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化县实施蝲蛄河流域治理工程,目标是构建良好、自然和稳定的河流生态系统;保证流域近10万人饮水安全,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林业多措并举,承担起建设森林生态、保护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河流生态恢复等多样化任务,在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2.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风险承担者,在经营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各种风险考验,其中由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不仅损害企业集体的利益,助长投机的行为,还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需要主动寻求有效的措施来防范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治理和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上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单一方面的治理又有局限性,通过两种治理机制共同配合实施的方法来抑制企业的败德行为和利己主义行为能够很好的解决企业内部、外部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73.
深圳市西部海域近岸水体污染严重,水体发黑,淤泥沉积,气味恶臭,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周边居民生活质量与城市海岸线景观。采用高效环保的生物复合絮凝剂处理深圳近海污染水体。通过絮凝沉降技术,研究了复合絮凝剂对深圳湾近海污水处理的最佳絮凝、混凝条件,筛选了最佳絮凝剂配方及最佳浓度,结果表明壳聚糖乙酸溶液、聚合硫酸铁分别与海藻酸钠复合,终浓度为12—16ppm时处理近海污染水体效果最佳,同时可以有效抑制海洋有害弧茵。研究表明该生物复合絮凝剂可以有效处理近海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74.
污染河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河道综合整治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综述了国内外河道治理常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的原理和工艺。物理法介绍了调水、机械除藻、底泥疏浚等,该法治标不治本;化学法有混凝沉淀,它易造成产生二次污染;生态-生物法是国外近年来发展很快的,借助自然界自身的水体自净能力治理受污水体的一类新技术,包括河道曝气法、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技术,土地处理法等。同时也介绍了目前发展起来的最新河道治理工艺,如悬浮填料移动床、曝气生态净化系统和底泥生物氧化等多种方法,这类工艺是将生物法与其他工艺相结合,具有多功能、高效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75.
黄土高原荒坡与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为探讨黄土高原有、无林地土壤水分全年变化规律之异同,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采用中子水分测定仪定位测定方法,对无林沟坡(荒坡)与林地土壤水分储量变化进行了连续3年的定点测定,结果表明,在0-320cm的测定深度内,阴坡上、下部与阳坡下部荒坡土壤储水增量分别为-165.7mm、-115.2mm和-74.9mm;阴坡上部的油松林地,在0-320cm深度内,林地却在林木每年蒸腾消耗大量水分(达380mm以上  相似文献   
76.
简述了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毒素的作用方式及杀虫机理,分析了Bt棉种植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风险。综述了昆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理、监测方法及治理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可能主要与中肠上皮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结合受体中结合位点的改变有关。在多种抗性治理策略中,庇护所策略被公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并已广泛采用的抗性治理措施。应针对Bt棉在我国的种植情况,在棉铃虫还未在田间表现出抗性以前,制定合理的抗性预防、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我国口岸截获的检疫性蚧类害虫情况,为口岸进一步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10—2019年口岸截获蚧类害虫数据,重点统计分析被截获蚧类害虫种类、时间、数量、寄主、来源地的变化和关系。【结果】2010—2019年,我国各口岸共截获检疫性蚧类害虫24541种次,年截获种次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截获检疫性蚧类害虫共有12种,截获频率最高的3种为无花果蜡蚧、松突圆蚧和扶桑绵粉蚧。截获该类害虫数量最多的3个关区为深圳关、南宁关和上海关。货物检疫为主要截获途径,主要截获寄主植物为榴梿、香蕉、红毛丹、番荔枝。截获货物来源地为除南极洲以外六大洲的49个国家或地区,其中尤以东南亚为主,代表国家包括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结论】蚧类害虫的截获与进口水果贸易密切相关,在相关贸易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应警惕蚧类害虫疫情持续传入我国的风险,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检疫管理体系,提升检测和监测技术水平,加强检疫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介绍了黄埔区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黄埔区林业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79.
科尔沁沙地破坏起因及恢复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发展,不仅导致了生态系统本身的破坏,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而且引起了整  相似文献   
80.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6):663
喀斯特植物群落果实类型和种子散布特征的研究, 对于理解喀斯特植物群落更新与拓展特征, 进而揭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恢复植被的自然扩展机制及制定植被恢复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石林地质公园不同群落类型为对象, 研究不同群落的果实类型谱与种子散布谱, 以揭示果实类型与种子散布方式对恢复植被的影响。采用石林地质公园不同群落各1 hm 2样地记名计数法调查的维管束物种名录, 依据Flora of China对物种果实的描述确定其果实类型; 根据文献、数据库以及果实、种子形态性状确定种子散布方式。结果表明: (1)石林地质公园282种维管束植物共16种果实类型(含孢子), 其中瘦果、蒴果、浆果和核果的物种比例均大于10%。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的优势果实类型分别为核果、瘦果和浆果。石林地质公园各群落的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的果实类型谱差异不显著。在原生林、次生林、灌丛、灌草丛和人工辅助云南松林不同群落中, 浆果和核果的物种比例减少, 瘦果、颖果和蒴果的物种比例增加。(2)石林地质公园植物种子以动物传播为主, 其次为风传播。在原生林、次生林、灌丛、灌草丛和人工辅助云南松林不同群落中, 风传播的物种比例增加了73%-87%, 动物传播(包括鸟类传播)减少了31%-36%。(3)物种的种子散布方式直接影响到植被恢复物种和恢复策略的选择。基于恢复目标, 选择自然传播能力强的乡土物种或地带性植被关键种, 辅以传播廊道, 有助于喀斯特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