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45篇
  7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石香薷挥发油抑菌和免疫应答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石香薷挥发油(简称香薷油)的抑菌和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香薷油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能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提高机体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02.
摘 要:对牡丹籽油在煎炸过程中过氧化值、酸值、色泽、脂肪酸组成等4项评价指标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反复煎炸对牡丹籽油质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煎炸12次后(每次温度220℃,时间20min),感官指标变化明显,卫生指标酸值过氧化值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油脂中的α 亚麻酸相对百分比含量前4次变化不明显,第5~12次逐渐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3.
伯乐树科及其近缘科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了伯乐树科、省沽油科、牛栓藤科、七叶树科、无患子科、罂粟科,共6科、17属、21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依据花粉资料,探讨了伯乐树科的系统位置。认为伯乐树科与无患子目中牛栓藤科关系较为密切。牛栓藤科较为进化,伯乐树科较为原始。与无患子目中其他一些科关系不明显。伯乐树科与罂粟科、豆科中云实亚科的花粉形态有某些相似,而伯乐树科较为进化。与辣木科、白花菜科花粉形态较少相似。  相似文献   
104.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三氧化二砷碘油栓塞联合置管介入化疗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介入治 疗科2008-2010 年收治的转移性肝癌患者33 例,进行肝动脉造影及间接门脉造影,根据肝动脉造影或门脉造影结果,根据肝动脉 供血情况分别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肝动脉灌注化疗方法治疗,3-4 周为1 治疗周期,共完成4 个治疗周期,治疗结束后评价患 者临床有效率,随访半年、1 年、2 年患者生存率。结果:①介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KPS得分明显高于化疗前(P< 0.05),临床总有效率81.82%。②随访半年、1 年、2 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66.67%、33.33%,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患者中远期生存 率明显高于肝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结论:三氧化二砷可从多角度抑制癌细胞,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对于不能手术和不适宜手术 的转移性肝癌患者,根据肝动脉供血情况和特点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5.
刘凤红  刘建  董鸣 《生态学报》2005,25(12):3415-3419
克隆植物根据其构型可以分为游击型和密集型。游击型克隆植物的间隔子长,分株在水平空间的扩展范围大,可以利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资源,其通过克隆生理整合作用发生的非局部反应的能力强。由此可以得出的推论之一是,小生境斑块的环境发生变化,生长于其中的密集型克隆植物的反应可能会更灵敏。这种反应可能会体现在生物量以及配置格局的变化上。以毛乌素地区沙生半灌木群落中两种优势克隆植物羊柴(H edy sarum laeve)和油蒿(A rtem isia ord osica)为研究对象,前者是典型的游击型克隆植物,后者是密集型克隆植物。采取野外调查的方式,观测在不同植被盖度的小生境斑块内二者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二者的克隆构型和生活史特征试图探讨产生这种格局的原因。结果表明:羊柴的地上各部分生物量对植被盖度变化的响应不如油蒿敏感。这或者是因为羊柴的游击型克隆构型决定其可以跨越小尺度斑块实现克隆生理整合,可以利用不同小生境斑块的资源导致的。油蒿只能利用小生境斑块内的资源,当小生境斑块的条件改变,其生物量以及配置方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繁殖方式上,羊柴的有性繁殖结构以及有性繁殖投资显著小于油蒿。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一种繁殖方式的投资常常会削弱另一种繁殖方式。羊柴主要依靠克隆繁殖,这或者符合并支持配置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6.
六种唇形科种子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六种唇形科植物种子营养成分研究的结果表明: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其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在90%以上。种子油的主要成分为: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花生烯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成分。并从种子中测定了18种氨基酸和多种矿质元素的含量。这六种种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潜在药用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07.
木姜子油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薄切片法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油细胞的发育过程。油细胞3层细胞壁的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阶段1:油细胞仅有初生纤维素壁层,又可分为原始细胞和细胞 泡化两个时期。此阶段质体具透明小泡和黑色嗜锇物质,并与液泡融合。阶段2:木栓质化壁层的形成,片层状木栓质不断叠加在初生纤维素壁内侧,其细胞结构与前期相似,阶段3:内纤维素壁层的形成,较厚而松散的内纤维素壁层叠加在木栓质化壁层的内侧,在内纤维素壁层中可见黑色嗜锇物质,胞间连丝成为被阻塞的特化结构,此时大液泡被嗜锇油脂充满,成为油囊。阶段4:油细胞成熟及细胞质解体,杯形构造由内纤维素壁层向细胞腔内突起形成,油囊由液泡膜包被连接到杯形构造上,油呈浅灰色嗜锇状态,其细胞质和细胞器解体,变得电子不透明或呈杂乱状态。  相似文献   
108.
廖学煜  郭慧然  李兆伦  李用华   《广西植物》1990,10(3):248-253
SC_9-4是以植物油为原料研制成功的一种高速冷轧工艺润滑油。经武钢高速冷轧机轧制性能鉴定,它的高速轧制性能优于棕榈油。我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比较分析鉴定了SC_9-4和棕榈油的甘油三酯组成。分析结果:SC_9-4:的主要甘油三酯是POP(42.8%)和PPP(14.6%),而棕榈油的主要甘油三酯是POP(31.3%)、POO(20.1%)、PLP(12.2%)和PLO(11.6%)。我们初步探讨甘油三酯组成与轧制性能关系认为,SC_9-4的高速轧制性能优于棕榈油,可能是和SC_9-4含PPP、PPS和PSS的含量(18.8%)高于棕榈油(9.9%)有关。  相似文献   
109.
110.
干旱区尤其沙漠边缘地区的风沙与植被相互作用对塑造地表景观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库布齐沙漠南缘的油蒿灌丛地为研究区,开展了植被调查、风沙流观测和表层沉积物粒度采样测试,分析了顺风向植被盖度、风沙流结构与沉积物特征的沿程变化,探讨了风沙-植被相互作用及其对地表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风沙流与植被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使植物生长状况与地表蚀积模式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顺风向景观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自上风向裸地过渡到均匀分布的新生油蒿和油蒿灌丛再至斑块状分布的灌丛沙堆,植被盖度与覆沙厚度先增大后减小,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沿程不断增加且在过渡时其增幅最大,输沙率与沉积物粒度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并在植被盖度与覆沙厚度最大处出现最小值。在沙漠边缘剥蚀高原上,起初适量风沙堆积促进油蒿定植与生长,均匀分布的油蒿灌丛进一步促进沙物质堆积,但当堆积厚度超过油蒿耐沙埋深度时发生退化,灌丛出现斑块状分布且风沙流在丘间地处侵蚀。据此,可理解为剥蚀高原风沙区景观异质性是风沙与植被相互协同与抑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