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79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目的]DNA磷硫酰化修饰是DNA骨架上非桥接的氧原子以序列选择性和R-构型被硫取代的一种新型DNA修饰。目前,磷硫酰化修饰在多种细菌、古生菌以及人类致病菌中多有发现,但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为了全面解析磷硫酰化修饰的调控机制,本文选择荧光假单胞菌Pf0-1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其DNA磷硫酰化修饰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首先,构建了spfB基因缺失和回补菌株,使用碘能特异性断裂磷硫酰化修饰DNA的方法,研究了该基因缺失对修饰表型的影响。利用cDNA在相邻同方向的基因间隔区进行PCR,确定了磷硫酰化修饰基因簇spfBCDE内的共转录单元。通过荧光定量RT-PCR,分析了spfB基因缺失突变株中磷硫酰化修饰基因的转录量。利用异源表达并纯化得到的重组蛋白SpfB进行了体外功能研究。通过EMSA实验,验证了SpfB蛋白具有与spfB启动子序列结合活性。通过DNase I footprinting实验,精确定位了SpfB蛋白与DNA结合序列。[结果]spfB基因的缺失加剧了磷硫酰化修饰DNA断裂所致电泳条带弥散的表型,spfB基因的回补能够恢复该表型,证明spfB基因负调控磷硫酰化修饰。鉴定了spf基因簇中只含有1个共转录单元,且该共转录单元在△spfB突变株中转录水平明显上升。通过EMSA和DNase I footprint实验,检测了SpfB蛋白与磷硫酰化修饰基因spfBCDE的启动子区域5''-TGTTTGT-3''相结合。[结论]SpfB作为转录调控因子负调控磷硫酰化修饰基因spfBCDE的表达,为解析磷硫酰化修饰的调控机制和全面理解基因组上的部分修饰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目的】克隆粘虫Mythimnaseparata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研究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分析蜕皮激素(20-hydroxy ecdysone, 20 E)和有效霉素(Validamycin)对该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法获得粘虫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RT-qPCR技术分析粘虫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特异性表达及蜕皮激素和有效霉素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基因cDNA全长4 617 bp,包含一个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1 53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为175.629 ku,理论等电点为5.96,包含17个跨膜螺旋,4个几丁质合成酶的标签序列CATMWHET,DGD,EDR和QRRRW及1个催化结构域。该基因命名为MsCHSB,GenBank登录号为KY348776。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与其他昆虫的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同源性高于52%,其中与蓓带夜蛾Mamestra configurata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2%和83%。RT-qPCR技术表明粘虫在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中均有mRNA的特异性表达,其中3龄第1天和中肠中MsCHSB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注射10μg/μL浓度的蜕皮激素6 h和12 h后,表现为对该基因的诱导效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效霉素处理后该基因相对表达量均被显著抑制,其中注射20μg/μL浓度的有效霉素48h后,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结论】本试验得到了一条新的粘虫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cDNA序列全长。蜕皮激素对MsCHSB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诱导作用,有效霉素对MsCHSB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昆虫几丁质合成酶B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中亚热带不同母质发育森林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福建三明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米槠林土壤和杉木林土壤为对象,分析土壤磷组分、铁铝氧化物、微生物生物量以及磷酸酶活性等指标,研究母质和森林类型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程度和机制.结果表明:母质和森林类型显著影响土壤不同磷组分含量.总体上,砂岩发育土壤全磷含量、活性无机/有机磷、中等活性无机/有机磷以及惰性磷含量均显著高于花...  相似文献   
94.
为从分子水平解析热带特征性蓝藻-拉氏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简称拟柱孢藻)环境适应机制,研究以广东省镇海水库中分离的拟柱孢藻藻株N8为材料,采用PacBio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Single Molecule Real-Time, SMRT)进行测序,并初步进行全基因组特征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拟柱孢藻N8全基因组大小为3.857 Mb, GC含量为40.13%,预测编码基因个数为3598个,在COG、KEGG和GO数据库中注释到的基因数分别为2429、1664和2244个。N8藻株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上公布的27株拟柱孢藻基因组大小和GC含量基本一致,但N8的编码基因数最多。基于拟柱孢藻全基因组单拷贝基因的系统进化树表明N8藻株与韩国藻株GIHE 2018的亲缘关系最近。N8藻株的基因组中未发现拟柱孢藻毒素(CYN)和石房蛤毒素(STX)合成酶基因簇,表明该藻株不产蓝藻毒素CYN和STX。对N8藻株和其他7藻株的磷吸收转运通路比较分析表明,这些藻株均拥有较为完整的磷吸收转运基因(双组分调节系统、低亲和力无机磷转运基因、高亲...  相似文献   
95.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羊尿斑块土壤化学特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冷蒿小禾草草原1989年围封禁牧地,研究了天然羊尿尿斑土壤化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pH值于施尿后第2天达到最大值,以后呈下降趋势,58天后pH值基本稳定在6.5左右且低于对照区水平,施尿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与pH值的变化基本一致,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施尿后土壤总可溶性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第2天达到最大值(35.1mg·L^-1)。总可溶性磷各组分钼酸反应磷、可溶性有机磷和可溶性缩合磷百分比均存在两个明显的变化阶段,钼酸反应磷和可溶性有机磷与可溶性缩合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施尿区土壤NH4^+-N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以后呈下降趋势;NO3-N含量14天后开始显著增加,并于第21天达到最大值,其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型”特征,并较NH4^+-N存在显著的时滞现象;施尿后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增加,并表现为“双峰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6.
