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71.
掘氏疫霉遗传学研究:II.交配型遗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小波  陆家云 《真菌学报》1992,11(2):134-141
  相似文献   
72.
新疆蒲公英属有性生殖与无融合生殖植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22种蒲公英的186份腊叶标本为材料,观察统计了每份标本的花粉败育率、花粉粒大小变异的标准方差。标准方差小于3、败育率小于20%的花粉PR变异型,是有性生殖植物的特征;标准方差大于3、败育率大于40%的花粉PS变异型,是无融合或兼性无融合植物的特征;不产生花粉的PA变异型,则是雄性不育植物的特征。在所观察的标本中,有4种蒲公英植物出现了有性生殖个体,其余为无融合或兼性无融合类。此外,还就蒲公  相似文献   
73.
高智谋  郑小波 《菌物系统》1999,18(2):197-205
研究了苎麻疫霉菌株JS-5自交S1代单卵孢株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在其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的遗传与变异。结果表明,亲本菌株JS-5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在连续4代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稳定遗传,而该菌株的自交S1代的约2/3单卵孢株的上述性状在其单孢无性后代中发生分离,且上述性状的分离在无性单孢后代中至少可连续保持3 ̄4代。本研究结果提示,苎麻疫霉有性生殖导致上述性状的变异,除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外  相似文献   
74.
早在1879年,Joseph就描述了Peridinium stygium的配子融合现象.之后的近八十年中,对甲藻生活史中是否存在有性生殖一直存在着争论.直至Von Stosch(1964)报道了Ceratium horridium和C. cornutum有性生殖核配的详细过程后,甲藻的有性生殖才得到公认.迄今,至少已在15属30种甲藻的生活史中观察到有性阶段.    相似文献   
75.
水蔗草胚珠附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水蔗草的胚珠附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功能大孢子时期,珠孔端的1—3个珠心细胞开始特化,发育成胚珠附器;胚珠附器发生时,有些胚珠同时出现无孢子生殖原始细胞;有性生殖和无孢子生殖的胚囊中均有胚珠附器存在;但在无孢子生殖的胚囊中,胚珠附器一般很大,长约是宽的1—3倍;而有性生殖胚囊的胚珠附器的长约是宽的1—2倍;和有性生殖胚囊相比,无孢子生殖胚囊的胚珠附器更加发达;存在发达的胚珠附器是水蔗草无孢子生殖胚囊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76.
为查明有性生殖期间小核对形态发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我们利用蛋白银染色对冠突伪尾柱虫不同交配型无小核体之间 的接合过程进行了跟踪观察。结果表明:无小核细胞的交配反应能力明显下降;接合双方第一次皮膜形态发生如常进行,但纤毛器原基分化往往出现异常;接合后体照常进入拟包囊阶段,但原有纤毛器多不从皮膜上消失。由于没有新核器形成,均不能启动第二次形态发生并于拟包囊早期解体死亡。因此,小核对于纤维接合早期及第一次皮膜改组的正常进行具有某些明显作用,其衍生的大核原基对于启动后续的发育则是绝对必要的。  相似文献   
77.
谢平 《生物多样性》2016,24(8):966-256
真核生物的起源是一个根本性的、令人生畏的进化谜题, 目前设想的关于“核”起源的流行情景还远谈不上清晰。关于真核生物的起源可谓众说纷纭, 有共营模型、自演化模型、病毒性真核生物起源模型和外膜假说, 等等。迄今为止, 真核演化的动因则鲜有涉及。笔者发现,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基因组的DNA总量大约增加了3.5个数量级, 而这与现代真核生物的DNA压缩比(packing ratio)惊人地一致! 这样, 仅仅用偶然的吞噬、共生或寄生来解释真核生物的起源, 无论如何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其实, 正是内共生理论将人们引入了歧途), 而关键是需要解释基因组为何急剧增大。这可能与DNA的复制错误或多倍化现象不无关系, 当然并非完全排除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侧向的基因流动或整合的可能贡献。不难理解, DNA压缩机制的成型应该就是迈向真核生物的关键一步, 自然还伴随了细胞内部的结构分化、更为精巧而复杂的细胞分裂机制的发展, 等等。因此, 本文提出细胞核起源的新学说——压缩与结构化假说。此外, 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来说, “性”一点都不神秘, 就是将两个个体的基因组拼在一起而已, 藉此种族多样的遗传信息分散到了个体之中; 而从生态的角度来看, “性”的原始动机就是与休眠事件的偶联。  相似文献   
78.
阳春砂是我国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以其果实入药。由于阳春砂柱头高于花药,自然传粉结实率低,严重制约了果实产量。为揭示阳春砂果实形成的基础,探讨提高阳春砂产量的对应策略,本文就阳春砂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花粉发育、胚囊发育及开花、传粉、受精等有性生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9.
通过实地踏查,对湖南省德夯地质公园九龙溪景区35个样地315个样方的溪流岩生明叶藓进行调查研究,以揭示其生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共分离出明叶藓单株4 427株,其中有孢子着生的单株1 439株,单株着生孢子体数量从1个到12个.(2)明叶藓种着生1个孢子体的植株数占有孢子体着生植株总数的53.79%,且分别显著多于着生孢子体2~12个的植株数(P<0.01);着生1~3个孢子体的植株数占孢子体植株总数的比例达88.74%,说明明叶藓中单株着生1~3个孢子体的植株占绝对多数.(3)明叶藓的孢子体主要着生在主茎上(94.85%),各级分枝上较少产生孢子体.(4)明叶藓在单株水平上有性生殖的比例为32.5%,在种群水平上有性生殖的比例为97.1%,说明有性生殖在雌雄同株的明叶藓种群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80.
通过测定有性生殖投入持续时间、投入频度与强度、投入分配表现、投入量、投入收益等指标,对60份野生扁穗牛鞭草有性生殖投入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生殖投入量与茎叶生物量、海拔高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殖投入开始时间差异达25d,投入持续时间变异范围为32~116d;匍匐茎投入频度变异范围为0~100%,投入强度变异范围为0~6.20,直立茎投入频度变异范围为0~95.56%,投入强度变异范围为0~5.60,变异系数都在75%以上;投入表现分配差异的顺序为:花序柄长>花序厚>花序宽>花序轴长>小花数/花序;绝对投入量变异范围为0~450g,变异系数高达192.24%,相对投入量变异范围为0~20.12%,变异系数高达327.48%;绝对投入量与茎叶生物量呈一定的正相关(r=0.12),而相对投入量与茎叶生物量则呈一定的负相关(r=-0.03);来自高海拔地区的材料绝对投入量较低(r=-0.07),而相对投入量较高(r=0.25);所有材料的投入收益为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