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61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串联质谱在多肽测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纳升喷雾(Nano)技术和碰撞诱导解离(CID collision inducd dissociation)方法,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 electrspectrometry ionization-quadrupole-time of flight)上,对两种序列部分未知的天然多肽进行从头测序(de novo sequence),结果证明质谱的de novo sequence可以方便有效的解决传统的Edman降解法测序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如末位残基的丢失,赖氨酸和亮氨酸难鉴定等,此方法的建立是对Edman降解测序法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重组杆状病毒(Bac-CMV-EGFP)能否能有效转导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hesus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及杆状病毒转导后对细胞活力,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rBMSCs,不同剂量的杆状病毒转导3代以后的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其转导效率.在较高的杆状病毒转导效率下,检测rBMSCs细胞活力,增殖及分化能力,并与正常对照组细胞进行比较.[结果]杆状病毒在感染指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300v.g/cell,孵育温度为25度,孵育时间为4h的转导条件下,对rBMSCs转导效率可达80%左右.进一步检测后发现,高效转导杆状病毒后的rBMSCs的细胞活力,增殖及分化能力与未转导病毒细胞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重组杆状病毒可安全有效地基因修饰rBMSCs,且不影响其生物特性,为今后的体内基因治疗灵长类动物模型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吕华 《生物学通报》2008,43(3):43-44
随着高中生物学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始终是一线教师的追求和企盼.那么,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应包括2个方面:1)学生方面: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2)教师方面: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94.
tau蛋白是神经细胞中主要的微管相关蛋白, 它的异常过度磷酸化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 (AD) 致病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由于法律、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使得获取的人脑组织标本常常在死亡后2~3 h以上,因此了解死亡不同时间后tau蛋白磷酸化的改变,对研究tau蛋白的功能及在AD致病过程中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用位点特异的、磷酸化依赖的抗tau蛋白抗体检测正常大鼠脑中tau蛋白磷酸化程度及死亡后其磷酸化的变化情况,再用非同位素的点印迹技术测定鼠脑中tau蛋白激酶、磷酸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 结果发现,正常鼠脑中tau蛋白除了Ser262,Ser409,Ser422外,在Thr181,Ser199,Ser202,Thr205,Thr212,Ser214,Thr217,Ser396和Ser404存在不同程度的磷酸化,并且在死亡后3 h,出现tau的多位点的去磷酸化及tau蛋白迁移加快,6 h后更为明显,但tau蛋白水平即使在大鼠死亡后6 h,仍未见有明显的改变. 用点印迹测定蛋白激酶和磷酸酶活性结果显示,tau蛋白激酶、磷酸酶活性均有温度依赖性降低,在25℃时激酶活性降低远大于磷酸酶活性的降低,tau蛋白在死亡后的快速去磷酸化与相对高的磷酸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5.
把棕色田鼠或沼泽田鼠暴露于同种个体底物(个体饲养箱内的锯末)1h,不同组别的田鼠在间隔15min、30min、60min后,记录对暴露过的熟悉底物和另一个陌生底物的访问、嗅闻、挖掘等社会探究行为(每组在每一个时间间隔只试验1次),统计分析发现,田鼠在暴露于同种异性底物,然后间隔不同的时间后,总是倾向于选择熟悉同种异性底物;田鼠在暴露于同种同性底物,然后间隔不同的时间后,总是倾向于选择陌生同种同性底物;棕色田鼠在暴露于同性底物1h,然后间隔60min后,对陌生的同性底物有明显多的探究行为,但沼泽田鼠在同种情况下却没有表现出这种选择倾向。在暴露底物1h,然后间隔60min后,雌性田鼠比雄性田鼠表现出更明显的选择倾向。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性别的田鼠对气味表现出不同的识别模式。这种差异可能表明不同种具有木同的社会组织、生态和生活史对策。  相似文献   
996.
对散养在30hm^2场地内的塞加羚羊(Saiga tatarica)一个敏殖群体在2000年12月(酱期及其前、后)和2001年5-7月(哺乳期)的昼间时间分配做了观察研究。数据用个体扫描-瞬时取样法收集。结果表明:①雌性塞加羚羊在交配期结束后,躺卧时间减少,进食时间增加;从前期到后期,站立时间连续递减;母羊分娩后2周内离群单独活动,往返于觅食地和幼仔隐藏地之间;第3周起,母仔合群。②雄性在交配期的移动多于交配前,交配后躺卧时间增加。③塞加羚羊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始于交配期;这时,雄性个体忙于追逐圈赶雌性,导致移动时间增加,躺卧减少;交配期后,雌性觅食时间突增,而雄性不变;雌性进入哺乳期后,各月觅食时间均多于雄性。以上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反映了它们的繁殖投资差异。上述结果暗示,对此类散养动物,应在其能量需求高峰期增加投食量,以提高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7.
用传统的方法鉴别细菌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48h)和复杂的程序,不利于细菌的快速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是最近采用的用于细菌检测的生物质谱技术,可以对完整的细菌进行检测。这种技术以激光作为能量来源,将待测细菌的表面成分解析为离子,产生重现性很好的质谱图。将未知细菌质谱图与细菌质谱图库进行比较,可以达到对细菌进行鉴剐的目的。此种质谱技术的应用,对微生物的快速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麦田天敌消长演替规律及超长期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聚类分析,在明确麦田天敌消长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麦田总体天敌和优势天敌七星瓢虫的超长期预测模型,经过2001年和2002年实际应用,季节水平模型、ARIMA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并用这两种模型对未来三年麦田天敌的消长进行了超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999.
微量量热法研究酸奶菌种的适宜生长温度及最佳生长温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酸奶菌种保加利亚孔杆菌、嗜热链球菌及二者混合菌在乳中生长的热谱图曲线,确定了各菌种及混合菌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计算出了各菌种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速率常数。用计算机拟合k-T方程,求出各菌种的最佳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1000.
孙立新 《动物学报》2002,48(3):302-308
我在江西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研究了獐 (Hydropotesinermis)的集群行为并检验了集群是动物反捕食对策的假说。如果这个假说成立 ,我们则可以做三个预测 :(1)集群大小应与植物覆盖度成负相关 ;(2 )集群动物比单独活动的动物有更多的时间取食 ;(3)集群动物与单独活动的动物相比 ,用于警戒的时间较少。结果表明 ,獐的集群在交配季节最大而在产仔季节最小 ,獐在短草期比在高草期倾向于形成较大集群。因此 ,本研究支持了第一个预测。但是 ,集群的獐和单独活动的獐在取食和警戒时间分配上并无差异。因此 ,本研究不支持第二和第三个预测。时间收支 (timebudget)分析显示 ,在非交配季节 ,带幼仔的雌性用于取食的时间较少但走动频繁。在交配季节 ,与单独活动的雌性相比 ,与雄性在一起的雌性用于取食的时间较少 ,而单独活动的雄性却比与雌性在一起的雄性花较多的时间用于观望寻找雌性。鉴于獐集群行为的复杂性 ,本研究认为 ,獐并不只因反捕食而集群 ,其它社会和生态因子在决定獐的集群行为中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