周晓梅  郭继勋  赵匠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250-2254
羊草草地土壤-植物间营养元素Fe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全铁和有效铁含量均较低,羊草中Fe含量比较丰富.在生长季各时期,全铁和有效铁含量在土壤剖面分布上从上向下呈下降趋势,有效铁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全铁各月平均含量变化在生长季呈“V”型曲线,7月含量最低;有效铁平均含量从5~8月与全铁相似,8月后则逐渐减少.羊草各器官及枯落物Fe含量有很大变化,总的趋势是根>根茎>叶>枯落物>茎;羊草叶、茎的Fe含量在生长季中为波动型下降曲线,根茎、根及枯落物的Fe含量在生长季中为“V”型曲线.A层土壤富集有效铁的能力稍强.土壤中Fe活性平均为0.640%。从5月至8月逐渐升高,8月后逐渐下降,10月份最低.地下部的Fe向地上部的转移强度为5~7月下降,8月升高,随后又下降.地上部Fe向枯落物的转移强度平均为105.0%,与地下部Fe向地上部转移强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7.
高产磷酯酶C菌株筛选及其抗血小板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156个点采土样1268份,利用卵黄琼脂的LB培养基初筛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的菌株648株;再用卵黄琼脂滤纸圆片检测获得产生乳白色晕圈和透明圈菌株266株;这些菌株用卵黄琼脂杯蝶法筛选出产生大于13.0mm乳白色晕圈及少量透明圈共73株,经过菌生物量、卵黄杯碟法和抗兔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从73株菌中筛选出15株,菌号为:183,198,247,424,587,596,692,744,754—1,791—2,779,970,998,1107,1182;将此15菌株经菌生物量、卵黄琼脂杯碟法、NPPC法和抗人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从中选出754—1,779,970,1107四株菌进行分类鉴定和已知菌CW—W—90—3菌对照比较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
对武汉东湖大型围隔和围栏中的水生植被和不同形态的磷近2年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围隔中的水生维管束植物得到恢复、生物量明显大于对照区的情况下,水中的总磷(TP)、溶解活性磷(DRP)、颗粒性磷(P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区,水生维管束植物的良好生长是导致磷浓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总溶解磷(TDP)、溶解非活性磷(DNP)浓度则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围隔(栏)及对照区中TP、PP的浓度秋高冬低,TDP浓度秋、冬季较高,春、夏季较低,DNP浓度春季较高,冬季较低;TP中PP含量约为TDP的4-6倍,DRP与DNP的含量相近或稍有差别。  相似文献   
99.
浅谈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D为类固醇衍生物。已知人体内6种D族化合物中较为重要的2种是维生素D2(称为麦角钙化醇,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和维生素D3(称为胆钙化醇,来源于动物性食物,人体内也可合成)。皮下组织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3,酵母和植物油也...  相似文献   
100.
孔雀绿定磷法测定植物NADP磷酸酶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MethodofPhosphateDeterminationUsingMalachiteGreenFitfortheMeasurementofNADPPhosphataseActivityYANGWan-Nian,HEZhi-Chang(CollegeofLifeSciences,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NADP磷酸酶催化NADP水解生成NAD和磷酸:NADP+H2O→NAD+Pi。该酶与NAD激酶一起参与NAD和NADP水平的调节。其活性通过乙醇脱氢酶循环反应生成的NAD确定[1]。该方法虽然比较灵敏,但操作比较繁琐,反应条件不易控制。孔雀绿定磷法是一种灵敏度很高的测定无机磷的方法[2,3]已用于ATP酶[2,3,4]活性及钙调素含量[3]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