1;与CK相比,WH-MC和WC-MC显著提升0~20 cm土层活性碳组分含量。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还田模式下土壤碳库变化主要受秸秆投入量的影响。来源于灌溉水和植物残体的Ca2+、Mg2+与SOC矿化产生的CO2可共沉淀形成CaCO3,可能是本研究SIC增加的主要机制。从提高土壤碳固持角度来看,小麦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为最佳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43.
摘要 目的:胃复春片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胃肠激素、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CAG患者,根据门诊挂号奇偶性分为对照组(n=31,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和研究组(n=31,胃复春片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87.10%(27/31),高于对照组的64.52%(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hs-CRP、TNF-α、IL-6、GAS、CD8P低于对照组,MTL、CD4P、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复春片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CAG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胃肠激素、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本文研究了稻田生境和非稻田生境间寄生性天敌的迁移扩散规律及其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寄生蜂从大豆生境扩散到稻田生境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从玉米生境扩散到稻田生境,而田埂种植玉米的寄生蜂扩散数量与不种植玉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田埂配置大豆的有机稻田内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cnienee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卵寄生率分别为17.8%,20.3%,10.2%和12.4%,与未配置大豆的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4.3%,7.5%,2.1%,和3.4%;它们的幼虫寄生率分别为14.7%,31.7%,21.3%,7.3%,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5.3%,9.8%,5.7%和2.8%.而田埂配置玉米的有机稻田的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的卵寄生率分别为10.3%,14.4%,8.6%和9.3%;与未配置玉米的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3.2%,增加1.6%,0.5%和0.3%;它们的幼虫寄生率分别为10.3%,19.4%,17.5%和2.6%,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0.9%,降低了2.5%,增加了1.9%和降低了1.9%.研究结果可为通过建立合理的水稻邻作模式进行害虫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以石灰岩生态恢复优选树种复羽叶栾树种子为试材,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设置0%(CK)、5%、15%、25%、30%模拟石灰岩山区不同干旱环境,以CaCl2设置0(CK)、15、20、25、30 mmol·L-1为外源钙离子梯度,模拟石灰岩地区的土壤高钙环境,研究不同浓度CaCl2、PEG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CaCl2作用下,中低浓度的外源钙对复羽叶栾树种子萌发参数无显著影响,而高浓度的外源钙对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中低浓度CaCl2可以增加萌发后幼苗的鲜质量.PEG浓度从0%增至25%,各处理组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与对照呈显著递减趋势,幼苗鲜质量明显减小.对各干旱处理组施加一定浓度的外源钙后,中低浓度的CaCl2可提高种子的萌发特性,而当CaCl2浓度达到30 mmol·L-1时,种子难以萌发.PEG浓度达到30%时,种子无萌发.施加一定的外源钙可以提高PEG胁迫下幼苗的鲜质量,使幼苗更加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相似文献   
46.
控释肥是一种新型、环保、高效肥料,能够有效捕捉化肥营养元素,使水稻田内肥料保持持续供应。控释肥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环境的污染程度,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控释肥与普通复合肥施用效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控释肥能有效改善水田内养分环境,使水稻生长健壮,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肥料,是水稻生长的"好搭档"。  相似文献   
47.
在相同栽培技术水平下,有机缓释复混肥一次性施肥与常规施肥栽培法的产量对比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缓释复混肥一次性施肥的产量比常规施肥低。  相似文献   
48.
以13个类型的盆栽海棠为材料,分析了自然干旱及旱后复水时叶片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sis rate,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 ciency,WUE)。结果表明:13个海棠中,西府海棠的Pn和WUE最低,对水分变化最不敏感;平邑甜茶比较适应轻度和中度干旱,不适应重度干旱。复水后‘紫色王子’、‘绚丽’和‘雪球’等9个类型的Pn明显超过原初状态;‘红艳’、‘糖美林’、‘红粉’、‘红宝石’和‘王族’通过提高WUE来抵抗干旱胁迫,‘绚丽’、‘红丽’和垂丝海棠通过维持较强的恢复能力适应抗旱。干旱时,‘绚丽’比其他海棠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水分。  相似文献   
49.
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在湘中丘陵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针阔混交林、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es)落叶阔叶林、石栎(Lithocarpus glaber)-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常绿阔叶林1 hm2的长期定位观测样地,采集0–15 cm、15–3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矿化有机碳(MOC)、易氧化有机碳(ROC)、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分析4种森林土壤MBC、MOC、ROC、DOC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为揭示天然林保护与恢复对土壤有机碳(SOC)库的影响机理过程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森林土壤MBC、MOC、ROC、DOC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且不同森林同一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季节变化节律基本一致,MBC、MOC、ROC含量表现为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DOC含量表现为春、夏、冬季较高,秋季最低;同一森林不同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季节变化节律不同;土壤MBC、MOC、ROC、DOC含量与土壤自然含水率、SOC、全N、水解N、全P(除杉木人工林土壤MBC、MOC、ROC外)、速效P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 H值、全K、速效K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外源碳库投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是导致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该区域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季节变化与各森林类型组成树种生长节律及其土壤水分含量和SOC、N、P的可利用性,以及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的来源有关,森林土壤MBC、MOC、ROC、DOC含量可作为衡量森林土壤C、N、P动态变化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50.
该研究采用人工温室于3种培养温度(20℃/15℃、15℃/10℃、10℃/5℃)条件下,分析独蒜兰生长开花进程以及假鳞茎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于20℃/15℃(模拟原生地开花期自然温度)处理下,独蒜兰进入初花期的时间比15℃/10℃、10℃/5℃处理下分别提前24d和53d,花期分别延长了4d和6d。(2)独蒜兰的花色以10℃/5℃处理较深,但该处理中有哑蕾出现。(3)老假鳞茎生长开花过程中,20℃/15℃处理的淀粉含量呈升高趋势,15℃/10℃和10℃/5℃处理先升高后降低;3种温度处理下,可溶性糖均在花期含量最高,且10℃/5℃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保持较高水平。研究认为,20℃/15℃和15℃/10℃培养温度均有利于独蒜兰的生长和开花;独蒜兰休眠的假鳞茎不需要经过低温诱导解除休眠,随着温度上升,相应的生长发育进程就会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