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8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54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出的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1)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获得清晰月面图像;2)研制成功特深井石油钻机;3)癌症治疗研究获重大进展;4)实现六光子薛定谔猫态:5)发现6.32亿年前动物休眠卵化石;6)首架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完成总装下线;7)发现世界上最大的似鸟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102.
元素硫和双氰胺对蔬菜地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温室盆栽淋洗试验,以NH4HCO3为氮肥源,研究了元素硫(S0)和双氰胺(DCD)对种葱和不种作物土壤NO3--N淋失量和NO3--N、NH4+-N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周试验期间,与对照相比,S0+DCD和S0处理NO3--N淋失量分别低83%~86%和83%;NH4+-N淋失量分别高16.8~21.0 mg·盆-1和20.4~25.0 mg·盆-1;而同期无机氮(NO3--N、NH4+-N)淋失量则低60%.试验结束后,,S0+DCD和S0处理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比对照高79.9%~85.4%和74.9%~82.6%,以NH4+-N为主.S0+DCD处理无机氮淋失量比S0和DCD处理分别低4.6%~14.4%和15.4%~30.1%;试验结束后土壤无机氮分别高6.1%和16.8~36.0%.在Na2S2O3+DCD、Na2S2O3和DCD处理中也发现类似结果.可见S0施入土壤具有与DCD同样的氨稳定和硝化抑制作用.S0与DCD配合施用可使DCD的硝化抑制性增强,其作用机理是S0氧化中间体S2O32-、S4O62-,具有抑制硝化和DCD降解作用,延缓DCD硝化抑制效果.S0与DCD配合施用可用于延缓太湖流域蔬菜地土壤NH4+-N向NO3--N转化,减少氮向水体迁移风险.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研究土壤养分对蝴蝶花的花形态可塑性的影响,在田间实验中对蝴蝶花进行了高、中、低养分(N、P、K)水平处理。实验表明,随着土壤养分水平的增加,外轮花瓣长和宽、内轮花瓣长和宽、雌蕊长、雄蕊长、花冠直径均逐渐增加。花各组成部分的形态大小间相关性显著(P=0.05)。结合花部形态特征对环境异质性的生态适应意义,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4.
在硝态氮存在或缺乏的条件下,测定了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萌发和子叶发育过程中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的变化。在子叶发育初期,无论外源氮存在与否,每对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GS、NADH—GDH、NAD^ -GDH活性随发育上升。在外源氮存在下,第4d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虽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恒定;第6d后,GS和NADH—GDH活性逐渐降低,NAD^ -GDH却相反增高。但在无外源氮条件下,于第4d后,可溶性蛋白质水平以及GS、NADH—GDH和NAD^ -GDH活性都逐渐降低。在子叶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外源氮对GS和NAD^ -GDH活性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子叶发育的后期对NAD^ -GDH活性的促进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5.
镉与磷、锌、铁、钙等元素的交互作用及其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镉是动物和植物的非必需元素 ,也是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环境镉污染对植物、动物和人体均产生毒害作用。镉与许多生命必需营养元素存在着交互影响关系 ,相互影响着对方的功能发挥。镉污染胁迫可影响动植物和人体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相反补充营养元素可减轻镉的毒害。但是 ,由于每个元素的性质和功能不一样 ,因此不同元素与镉的交互作用存在着差异性。镉与营养元素的交互作用研究可为生物镉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镉对长江华溪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应用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镉在24h内对长江华溪触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镉后0.5h,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即出现变化,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变化渐趋明显,主要表现在细胞核和线粒体。细胞核核膜肿胀、弥散、最后解体。线粒体嵴部分解体、直至全部解体;线粒体内室部分肿胀、明显肿胀、直至高度肿胀。此外,溶酶体的数量和类型随镉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多,肌原纤维出现断裂。  相似文献   
107.
大阪大学助教小守寿文等人发现了促进骨形成所需的新遗传基因。试验证明,没有这种遗传基因的小鼠骨形成很难。上述发现将有助于开发骨质疏松症、软骨病和关节痛等病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紫色土外源锌、镉形态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通过对7种形态Zn,Cd与有效态Zn,Cd(DTPA提取)的相关分析及各形态Zn,Cd与植株Zn,Cd含量的通径分析,评价各形态Zn,Cd的生物有效性及对植株的相对贡献和途径。结果表明,交换态Zn,Cd与有效态Zn,Cd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4,0.953),交换态Zn,Cd与植株Zn,Cd含量的通径系数为1.267、1.168,交换态Zn,Cd有效性高,具有最大的生物活性,对植株Zn,Cd含量的贡献最大。其它形态如碳酸盐结合态锌、氧化锰结合态Zn、Cd通过交换态作用于植株的通径链系数(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856、0.592、0.723,上述形态对植株Zn,Cd含量也有影响,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对有效性,但通过交换态间接作用。交换态不仅自身具有最大的生物有效性,而且还作为其它形态Zn,Cd生物有效性的中介,为紫色土其它Zn,Cd库流向植株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09.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红壤无机态磷转化及酸度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鄂南、赣北两红壤样品为材料,加入不同有机酸并经室温培养后,测定不同P组分、pH及活性Al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有机酸均使土壤Ca2-P含量增高,增幅大小依次为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乙酸;2种土壤的Ca8-P和Ca10-P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Fe-P、Al-P和O-P含量有所下降,除乙酸处理的土壤pH值无显著变化外,其它有机酸的加入使pH下降0.65-1.96;有机酸引起活性Al量增多,除乙酸处理的变化较小外,其它有机酸或混合物的加入使土壤中0.02mol.L^-1CaCl2提取Al增加4.7-50.3倍,1mol.L^-1提取Al增加4.0-67.3倍。可见,有机酸具有双重作用,既增加P的有效性,又增加土壤酸度和Al毒。  相似文献   
110.
有机物料对土壤镉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秋芳  王果  杨佩艺  方玲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659-166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淹水种稻条件下添加猪粪和泥炭对红壤和潮土中内源和外源Cd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内源Cd在各形态之间的分布比较均匀;添加外源Cd时Cd主要分布于交换态,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内源Cd交换态普遍升高,添加外源Cd时交换态普遍降低。有机物料对内源Cd交换态的影响不显著,但当添加外源Cd时则对交换态有显著影响,在不添加外源Cd的条件下,有机物料普遍促进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在添加外源Cd的条件下,有机物料普遍抑制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猪粪的抑制效果强于泥炭,水稻根系对Cd与Fe的累积呈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