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2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237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41.
42.
核桃属部分种的小孢子发生及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采用常规压片法,观察了核桃属(Juglans L.)四个种花粉母细胞(PMC)的减数分裂过程和花粉形态,检测了两个种的花粉生活力,分析研究了七个种的核型。结果表明,普通核桃(J.regia)核桃楸(J.mandskurica Maxim.)和黑核桃(J.nigra L.)的PMC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但河北核桃PMC的减数分裂过程都极不正常,供试的七个种,除普通核桃为2C核型外,其余均为2B核型,仅黑核桃一种带有随体染色体。根据核型特点把七个种分成三组,并探讨了组间与组内种间的亲缘演化关系。作者认为,河北核桃应为一种独立的种,核桃科在系统发育上可能来源于染色体基数为8的两群)不同植物。  相似文献   
43.
山东省的菌根真菌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42年Vittadini观察到树木小根可以从在其上面形成根套的真菌中获得营养。1885年Frank发展和完善了Vittadini 的观察,提出  相似文献   
44.
川百合花粉管的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骨架的分布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透射电镜辅以免疫荧光定位技术研究了川百合 (Lilium davidii Duch.)花粉管中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和微管分布的关系。在生殖细胞分裂前和有丝分裂前期 ,电镜观察一直未见微管结构 ,但免疫荧光图象显示生殖细胞中有微管蛋白存在。直到分裂的前中期—中期 ,染色体出现 ,它们沿花粉管的长轴前后排列 ,横向的着丝点对相应地一对对地纵向排列。这时 ,生殖细胞中才出现大量微管 ,它们分布于细胞周质区和染色体之间 ,并跨越染色体的整个长度。前中期—中期开始时 ,只有 1~ 2对着丝点从横向转为纵向 ,微管垂直插入着丝点形成着丝点微管 ,而非前人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到的微管与着丝点侧向联接的图象。随着横向的着丝点对逐渐转变成纵向的过程 ,着丝点微管数量逐渐增多 ,但不形成典型的纺锤体。分裂后期 ,染色体交错分离 ,微管的分布与前中期—中期的基本相同。晚后期 ,染色体呈明显的两群 ,除极区和细胞中央区有微管残余外 ,大部分微管消失。通过染色体长度的测量 ,间接证明了分裂后期 B的存在。分裂末期的晚期 ,核膜形成后 ,在两精核之间的区域 ,微管数量开始增多。此区可能代表用免疫荧光所观察到的微管重叠区。细胞板出现后 ,微管消失  相似文献   
45.
白腐真菌在碳素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李慧蓉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2):105-109
白腐真菌在碳素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李慧蓉(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常州213016)白腐真菌是一类丝状真菌,因腐生在树木或木材上,引起木质的白色腐烂而得此名。这类真菌因能对木质素进行彻底的生物降解而在自然界的碳素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独特的降解能力和机制引起...  相似文献   
46.
电泳核型分析在丝状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邢来君  李明春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4):244-248
电泳核型分析在丝状真菌研究中的应用邢来君,李明春(天津南开大学微生物学系,天津300071)DNA分子的分离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最通用的分离技术是琼脂糖凝胶电泳[1],但分离的DNA分子大于50kb时,该方法已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7.
南方铁杉上斑痣盘菌科一新种—铁杉小双梭孢盘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在安徽黄山采自南方铁杉针叶上的小双梭孢盘菌属一新种,即铁杉小双梭孢盘菌对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48.
鸡Zong菌的液体培养及其多糖物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探索了鸡Zong菌人工培养的最适条件,多糖形成的动态变化,并对鸡Zong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其免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鸡Zong菌从碳源玉米淀粉,氮源花生蛋白,生长因子麸皮浸汁,pH4.7,25℃为最适生长条件;Sephadex-G100分离多糖出现两个峰;鸡Zong多糖作为刺激原对人淋巴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9.
捕食线虫真菌的微循环产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勤  曹蕾 《真菌学报》1996,15(2):157-160
  相似文献   
50.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VA菌根真菌:Ⅰ.四种硬囊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幼珊  张美庆 《真菌学报》1996,15(3):161-165
报道了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分离的四种VA菌根真菌,枫香硬囊霉,台湾硬囊霉,悬钩子状硬囊霉。弯丝硬囊霉。其中枫香硬囊霉,台湾囊霉和悬钩子状硬囊霉在我国大陆初次发现,本文详细记叙了以上四个种的形态特征及生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