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动物,研究了不同浓度(400、800和1 200 mg/L)的三聚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有性生殖、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三聚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的24 h LC50值为2 627.00 mg/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800和1 200 ...  相似文献   
42.
《Acta Botanica Sinica》2009,(8):718-718
Since the very beginning of plant science, sexual plant reproduction (SPR) has proved an attractive and enduring topic for generations of botanis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a significant acceleration has occurred in 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developmental mechanisms of plant reproductive processes, particularly the evolution of double fertilisation, signalling in pollen tube orientation, molecular characterisation of plant gametes, maternal to zygotic transitions and parental gene involvement in early embryogenesis. This is reflected not only by several recent high-ranking research papers, but also by the frequent conferences and workshops on these topics. These include the 2008 XX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PR in Brasilia and "Frontiers in SPR Ⅲ" in Tucson, as well as "Cell- Cell Communication in Plant Reproduction" held in 2009 in Bath. The continuing effor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indicate that SPR is still a fertile and flourishing field, with great expectations for the coming decade.  相似文献   
43.
白向征  王琳淇 《菌物学报》2018,37(10):1299-1306
侵袭性病原真菌极大威胁了人类公共健康安全。绝大多数的病原真菌来源于环境,它们与人类宿主并无共进化与共生关系,被称为环境病原真菌。该类病原真菌的致病能力可能衍生于其出色的环境适应策略,且可通过有性生殖依赖/非依赖的方式实现基因组快速进化,加速了自然界中高毒菌株和抗性菌株的产生。本文将主要以环境病原真菌的模式菌——新生隐球菌为例,阐述其复杂环境适应策略与致病力和毒力进化之间的关联,并对人类环境病原真菌的相关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44.
史册  罗盼  邹颉  孙蒙祥 《植物学报》2018,53(6):745-755
DELLA蛋白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响应赤霉素(GA)应答途径的关键调控因子, 主要行使转录调控因子的功能, 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重要过程。已有的研究表明, DELLA蛋白在被子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雌性生殖器官和胚胎等组织中均有表达, 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DELLA蛋白的分子结构、特性及其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表达与功能, 并讨论了现存的问题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5.
无脊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除脊椎动物以外所有动物类群的总称,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Barnesetal.,1988;Ruppert&Barnes,1994)。无脊椎动物的门类繁多,即使不算原生动物(原生生物界中的1个亚界,或根据有的分类系统它涉及3个界),亦大约有35个门之多,而脊椎动物只是脊索动物门中的1个亚门(Song&Zhou,2002)。无脊椎动物的现生种类,已知约为120万种,远远多于只有约4.8万多种的脊椎动物。更因为它们的形态极其多样,故其生殖和发育的模式自然远比我们在脊椎动物所见到的为多。从低等到高等,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在细胞数目(单细胞到多细胞,在这里我们把…  相似文献   
46.
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死亡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细胞程序死亡是植物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早就认识到高等植物生殖器官中一些细胞的死亡对植物有性生殖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细胞的死亡过程与动物组织中的细胞程序死亡基本相同。但植物体内诱导生殖细胞程序死亡的信号及其传导系统则显示出其特点 ,有些还表现出雌、雄性细胞的相互作用。探索植物生殖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死亡现象将有利于澄清植物生殖过程中的一些机理问题 ,使过去的细胞学研究结果深入到分子水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7.
本文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地衣型真菌SSU rDNA中Ⅰ型内含子的相关信息,对取自蜈蚣衣属(Physcia)两个种——斑面蜈蚣衣(Physcia aipolia)、蜈蚣衣(Physcia stellaris),和黑蜈蚣衣属(Phaeophyscia)一个种——毛边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hispidula)共10个样品的SSU rDNA中Ⅰ型内含子的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地衣型真菌的SSU rDNA中具有多个Ⅰ型内含子;而内含子插入位点的分布并不具有种的特异性和地理特异性。这种分布模式暗示这些Ⅰ型内含子仍然处于“插入-删除”的平衡状态,而且在此过程中,有性生殖可能比基因的水平转移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水螅的有性生殖,包括精卵发生,受精和胚胎发育,并讨论了杂交受精在水螅分类问题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小麦真菌病害,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巨大损失。实验室前期在禾谷镰刀菌中共鉴定到116个蛋白激酶,其中FgBUD32基因的缺失会造成营养生长和有性生殖方面的严重缺陷,但其在禾谷镰刀菌中的详细功能尚未报道。本研究通过系统比较Fgbud32突变体与野生型PH-1及互补菌株的表型差异,对FgBud32在禾谷镰刀菌中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显示Fgbud32突变体在多个表型方面存在缺陷,与野生型菌株以及互补菌株相比,其生长速率急剧下降,菌丝弯曲且分支减少;分生孢子的产量显著降低,形态变短,隔膜减少,萌发率降低且萌发速率延迟;在有性生殖时期不能产生子囊壳或子囊壳前体;对小麦穗和胚芽鞘的致病力以及DON毒素的合成能力均显著下降。进一步胁迫试验表明,FgBUD32基因的缺失导致禾谷镰刀菌对氧化胁迫(H2O2)以及DNA损伤胁迫(羟基脲和甲磺甲酯)的敏感性增加。此外,我们还发现FgBud32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定位,且在一定时期或条件下会从细胞质向细胞核内聚集。综上所述,FgBUD32基因参与了禾谷镰刀菌的营养生长、极性生长、无性/有性生殖、DON毒素合成、致病以及对氧化胁迫和DNA损伤胁迫的应答等多种生命活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0.
杨维才  石东乔 《植物学报》2007,24(3):302-310
高等植物雌配子体的形成涉及孢原细胞和大孢子母细胞的确立与分化、大孢子发生、功能大孢子以及胚囊的形成和发育等多种复杂调控过程。随着当代生物技术及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 近年对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已从细胞学描述逐渐过渡到对基因和发育调控分子机理的探索。以拟南芥、水稻和玉米等模式植物为材料进行的相关研究, 丰富了人们对于植物雌配子体和其它有性生殖过程遗传调控机理的认识。本文着重阐述了植物雌配子体发生和发育过程, 并综述了这一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